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卡荒原

納斯卡荒原

納斯卡荒原,在秘魯共和國西南沿海伊卡省的東南隅,有一座名字叫“納斯卡”的小鎮。小鎮邊上有一片廣袤的荒原,人稱“納斯卡荒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斯卡荒原
  • 地點:秘魯共和國伊卡省
  • 國別:秘魯
  • 名字由來:納斯卡小鎮
納斯卡荒原簡介,地理位置,納斯卡線條的發現,納斯卡線條的研究,猴子圖案的納斯卡線條,巨鳥圖案的納斯卡線條,牧羊人圖案的納斯卡線條,納斯卡地區出土的古人遺骸,

納斯卡荒原簡介

上世紀中葉,一支考古隊來到納斯卡荒原進行考察。他們在尋找水源時,意外地發現荒原上有許多“溝槽”。“溝槽”深度為0.9米,寬度有的只有15厘米,有的達20米。當時他們弄不清楚這“溝槽”是怎么回事,稱這是“一個不知為何建造的巨大而玄妙的工程”。之後,考古學家從高空俯瞰,才發現這些“溝槽”是組成許多巨大圖案的線條。
納斯卡荒原
這些巨大圖案內容豐富:有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和螺旋形之類的幾何圖案;有類似現在的飛機場跑道和標誌線的圖案;有許多動物和植物的圖案;有人形的圖案,其中有一個人形,只有一個頭和兩隻手,且一隻手僅有4個手指。
這些圖案線條精確,互不交叉,畫面栩栩如生。這些圖案是什麼時候創製的?是誰創製的?創製這些圖案乾什麼?半個多世紀以來,許多科學家都在探討這些問題。
有的科學家認為,荒原圖案可能是有實用價值的古地圖,一些巨畫標明寶藏的所在,但一般人無法“讀懂”“密碼”。有的科學家認為,荒原圖案可能是古納斯卡人舉行盛大體育活動的場所,那些圖案為各項體育活動而設計的。有的科學家認為,荒原圖案可能是古納斯卡人舉行宗教儀式的場地,那些圖案中的每個圖像分別為各個氏族的圖騰。
總之,納斯卡荒原圖案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地理位置

納斯卡和朱馬納大草原在利馬以南約四百公里, 位於秘魯海岸的乾旱的草原上, 占地約四百五十平方公里。 這些線條圖大約刻於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間, 就其數量、自然狀態、大小以及連續性來說, 它們是考古學中最難解開的迷團之一。 有些線條圖描述了活著的動物、植物,想像的形象,還有數公里長的幾何圖形。 這些物品被認為是用於與天文學有關的宗教儀式。

納斯卡線條的發現

納斯卡線條圖約出現於公元1世紀。在遼闊的荒漠上,有人用網狀線條,蝕刻出巨形飛禽走獸的圖案。
納斯卡線條圖是一種巨形的,鏤刻在納斯卡山谷的潘帕·因哈尼奧荒漠中的一些奇怪的超大圖形。有直線形、幾何圖形,還有飛禽走獸等各種各樣的圖形。在地面上,它們似乎像在暗紅色的砂礫上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徑。只有從高空往下觀望時,這些線條才能呈現各種獸類的巨大圖形。
例如:一隻50米的大蜘蛛;一隻巨大的禿鷹,其翼展竟達120米;一條蜥蜴有180米那么長;而一隻猴子則有100米高。
這些迷宮般的圖案占地500平方公里,它們是靠移開堅硬的表層石塊,讓下層黃白色的泥土露出地面而創造出來的。
自1926年人們發現了這些圖案後,眾說紛紜,然而對這些圖案想表示的意圖,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艾爾弗雷德·克魯伯和米吉亞·艾克斯比,這兩個最早注意到這些圖案的人以為,這些是灌溉用的水渠。後來,艾克斯比認為這些小徑與印加帝國的 “神聖之路”相似,那些圓椎形石堆是“聚焦”(即這些線條的聚合相交點),也可能是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所。
保爾·考蘇克在1941年到達該地時,在夏至那一天,他碰巧觀察到太陽恰好就是從這些紅條中某一條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的。這一奇妙的現象他認為,這裡是世界最大的天文書。

