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良優166

“紅良優166”是三系白化標記雜交水稻新品種,於2005年、2006年先後通過安徽省及國家審定。“紅良優166”雜交水稻利用了白化標記可提高其F1種子純度和及早鑑別種子純度,避免低純度種子;同時該品種在水稻產量、品質和抗性等方面表現突出。“紅良優166”由南京紅太陽種業有限公司選育開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良優166
  • 實質:雜交水稻新品種
  • 審定時間:2005年、2006年
  • 作用:提高其F1種子純度
特徵特性,栽培技術,病蟲防治,適宜地區,

特徵特性

品質主要指標綜合表現:整精米率66.5%,長寬比2.6,堊白粒率36%,堊白度6.4%,膠稠度7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4%。
抗性表現:抗稻瘟病加權平均級5.7級,抗性頻率90%;白葉枯病抗性5級。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7.3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2.8天。
苗期分櫱強,長勢繁茂,株型適中莖稈粗壯,劍葉挺直,株高120厘米左右,單株成穗9個左右,每穗總粒數165粒左右,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米質較優。

栽培技術

稀播育秧,適齡移栽:根據各地中秈生產季節適時早播,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公斤,秧齡30天左右。中上等肥力田塊每畝栽插1.5~1.8萬穴,每穴1~2粒穀苗,基本苗控制在每畝5萬苗左右;肥力偏差的田塊每畝栽插1.8~2萬穴,基本苗7~8萬苗。合理施肥,科學管理:一般每畝施純氮15公斤,採用“前促、中控、後補”的方法,施足基肥,早施分櫱肥,增施
磷鉀肥,控制中期氮肥施用,後期適量施用穗肥,以保花肥為主。水分管理上前期淺水勤灌促早發,夠苗後及早擱田控旺長,宜分次輕擱;穗分化中期及時灌水,後期乾乾濕濕,收穫前一星期左右停止灌水。

病蟲防治

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稻薊馬、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

適宜地區

適宜長江中下游一季中稻地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