納米比亞珍珠硫細菌

納米比亞珍珠硫細菌

2004年由德國麥斯賓克海洋微生物學院(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arine Microbiology)的生物學家舒爾斯(Heide Schulz)在非洲西南面的納米比亞海岸(Namibian coast)發現的呈球形細胞,闊度普遍有0.1-0.3毫米的細菌。它的發現意義在於提供了地球硫循環氮循環之間耦合作用的更確切的證據,這兩種海洋中主要的環境循環方式直到最近還被認為是互不相關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納米比亞珍珠硫細菌
  • :細菌界
  • 細胞:球形
  • 闊度:普遍有0.1-0.3毫米(millimeter)
納米比亞珍珠硫細菌
納米比亞珍珠硫細菌納米比亞珍珠硫細菌
2004年由德國麥斯賓克海洋微生物學院(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arine Microbiology)的生物學家舒爾斯(Heide Schulz)在非洲西南面的納米比亞海岸(Namibian coast)發現。
這細菌呈球形細胞,闊度普遍有0.1-0.3毫米(millimeter),但有些大至0.75毫米。它們的數量很多,住在納米比亞海岸的沉澱物(sediments),因含有微小的硫磺顆粒,所以發出閃爍的白色。當它們排列成一行的時候,就好像一串閃亮的珍珠鏈。因此,舒爾斯和其他研究人員便把它命名為“納米比亞的硫磺珍珠”(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這種最大的細菌生長在缺乏氧氣但含有豐富養分的沉澱物中,在沉澱物含有很多硫化氫,細菌利用硝酸鹽將硫氧化以獲得能量。
它的發現意義在於提供了地球硫循環氮循環之間耦合作用的更確切的證據,這兩種海洋中主要的環境循環方式直到最近還被認為是互不相關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