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頭芫青

紅頭芫青

紅頭芫菁,一種廣泛分布的昆蟲,又叫雞公蟲,經常群聚出沒。

幼蟲以竹蝗卵為食,是竹蝗的天敵。

成蟲喜食白花泡桐,還能危害枳椇合歡等。

頭下口式,與身體幾成垂直,具有很細的頸。觸角11節,絲狀或鋸齒狀。前胸一般狹於鞘翅基部,鞘翅長達腹端,或短縮露出大部分腹節,質地柔軟,兩翅在端分離,不合攏。足細長。本科昆蟲具復變態。世界約2300種,廣布於世界各地,中國已記錄130餘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頭芫菁
  • 拉丁學名:Epicauta ruficeps
  • 別稱:雞公蟲
  • :動物界
  • :昆蟲綱
  • :鞘翅目
  • :擬步甲科
  • 亞科:芫菁科
  • 分布區域: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簡要說明,外形特徵,生長繁殖,相關研究,

簡要說明

紅頭芫菁,芫菁鞘翅目的一科,頭下口式,與身體幾成垂直,具有很細的頸。觸角11節,絲狀或鋸齒狀。前胸一般狹於鞘翅基部,鞘翅長達腹端,或短縮露出大部分腹節,質地柔軟,兩翅在端分離,不合攏。足細長。本科昆蟲具復變態。世界約2300種,廣布於世界各地,中國已記錄130餘種。若受到驚嚇,會分泌有異味、毒性的黃色液體[斑螯素]“退敵”。是非常貪吃、好動的蟲,有時還會被誤以為是螢火蟲,喜歡吃豆科植物、野莧龍葵蕨類等植物。經常群聚出沒,求偶行為也很有趣,通常雄豆芫菁看到“對眼”的雌豆芫菁,會先爬到對方身上,用觸角捲住雌蟲的觸角,不斷的抖動、摩擦,傳情,當雌蟲隨著節奏搖擺起來,雄蟲再繼續摩擦雌蟲背部後才進行交配。
紅頭芫青紅頭芫青

外形特徵

紅頭芫菁,芫菁的一種,俗稱雞冠蟲,鞘翅目,芫菁科。體中小型,體長11-17毫米,頭部紅色,具1條寬黑色縱帶;前胸和鞘翅黑色,前胸背板兩側上魄毛,前胸背板中央條紋,鞘翅內外緣及中央寬窄縱帶亦由魄毛組成。紅頭芫菁的成蟲喜食白花泡桐葉、豆葉等,幼蟲以竹蝗卵為食,是竹蝗的天敵,一隻芫菁幼蟲一生可食竹蝗卵60~120粒,能有效控制竹蝗的危害。該蟲一年一代,一般每年6月中旬為成蟲活動盛期,成蟲出土後,首先成群飛到泡桐樹上取食,特別喜食白花泡桐葉,泡桐葉吃光後,才分散危害蔬菜和其他低矮植物。一旦發生要及時報告林業或農業部門,密切關注,及時防治,用水胺硫磷,敵百蟲等一般農藥都可以殺滅。
紅頭芫青紅頭芫青

生長繁殖

紅頭豆芫菁的發生規律是:江西1年發生1代,以假蛹在土下越冬,翌年4月初蛻皮為6齡,4月下旬至5月下旬變蛹,5月下旬至8月中旬成蟲發生,7月初至8月中旬產卵,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孵出,9月下旬即見假蛹,並以此蟲態越冬,成蟲羽化出土後,成群在寄主葉片上取食,吃光1株後再轉株危害,並具有假死性。初孵幼蟲一般在洞內停留10至15天。出土後的幼蟲行動敏捷,四處尋找竹蝗卵為食。遇驚即捲曲假死;找到竹蝗卵後,即定居取食,吃完竹蝗卵塊後,再潛入土層深處以假蛹態越冬。
據紅頭芫菁成蟲引查漏治集中產卵地跳蝻的方法,桃江縣是個六山一水兩份田,一份道路和莊園的丘崗縣,總面積309萬畝,居住人口82萬,林業用地187萬畝,其中楠竹92萬畝,為全國十大竹鄉之一。
紅頭芫青紅頭芫青
主要森林病蟲害為竹蝗,並且是竹蝗的常發區,據縣誌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就有竹蝗肆虐為害的敘述,民國時期,竹蝗侵襲竹林32萬畝次,共損失竹材7000多萬根;1957年危害10.64萬畝,全縣組織5.3萬人上山挖卵捕蝗;1963年出動飛機27架次治蝗;1965年又發生5.7萬畝; 1983年發生12萬畝,出動飛機治蝗100架次; 1984年至1995年每年發生7-8萬畝。竹蝗危害導致竹資源減少、材質下降,成了桃江林農奔小康的攔路虎。因此及時查出漏治竹蝗集中產卵地跳蝻,才能較是徹底防治竹蝗。
集中產卵地跳蝻剛出土,常要走幾里甚至20多里山路才能發現,等到竹林有危害狀再查出,防治又遲了一點。據經驗,通過發現紅頭芫菁來查集中產卵蝗跳蝻要容易得多。
紅頭芫菁其幼蟲以蝗卵為食。成蟲取食泡桐、大菁等多種植物的葉片。其羽化時間比竹蝗跳蝻出土的時間早幾天。因紅頭芫菁體形較初孵跳蝻大十多倍,羽化不久有遷飛出山林集中取泡桐的習性。很容易引起廣大民眾的注意。當民眾報來這種黑體紅頭集體取食泡桐後,我們可對周邊1-2公里範圍的竹林進行調查,從而及時發現多處集中產卵地跳蝻。
同時在山中,還可據較多的剛出的紅頭芫菁,尋找正出土的集中產卵地跳蝻。

相關研究

芫菁素在紅頭豆芫菁體內主要貯存在雄蟲的生殖腺和卵內。與野生群體兩性芫菁素的平均含量相比較,剛交配過的雄蟲失去體內70%的芫菁素,其雌配偶體內芫菁素含量相應升高43%。紅頭豆芫菁可用作中藥材。經110℃烘乾後的雄蟲,用酸水解後提取的芫菁素含量比直接提取的含量增高4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