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更山土巡檢司

納更山土巡檢司

納更山土巡檢司署原址在今雲南省元陽縣上新城鄉。巡司舊治曰車人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納更山土巡檢司
  • 外文名稱:Carolina mountain soil xunjiansi more
  • 地理位置:元陽縣上新城鄉
  • 著名景點:治曰車人寨
  • 時間:明清時
建置沿革,納更土司龍濟光,軼 事,相關內容,

建置沿革

納更土巡檢,明清時隸屬臨安府和蒙自縣管轄,民國時隸屬於箇舊
縣管轄,後又復歸蒙自縣管轄,明清至民國時曾進行過三次改土歸流。清代,土司建蓋衙門,由內地請來技工建造,普通工在轄區內攤派共建有土木結構瓦房3幢為土司衙門;民國年間,進行過一次大修,共有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實為土司統治500多年。
納更山土巡檢司治所——元陽縣上新城納更山土巡檢司治所——元陽縣上新城
納更山土巡檢初為土舍,明洪武中因龍嘴開荒有功,給予冠帝封為土巡檢。明皇朝以初征雲南的三將軍之一沐英為鎮守雲南總兵官,子孫世襲此職和黔國公爵。沐氏世代鎮守雲南,實行軍屯、民屯,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擴大農耕面積。納更山土巡檢龍氏始祖龍咀,原是居住在江蘇南京紫竹林柳樹灣石門坎漢族,青年時代漂泊江湖,明洪武14年(1381年)投入沭英軍中來到到雲南,立有戰功,尤其在平服交趾(安南)的戰爭中戰功顯著,龍咀被命令留軍在紅河以南明朝冊封的納更山土巡檢土司地區(今元陽的新城鄉哈卡、小新街鄉的大喇卡、小喇卡,逢春嶺鄉的稿吾卡、卡里卡一帶,歷史上稱江外納更、稿吾土司區),置立五台哨、戍邊墾殖。又在駐守南疆中功績顯著,奉旨在納更山受巡視九長官司之職,龍咀去世後,其子龍政年齡尚幼,由其母羅氏在土巡檢司署內撫養,長大後在土司白里拉歐家幫忙處理雜務。由於龍政辦事能力強,深受白家器重。後來入贅白家接嗣,後代子孫改為哈尼族,到龍濟光這一代,龍家已經是第15代了。雍正《雲南通志》卷二四《土司傳中·納更土巡檢》下主:“明洪武中,龍咀以開荒有功,給冠帶,管理地方。尋授土巡檢,傳子龍政……”明《土司官底簿》“納更巡檢司”條說:“龍政,車人寨冠帶火頭,系和泥人……”。龍咀亡故,子龍政襲職,並在哈尼族白家上門為婿,奉祀白氏祖先,龍政哈尼族名才車,其後裔均有哈尼族父子連名,即龍咀—龍政(才車)—龍雄(車馬)—龍亨(馬阿)—龍統(阿拖)—龍升(拖補)—龍天(補才)……此為江南漢族龍氏文化與哈尼族文化整合的典型例子。
樹木背後是司署老衙門原址,現為鄉政府樹木背後是司署老衙門原址,現為鄉政府
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歸臨安府轄,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劃出14個寨,歸稿吾土把總管。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改土歸流納更、稿吾歸蒙自縣,改為河泥里納填里、逢春里。清道光三十三年(公元1853年)改為江外鄉;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劃歸箇舊縣,稱外西區;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復歸蒙自縣為第十區;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廢區擴鄉鎮,第十區改稱為納更鎮。
納更山土巡檢司署原址,原建築蕩然無存納更山土巡檢司署原址,原建築蕩然無存
1949年9月22日,趙小安率民衛軍獨立團攻克納更司署,槍殺了土司龍健乾。納更山土巡檢司之後廢除。