納斯卡線條的研究

德國學者瑪麗亞·萊因切在經過30餘年潛心研究之後,提出相同的理論。她解釋道,這些直線與螺線代表星球的運動,而那些動物圖形則代表星座。
在所有的理論中,最出名卻又最牽強附會的要數埃里克·馮丹尼肯在他那本《上帝的戰車》一書中所作的解釋:這些是為外星人來參觀而留下的入口處標記。另一種同樣異想天開的妙說是,古代時,這裡的人乘坐在熱氣球上留下這樣的殘跡。這一猜度的依據是,這些圖案在空中才看得清楚,還稱圖案中有許多看上去很可能是當時為使氣球飛離地面時那些燃燒物留下的痕跡。不過,喬奇艾·馮布魯寧又聲稱這是賽跑比賽時留下的軌跡。
考古學家喬斯依·蘭其奧則更直接而簡單地把這一切解釋為地圖,標出的是一些進入重要場所的通道,比如地下水渠等等。對於這些圖案形成的時間的爭論則少多了。
考古學家們最新的估計是出現在公元1世紀前後,這估計比原先的推算更早些。然而,不管是行家還是非專業的分析家都無可置疑地對其魅力感到難以抗據。 為了讓它們能一直保存下去,當今已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例如,參觀者不準步行或驅車前往。在納斯卡北部20公里處,建了一座瞭望塔,專為不宜乘飛機的遊客們,提供斜向觀望其中三個圖案的機會。倘若站在平地上去觀看,那么這些奇妙的圖案將即刻失去期所有的魅力,因為它們規模之大,式樣之繁多,是難以被覺察的。
納斯卡山谷這塊遼闊的考古沃土,還孕育了一座座卡瓦奇錐形塔。那裡眾多的土磚建築和昆切(用木條,藤,竹等捆綁在一起,外面塗蓋泥土的建築)雖然平淡無奇,但是有幾幢建築物運河不一般,它們也許是公眾聚會進行祭奠活動的場所。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大寺廟。
這是一座有石階的塔狀寺廟,建造在一個斜坡上,隨坡度逐漸增高到20米。廟前及最高處,都有長方形土磚砌成的牆。寺廟底基周圍有用土夸砌的房間,還有一些廣場,其中最大的有45×75米。在納斯卡文化早期(從公元100—800年間),教士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那裡的宗教活動卻鮮為人知。不過,後人能從那裡的陶器以及紡織品上的動物圖案推斷出幾種當時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如:貓科動物。另外,那裡還埋著不同時期的一些墓穴,從有些寞穴中,人們還挖掘出一些當時的納斯上學人所使用過的陶器和吃過的食物。
在秘魯許多博物館裡存放著許多展現納斯卡各個時期的文化的陶製品,其中最出名的是存放在利馬的一件精品。早期的陶壺以其現實主義手法之描繪為特點,壺上用多種色彩畫出各種飛禽走獸(禿鷹、美洲駝、蜂鳥等動物)以及莊稼(玉米、辣椒、利馬豆等)。後期的圖案就更抽象了,而陶壺本身則更笨大了。

猴子圖案的納斯卡線條

1983年,一支義大利的考古隊在納斯卡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這些陶器上都裝飾有一些動物圖案。而這些圖案在荒漠上又以更大的規模重複出現。這些圖案的相同使人們相信神秘的線條是古納斯卡人所為。
納斯卡荒原
根據納斯卡制陶風格的不同,考古學家們把納斯卡文明分為5個時期。考古學家線上條所處的地層里,找到了那些陶器,由於處於同一地層,因此納斯卡線條的年代與陶器的年代是非常接近的。而通過對陶器的碳14測定,人們得出了陶器的年代,從而也就間接得出納斯卡線條的製作年代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後300年。
納斯卡平原上最常見的是黃沙和黏土,上面鋪著一層薄薄火山岩和礫石,長期的風吹日曬使它們發黑變暗。在這些所謂天然黑板上畫線條,不過就是古納斯卡人颳去幾厘米的岩石層,讓下面蒼白的泥土顯露出來。如果是在另外一種氣候條件下,也許劇烈的外界侵蝕會在數月內磨蝕掉這些線條,但納斯卡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再加上那裡幾乎沒有強風,因此風蝕也微乎其微。寸草不生的納斯卡高原是如此貧瘠,如此與世隔絕。這些都為納斯卡線條保留至今提供了條件。
然而,納斯卡線條太巨大了,人們在地面上根本無法識別,以至於直到上世紀40年代才被人們從飛機上全部發現。但是,這些線條是在2000年前創造的,那時的人們不可能掌握現代飛行技術,那么,在根本看不到全貌的情況下,古代的納斯卡人又是怎樣設計、製造出這些巨大的直線、弧線以及那些動物圖案來的呢?
德國女數學家瑪利亞·賴歇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納斯卡線條。作為一個數學家,她特別想知道那些納斯卡人在設計和刻畫線條時是否依據了幾何學原理,她發現許多線條爬坡穿谷,綿延很長距離卻能保持筆直,很可能是在木樁間拉線作為畫線的標準,只要三根木樁在目測範圍內保持一條直線,那么,整條線路就能保持筆直。
上世紀80年代,納斯卡鎮的學生們在賴歇的帶領下,向人們演示了古人是如何製造一條納斯卡線條的:首先用標桿和繩索標出一條筆直的線,然後,再把表面的黑石拿走,漏出下面閃光的白沙,反襯著周圍富含鐵礦的岩石,於是,一條線就出現了。也許,這就是納斯卡線條的本來面目吧。
儘管賴歇的實驗形象地驗證了她的假說,但是,有一點,她的實驗無法解釋,那就是,在納斯卡地區不僅有大量的直線條,還有眾多的弧線所組成的圖案,比如,那隻長達100多米的猴子。

