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石刻標語

紅軍石刻標語

紅軍石刻標語是紅軍在宣傳工作上的一大創舉,全區現存1300餘塊,在近代歷史上占據獨特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軍石刻標語
  • 全區現存:1300餘塊
  • 釋義:宣傳工作上的一大創舉
  • 儲藏:字高5.7米,寬4.9米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從鄂豫皖西征,於1932年12月18日挺進通江兩河口,旋即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含平昌)縣,隨後以通江為依託,創建了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由於根據地一直處於惡劣的戰鬥環境中,迫切需要激發民眾、組織民眾參與到火熱的武裝鬥爭和蘇區建設中來,中共川陝省委向全體黨員幹部提出“在做一切工作的時候,宣傳工作要打先鋒”的要求。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和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及各軍、師政治部為配合好革命文化宣傳工作,均成立了鏨字隊,深入持久、規模浩大、形式多樣地在渡口邊、要隘旁的石壁石板上,在戶院圍牆、祠堂廟宇照壁,在石碑、石柱、石墓、石牌坊、石橋,甚至在柱礅、屋基石、水缸上等鐫刻標語和文獻,宣傳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的方針政策。這些石刻標語和石刻文獻用方言俚語將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大眾化,把共產黨的主張、蘇維埃政府的法令以口語的形式本土化,內容豐富、含義深刻而又通俗易懂,為革命民眾喜聞樂見,是喚醒革命民眾的戰鬥號角、瓦解國民黨軍閥的銳利武器。文獻記載:1933年至1935年,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和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及各軍、師政治部的鏨字隊在蘇區鐫刻了15000多幅石質標語。新中國成立後,仍有4000多幅紅軍石刻標語散落在巴中市的城鎮、鄉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