納更土司龍濟光

哀牢山南麓,紅河南岸的納更山、逢春嶺是守衛國土的要塞。早在明朝洪武七年(1373年)就在此屯兵,設定納更山土巡檢,一邊守衛南大門,一邊開闢哈尼梯田。
龍濟光,哈尼族,1867年出生於紅河南岸稿吾土把總衙門(今元陽縣),屬納更司十五代祖、稿吾司第五代祖龍汝霖之三子。納更司署原屬龍濟光大哥龍覲光執掌,後龍覲光把衙署遷到山清水秀的新城,倡導開闢集貿市場,外境百姓和內地蒙自、通海、宣威,甚至遠方的四川人也有部分遷來納更定居,在納更司境內開荒種地。龍濟光早已垂涎於納更司的財源滾滾,產生了篡權守位的念頭,但幾次篡位謀殺都未成。龍覲光也深知其弟野心,但他想到為此蠻荒野地的寶座,同室操戈,互相殘殺,天理不容,為了地方的平安,龍氏家族的聲譽,不如自己出走,到外再謀仕途。龍覲光走後,龍濟光順利接任納更新城司署,坐上了納更司的第一把虎皮交椅。龍濟光在納更做土司時,正值清光緒年間各地大辦團練的時候。龍濟光除在家鄉積極籌辦地方團練外,還參予清政府鎮壓滇南人民的反清鬥爭,因全力協助清遷剿滅雲南"夷人作亂"有功,被任命為雲南省廣南縣的"團總",並得以在文山、蒙自、箇舊、建水、金平、屏邊各地招募新兵,擴大自己的勢力。
沿著山腰的路可以通往元陽、箇舊等地沿著山腰的路可以通往元陽、箇舊等地
1903年4月,在四川會理州任知州的龍覲光受四川總督岑春煊委派前往廣西參加鎮壓反清運動,為得到弟兄間的幫助,於是不計前嫌,向四川總督岑春煊力薦其弟龍裕光和龍濟光。1903年秋,這支由龍氏統率的軍隊從廣南、皈轉、博愛、富州進入廣西百色地區,由岑春煊裝備一新,依為股肱。龍濟光先後任邊防軍濟字營統領、廣西省右江道,因屢立戰功,受岑江煊的薦舉,1908年署理廣西提督,1909年補為實授。1911年4月,龍濟光率領廣西軍隊調往廣東,任陸軍二十五鎮統制及警衛軍副司令,負責保護兩廣總督張鳴岐。從此,龍濟光便在廣東發家,在軍閥混戰之中,獨霸一方,顯赫一時。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告成立,龍濟光因擁袁受寵,先後任廣東軍政府總綏靖處副督辦、廣東鎮守使、廣東都督兼署民政長,並被授予陸軍上將、振遠將軍,督理廣東軍務,在廣東開府建衙。1920年7月,在袁世凱死後投靠段祺瑞的龍濟光在直皖戰爭中失敗,奉軍入關後逃往山東的鹽山縣,後全部官兵被奉軍繳械遣散,龍濟關被北洋軍閥免去兩廣巡閱使一職,調入將軍府為將軍,實是有職無權,有位無事的閒職。1925年3月9日,龍濟光在北京朝陽門大街的住宅里,因患半身不遂而病故,終年59歲,結束了其與兄爭位,從土司到郡王,參與軍閥混戰的一生。
位於上新城的龍上將山莊位於上新城的龍上將山莊