巨鳥圖案的納斯卡線條

今天,納斯卡線條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參觀,而要想欣賞到線條的全貌,就必須乘坐當地提供的一種輕型飛機。在眾多的遊客當中,不乏對未知事物持有濃厚興趣的探索者。伍的曼就是這樣的人。他不僅是美國佛羅里達航空公司的總裁,還是國際探險協會的會員。
納斯卡荒原
當他乘坐飛機飛過納斯卡上空時,靈光突然出現在他腦中,古代納斯卡人是否乘坐一種飛行器來監督製作出線條的呢?
更多的證據使伍的曼相信自己的結論:納斯卡人在秘魯山區的後代印加人至今還流傳著會飛的物體的傳說,而且,許多納斯卡陶器和織物的殘片上都飾有飛行的圖案,包括氣球風箏和鳥一樣的飛人。
興奮不已的伍的曼開始採用一種實驗性考古方法來證明自己大膽的假設。他決定仿照古納斯卡人製造一個熱氣球,並將其命名為“兀鷲一號”,這是安第斯山一種高飛的巨鳥。為了令人信服,伍的曼清楚,製造兀鷲一號的材料,必須儘可能接近古納斯卡人所用的材料,而氣球的樣式則與納斯卡陶器上的飛行圖案一樣。
1976年11月,26米高的兀鷲一號終於完工。人們在地面上建起一個爐灶,以生產出足夠的熱氣灌入氣球。幾天后的凌晨5點半,伍的曼和一名熱氣球飛行冠軍乘坐它飛上天空,在短短几秒鐘的時間裡,他們在沙漠上迅速攀升了122米。
地面上一陣歡呼,實驗成功了,古代納斯卡人的確可以乘坐熱氣球飛上空中,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令人沮喪,因為氣球只在空中停留了短短的三分鐘,這短短的三分鐘,對於修建龐大的納斯卡線條相比,顯然是遠遠不夠用的。
關於納斯卡線條是如何製造的?人們的探索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在這些神奇的線條後面,可現在它已經流失在時光之中了。
但是,人類探索的熱情依然沒有止步。
如果我們無法解釋這些線條是怎樣製造的,或許,我們可以回過頭來,再去考察一下這些神秘線條的意義,會對研究它的製造有所幫助。
馮·丹尼肯為納斯卡線條賦予了神秘的光環,這位旅館經理出身的作家在他的《眾神的戰車》一書中,提出納斯卡線條是外星飛行器使用的跑道。他認為,不明身份的天使在遠古某時降落在納斯卡高原,在那裡為自己的飛行器修建跑道,而他的證據就是那些酷似機場跑道的線條。
馮·丹尼肯的作品在1968年問世後,立刻成為國際暢銷書,同時也使納斯卡線條獲得更高的知名度。但是,科學家們卻不假思索地拋棄他的看法,他們認為這個瘋子根本就沒有科學常識,因為不僅太空飛行器不需要跑道,而且,納斯卡柔軟的沙土根本不適合任何沉重的飛行器降落,假如那樣的話,恐怕這些宇宙飛行員會陷進土裡拔不出腳來!
儘管馮·丹尼肯的“外星人假說”受到科學界普遍嘲笑,但是卻啟發了一些人。人們把注意力投向天空,古納斯卡人會不會參照天上的星座來繪製地面上的圖案呢?從考古學的發現可以看出,遠古人們對於天象是極為崇拜的。中國濮陽的一座新石器時代墓葬里曾出土了用貝殼做成的北斗七星圖案。那么,古納斯卡人是否也是這樣製作出的線條呢?
但星象是不斷變化的,而且在星空下,是無法產生投影的。
1983年,一支義大利的考古隊來到這裡,他們在納斯卡地區的南端發現了一座名叫卡華赤的古城,這裡有寬闊的廣場,雄偉的石級,還有幾十座大約有30米高的金字塔。然而,令考古者迷惑不解的是,卡華赤城中並沒有發現繁忙的市鎮中心和軍事活動的遺蹟,相反,這座城市似乎只用於宗教儀式和節日慶典。
那么,古代納斯卡人又居住在哪裡呢?

