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泥寺自然保護區

紅泥寺自然保護區,2005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位於安澤縣杜村、良馬兩鄉交界處。為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以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紅泥寺自然保護區經營總面積為2070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9897.6公頃,占總面積的96%。根據境內森林分布及野生動植物分布狀況,保護區規劃為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泥寺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安澤縣杜村、良馬兩鄉交界
  • 區域面積:20700公頃
  • 類型:森林生態類型
  • 保護對象:以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
  • 管理單位:安澤縣林業局
  • 批准時間:2005年12月
  • 批准文號:晉政函〔2005〕200號
地理位置,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紅泥寺自然保護區2005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紅泥寺自然保護區位於安澤縣杜村、良馬兩鄉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徑112°22′—112°33′,北緯36°2′—36°13′,面積為20700公頃。保護區最高海拔1444米,最低海拔940米。

地理環境

紅泥寺自然保護區地形複雜,地質構造屬低土石山區,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丘陵發育、深谷遍布,為典型的黃土高原特徵。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9.3℃,大於10℃積溫3860.3℃,無霜期約175天,極端最低氣溫-26.6℃,極端最高氣溫38℃,年降水量約為586.8毫米。保護區內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溪水長流,山泉暗涌,星羅棋布。股股清泉匯流成河,依山而下,是沁河、泗河、蘭河的重要水源補給地。泉水主要有龍王溝泉,小中心泉等12處,水質達到國家一級水,其中龍王溝泉泉水經認定達到優質礦泉水標準。
紅泥寺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
野生植物資源木本植物49科189種,草本類248種,中藥材388種,附菌類9種。
野生植物主要有:油松、白皮松、華山松、側柏、杜松、毛白楊、山楊、旱柳、核桃楸、麻核桃、野核桃、榛、虎榛子、鵝耳櫪,白樺、堅樺、紅樺、麻櫟、栓皮櫟、槲樹、槲櫟、遼東櫟、白榆、旱榆、大果榆,黑榆、春榆、榔榆、小葉朴、構樹、北桑寄生、槲寄生、短尾鐵線蓮、太行鐵線蓮、蝙蝠葛、京山梅花、大花溲疏、三裂繡線菊、山楂、毛山楂、杜梨、豆梨、木梨、扁棱海棠、唐棣、刺玫薔薇、黃刺玫、牛迭肚、針刺懸鉤子、山杏、李、山桃、毛櫻桃、歐李、槐樹、苦參、白刺花、花木藍、紅花錦雞兒、胡枝子、達烏里胡枝子、臭椿、雀兒舌頭、漆樹、鹽膚木、青麩楊、黃櫨、衛矛、南蛇藤、元寶槭、茶條槭、欒樹、文冠果、棗、桑葉葡萄、紫椴、沙棘、連翹、酸棗、木瓜、荊條、暴馬丁香等。其中有國家級和省級珍稀瀕危植物60多種。水生植物有:蘆葦、香蒲、眼子菜、北水苦蕒等20多種。菌類有:猴頭、木耳、羊肚菌、地皮、蕨菜、松蘑菇、草蘑菇等9種;還有多種地農和蕨類等20多種。
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經初步調查共有野生動物217種。其中獸類6目13科29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種;鳥類有11目33科168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2種;爬行動物2目4科14種;兩棲類動物6種。其中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金錢豹、黑鸛、雕、蒼鷹、獵隼、紅腳隼等25種。保護區內的主要動物種類有:金錢豹、野豬、狍、草兔、狼、狐狸、黃羊、獾、黃鼠狼、花鼠、岩松鼠、鳶老鷹、金雕、貓頭鷹、紅嘴山鴉、大山雀、家燕、蒼鷹、雉雞、石雞、綠啄木鳥、大班啄木烏、長尾藍鵲、大蟾蜍、花背蟾蜍、黑斑蛙、無蹼壁虎等。
保護區森林面積8833.3公頃,森林總蓄積量546165立方米,植被覆蓋率為90%。其中天然林面積8039.8公頃,人工林面積793.5公頃,灌木林地7676.1公頃,農用地757.3公頃,暫難利用地45.1公頃,宜林地3388.2公頃。鄉土樹種以油松居多,珍稀樹種有杜松、黃檗等。保護區針葉林有油松林,闊葉林有遼東櫟林、槲樹林、核桃楸林、鵝耳櫪、槭、椴木林等。
紅泥寺位於縣城東南50公里處, 杜村鄉境內紅泥溝.是太岳軍區兵工廠舊址, 也是淮海兵工廠的前身。以此為中心,沿線分布有太岳行署舊址,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太岳軍區政治部舊址、太岳軍區新華印刷廠舊址,王光烈士墓。1942年鄧小平、劉少奇、陳賡、薄一波等老一輩革命家在該地工作和戰鬥長達兩年零八個月。現遺存有《抗日小冊子》、《抗日宣傳材料》、《民兵公約》、劉少奇用過的檔案袋、陳庚用過的火筷子、手雷、地雷、罐雷、子彈、太岳軍區司令部用過的辦公桌等珍貴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