軼 事

(一)1942年8月初,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邊疆宣慰團一行50餘人,由少將團長高玉柱(女)、上校副團長喻傑才率領,到逢春嶺慰問,8月16日日轉赴新城,19日抵達新街,召開宣傳慰問大會。出席會議的有猛弄土司白日新,永樂土司普國泰,思陀土司李呈祥,瓦渣土司錢禎祥,六村土司孫忠孔,納更土司龍健乾,猛拉土司刀家柱,者米土司王純安,五畝土司陶文貴,五邦土司刀玉光,宗瓦土司普國棟,馬龍土司李錦廉,宗哈土司白繼光,敦厚鎮副鎮長普鴻文,太和鄉長普民階等。高玉柱號召各土司團結抗日,出兵出錢,維護治安。
(二)1942年的一天,航空隊機組中一架中型轟炸機著火燃燒,機上人員被迫棄機跳傘,降落在納更司深山老林之中,當時,恰有苗族民眾路過聽到求救聲,村民立刻趕去援救。護送到納更土司署游擊隊司令部。納更土司兼游擊隊司令龍健乾親自下廚做菜,用特製米泡糕代替麵包,經過兩天的休息後,美軍恢復了健康,龍健乾準備了馬匹,派出一個小分隊沿途武裝護送他們返回基地。
(三)9月22日,趙小安率民衛軍獨立團攻克納更司署,槍決了土司龍健乾。24日攻占逢春嶺,活捉稿吾土司龍毓乾,9月30日將其槍決。