牧羊人圖案的納斯卡線條

很快,人們在納斯卡線條範圍的北端一個叫文蒂拉的地方發現了大量生活痕跡,雖然它已經被農業耕作破壞了一部分,但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裡是一個真正的都是城鎮。而在文蒂拉這個古納斯卡人的生活區,到卡華赤這個祭祀區中間,就是著名的納斯卡線條的區域。我們可以想見,在2000年前,古代納斯卡人每到節日,他們都會來到卡華赤,進行大規模的朝聖和祭祀,而在他們到達那裡之前,必須要經過的,就是廣闊的納斯卡線條所在地。
納斯卡荒原
納斯卡線條就是位於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毋庸置疑,這些神秘的線條和祭祀活動有著緊密的關聯。那么,古代納斯卡人又是在祭祀什麼呢?
現代民族學的觀點認為,對於一個原始民族來說,對生存最重要的,往往就是他們所要祭祀和祈求的。對於納斯卡地區的人們來說,什麼又是他們最為缺乏的呢?是水!
現代納斯卡人生活和農耕用水的可靠來源,是雄偉的安迪斯山脈。從卡華赤以下的地區,乾旱年年有規律的出現。河流只在短短的兩個季節流過這些山區。在古代的某個時期,納斯卡人修建了一個龐大的灌溉系統,150公里的溝渠縱橫交錯,遍布這個地區。這些溝渠大部分都深埋於地下,有入口也有出口。而這些溝渠所在的範圍恰好就是納斯卡線條的區域!
水跟納斯卡線條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美國麻省大學研究員戴維·詹森,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納斯卡地區古代灌溉系統,遠古時期火山活動導致的地下岩石斷層,成為古納斯卡人引水的天然渠道。 1997年的一天,戴維正在山上探察一個岩石斷層,他走過一座小山脊,擺在他面前的就是那個宏偉的納斯卡體型體系和線條群落,它們正好指向戴維要去的那個斷層。這時,他突然意識到他的下面有一個水源,戴維後來回憶到,“我當時一下子就坐了下去,抬起頭說,‘我的上帝,我想我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了!’”
戴維認為這些巨大的圖形,還有它們之間數公里長的線條,是納斯卡人用來記錄地下水源地位置的標記。正像今天,我們城市中供水系統圖紙一樣,這些神秘的線條正是古納斯卡人所繪製的自己的供水系統圖。而在它下面,就是古人用來飲用和灌溉、對於納斯卡人最為寶貴的水利體系!

納斯卡地區出土的古人遺骸

根據戴維和其他科學家的發現,我們可以推想,古代納斯卡地區的社會是由許多不同的家族組成。關於這一點,納斯卡地區出土的陶器和織物上的圖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足夠的證據——研究者發現,那些陶器和織物上的動植物圖案,恰巧就是不同家族所崇拜的圖騰,也就是他們各自的族徽。
而此刻,安第斯山上珍貴無比的水正緩緩地順著納斯卡地區下面的天然斷層流淌,家族之間為了爭奪水源,曾經發生了很多慘烈的戰爭。最終,大家意識到,靠戰爭來解決水源的辦法是徒勞而又白費鮮血的,於是家族們終歸於好,人們開始坐下來,商量如何有秩序地利用這些公共水源,一個合理的方案最後被家族們所接受。
結果,大家都退回了文蒂拉的居住地,納斯卡地區的水渠被分割為不同的家族所有。為了區分各自的水源地,每個家族根據水流的方向和範圍,在地面上繪出自己家族所獨有的族徽來,於是,陶器上的蜘蛛、猴子、巨鳥等等,從此出現在納斯卡高原上。
儘管戴維的納斯卡線條與水有關的理論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但是,人們依舊不能回答納斯卡線條是如何製造的這個問題,正像那位德國女科學家賴歇在臨終前所說,“我們將無法知道所有的答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