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葉米餜

紅薯葉米餜

植物,單植被。具有降壓助消化作用,改善食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薯葉
  • 拉丁學名:hongshuye
  • 別稱:紅薯葉
  • :植物界
  • 亞目:植物
  • :植物課
  • :單葉
  • 亞屬:亞熱帶
  • 分布區域:亞熱帶
紅薯種植於旱地,屬雜糧的一種。紅薯苗種入土中三個月後,經細心管理,便可長出塊根狀的果實,這種果實便叫紅薯。贛南客家人稱之為番薯,閩南人則叫它地瓜。紅薯含糖與澱粉多,是一種美味的食品,可以蒸、煮、炸、炒,或切成細條狀、剁成顆粒狀曬乾,製成紅薯絲、紅薯米,煮熟後當飯吃,營養價值很高。
在鄉間,人們更多關注紅薯,往往忽略了紅薯葉的食用價值。它旺盛地生長於紅薯的藤蔓上,取之不盡,食之不完。人們大多把它連莖一起,作了牲畜的食物。事實上,鮮嫩的紅薯葉不僅可作為時新蔬菜,登上大雅之堂,亦可作為一種美食原料,製成令你百吃不厭的紅薯葉米餜。
首先要採摘好的紅薯葉,從紅薯藤中挑選靠嫩芯、無蟲咬的新鮮葉片,用清水洗淨備用。其次,將預先浸水泡脹的大米適量,用磨磨成濃稠度適中的米漿備用。清洗好籠屜,還有棉質的蒸籠布。鍋中倒入適量的水燒開,開始在蒸籠中下料。這下料是有講究的,先得在籠內墊上一塊洗濕的蒸籠布,再將均勻地沾上米漿的紅薯葉疏密有致地平鋪在蒸籠布上,厚度不得超過5厘米,以防過厚蒸不透心。待鍋中的水燒開後,蒸籠便可下鍋,務必蓋好鍋蓋。這時,灶膛內應保持旺火。等鍋蓋沿冒了熱氣後計算時間,約10分鐘後,鍋中香氣噴發,此時應開蓋用筷子劃開米餜觀看,如正中間已無夾生的白米漿了,便說明已經蒸熟,即可將它起鍋。起鍋後,需把蒸籠內的米餜倒扣在預備好的乾淨砧板中。方法依前,接著再蒸一蒸籠,直到蒸完備好的料為止。
蒸好的紅薯葉米餜,應稍攤涼後,方可用菜刀切成方形或菱形的小塊,這樣既有韌性又滑爽可口。吃紅薯葉米餜少不了作料,好吃的作料每每令米餜美味七分。故而作料的做法也是有講究的,最好的作料是將蔥姜辣蒜放入擂缽擂成細末,最後沖入開水,拌入香油,加入細鹽味素。端上一碗色澤鮮嫩、香氣撲鼻的紅薯葉米餜,再醮上香辣爽口的作料,真可謂是美味十足,總是令人吃飽了還想再夾幾塊入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