相關內容

哈尼族出身的軍閥龍濟光(1876—1925) 明朝時期,大批的漢族遷居紅河,基本上分布在紅河北岸的壩區。但也有少數人進入江外,隨著歲月的流失,他們融入在當地民族中,成為少數民族中的一份子。龍氏始祖龍咀,原是居住在江蘇南京紫竹林柳樹灣石門坎漢族,青年時代漂泊江湖,明洪武14年(1381年)投入沭英軍中來到到雲南,立有戰功,尤其在平服交趾(安南)的戰爭中戰功顯著,龍咀被命令留軍在紅河以南明朝冊封的納更山土巡檢土司地區(今元陽的新城鄉哈卡、小新街鄉的大喇卡、小喇卡,逢春嶺鄉的稿吾卡、卡里卡一帶,歷史上稱江外納更、稿吾土司區),置立五台哨、戍邊墾殖。又在駐守南疆中功績顯著,奉旨在納更山受巡視九長官司之職,龍咀去世後,其子龍政年齡尚幼,由其母羅氏在土巡檢司署內撫養,長大後在土司白里拉歐家幫忙處理雜務。由於龍政辦事能力強,深受白家器重。後來入贅白家接嗣,後代子孫改為哈尼族,到龍濟光這一代,龍家已經是第15代了。
龍濟光、字子試,是龍政第6房妻子所生的第14代後裔,其父龍汝霖死時32歲,妾馬氏生長子覲光,元配李氏生次子裕光、三子濟光。按封建法規,由次子裕光承襲了稿吾土司之職。納更土司死後,發生了土司內部的相爭,互相殘殺,於是族人便擁戴龍覲光代辦納更土司之職。龍氏弟兄三人,性格各異,覲光喜天文地理和詩書;裕光愛養鳥種花;唯有濟光喜歡玩刀弄槍,習武稱強。濟光見二位哥哥均已有職而自己無職,心生篡奪納更土司權位的念頭,曾兩次謀害長兄未遂。覲光不願兄弟相殘,便離家前往昆明參加會試,後轉達北京另尋靠山。濟光便取得了納更土司職位。當時正是光緒年間各地大辦團練,龍濟光也在家鄉辦起了團練,因率部眾參與鎮壓滇南人民的反清鬥爭,並協助清兵剿滅雲南的“彝亂”有功。被任命為廣南縣團總,同時得以在文山、蒙自、建水、金平、屏邊及箇舊等地招兵,勢力迅速擴大。
1903年,廣西地區政局動亂,游勇叛亂風起雲湧。龍濟光率五千兵去投效兩廣總督岑春煊,因鎮壓會黨有功,被任命為廣西右江道尹。1907年12月,孫中山領導鎮南關起義,龍濟光又率部會同陸榮廷部前往鎮壓,用革命黨人的鮮血染紅頭上的頂帶花羽,因功升為廣西提督。次年,又派兵協助鎮壓了河口起義,不久龍部擴充為30個巡防營,擁兵一萬六千多人,被稱為“濟軍”。1911年,被調任廣東陸路提督兼警衛軍副司令。從此,龍濟光開始在廣東發展勢力,隊伍不斷壯大,成為軍閥割據混戰時期一個獨霸一方,顯赫一時的軍閥。
辛亥革命爆發後,廣東也於1911年10月20日宣布獨立,清朝統治崩潰。革命黨人、雲南大理人周劍公前往龍濟光軍中,勸說他舉義旗反清。他竟悍然宣稱:“濟光世受皇恩,時局如此,惟竭盡臣職,以報聖主”。為向清朝效忠,他調龍軍和團練到廣州,晝夜加固城防備戰。11月9日,廣東軍政府成立,龍濟光迫於形勢,不得不表示歸順軍政府,被任命為廣東安撫使,他趁機將軍隊擴充為兩個師一個旅,依靠武力控制了廣東政局。袁世凱上台後,龍濟光立即投靠。袁世凱見龍濟光與陳炯明勢同水火,急忙將龍濟光調往廣西梧州,並給他補充了大量武器裝備,使其實力大增。
1913年,袁世凱撤去了陳炯明的廣東都督和陸軍中將暨上將銜,令龍濟光為廣東宣撫使,率兵討伐陳炯明。龍率軍直抵廣東,解散了廣東的議會,得以在廣東專制絕治約三年。在此期間,他屠殺革命黨人,開賭局、騷擾百姓,很受袁世凱賞識,授振武上將軍督理廣東軍務,並將侄女嫁給龍的第九子龍象乾。袁稱帝後,龍濟光立即通電擁護,被授予一等公加郡王銜。其長兄覲光被授予臨武將軍兼雲南查辦使,次兄裕光為廣惠鎮守使。
護國運的在雲南發生後,袁世凱布置了三路進兵雲南的計畫,其中南邊一路就是指使龍靚光進兵雲南,企圖夾擊護國軍,但被李烈均率領的護國軍第二軍和廣西陸榮廷部的夾擊,在廣西百色的剝隘繳械投降。龍濟光不甘心,又密派其子龍體乾潛回雲南,勾結聯絡土匪,在逢春嶺和水田發動叛亂,攻打蒙自未遂,轉而攻陷箇舊,後被滇軍擊敗。同時龍體乾又率稿吾卡土司兵攻打建水,也被滇軍擊敗。1916年4月,滇桂黔粵四省軍警同盟會發出通牒,限龍濟光24小時內獨立,袁世凱也授予意他“獨立擁護中央”。龍濟光被迫宣布獨立,但通電中既不責備袁世凱,也不支持護國軍。
袁世凱死後,龍濟光急忙取消獨立,表示服從中央,被黎元洪委任為廣東巡撫使。這時的龍濟光也是聲名狼藉,人人痛罵,孫中山指斥“粵人惡龍甚於洪水猛獸”,廣東各界也紛紛呼籲罷斥龍濟光。1916年6月,龍軍截斷了護國軍李烈均與肇慶的聯絡,企圖陷李軍於狐立,被李烈均打得連連敗退,被迫請和。當時,中央、廣東各地方軍隊都在迫使龍離開廣州。龍一面拖延,一面加緊運走財物,將在粵三年奪取的的上千萬元的財產運走,方才離開廣州。
1918年,龍軍從瓊州渡海偷襲雷州半島,又遭李烈均部痛擊而大敗,只得率殘部乘船渡海北上,來到北京寄食於段祺瑞門下,被授予兩廣巡閱使兼武軍總司令的虛銜。1919年,直皖戰爭中皖系失敗,段祺瑞被迫通電下野。奉系張作霖率軍入關,龍濟光軍一敗塗地,只剩500餘人,被張作霖繳械遣散。
1921年1月,北洋軍閥政府下令免去了龍濟光兩廣巡閱使的職務。龍與長兄、次兄及妻室兒孫們定居在北京朝陽門大街住宅。結束了軍閥生涯。1922年,患半身不遂,久臥病床。1925年3月9日病逝,葬於北京鐵塔寺,終年4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