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柴枝

紅柴枝

紅柴枝,為清風藤科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腋芽球形或扁球形,密被淡褐色柔毛。羽狀複葉連柄長15-30厘米;有小葉7-15片,葉總軸、小葉柄及葉兩面均被褐色柔毛,小葉薄紙質,下部的卵形,長3-5厘米,中部的長圓狀卵形,狹卵形,頂端一片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5.5-8 (-10) 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急尖或銳漸尖,具中脈伸出尖頭,基部圓、闊楔形或狹楔形,邊緣具疏離的銳尖鋸齒;側脈每邊7-8條,彎拱至近葉緣開叉網結,脈腋有髯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柴枝
  • 拉丁學名:Meliosma beaniana Rehd. et Wils
  • 別稱:南京珂楠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無患子目
  • 亞目:無患子亞目
  • 清風藤科
  • :泡花樹屬
  • 分布區域:中國貴州、廣西東北部、廣東北部、江西、浙江、江蘇、安徽
  • 系統:恩格勒系統1964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重大發現,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腋芽球形或扁球形,密被淡褐色柔毛。羽狀複葉連柄長15-30厘米;有小葉7-15片,葉總軸、小葉柄及葉兩面均被褐色柔毛,小葉薄紙質,下部的卵形,長3-5厘米,中部的長圓狀卵形,狹卵形,頂端一片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5.5-8 (-10) 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急尖或銳漸尖,具中脈伸出尖頭,基部圓、闊楔形或狹楔形,邊緣具疏離的銳尖鋸齒;側脈每邊7-8條,彎拱至近葉緣開叉網結,脈腋有髯毛。
圓錐花序頂生,直立,具3次分枝,長和寬15-30厘米,被褐色短柔毛;花白色,花梗長1-1.5毫米;萼片5,橢圓狀卵形,長約1毫米,外1片較狹小,具緣毛;外面3片段預告瓣近圓形,直徑約2毫米,內面2片段預告瓣稍短於花絲,2裂達中部,有時3裂而中間裂片微小,側裂片狹倒卵形,先端有緣毛;發育雄蕊長約1.5毫米,子房被黃色柔毛、花柱約與子房等長。
核果球形,直徑4-5毫米,核具明顯凸起網紋,中肋明顯隆起,從腹孔一邊延至另一邊,腹部稍突出。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300米的濕潤山坡、山谷林間。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貴州、廣西東北部、廣東北部、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河南、陝西南部。也分布於朝鮮和日本。

主要價值

木材堅硬,可作車輛用材;種子油可制潤滑油。
過去一些作者認為分布於我國南部的本種植物其小葉背面無毛或近無毛,脈腋有黃色髯毛而命名為華泡花樹 M. oldhamii Miq. var. sinensis (Nak.) Cufod.。我們根據多量標本觀察,葉背的被毛僅疏密變異,極不穩定,脈腋則均有髯毛,故應將變種歸併。

重大發現

綦江區石壕鎮萬隆村發現一株樹幹高大通直、冠幅龐大翠綠的古樹,經多名林業專家確認是紅柴枝,已被聯合國列入世界珍稀物種,這也是重慶境內首次發現紅柴枝。
經現場測量,這株紅柴枝高52米,胸徑1.59米,冠幅直徑65米,蓄積量近30立方米,樹幹要5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圍攏。該樹是我國境內最高、最大、單株蓄積最大的紅柴枝,也是綦江區最大的樹。
石壕鎮林業站穆站長介紹:“這棵樹一到春天就開滿白花,很香,當地人用這種花泡水當茶喝,可以清熱解毒。有些老人說這棵樹是石壕原住民仡佬族人在外地引進種下的,所以當地人都喊它‘仡佬茶’。”
重慶市藥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軍介紹,紅柴枝為清風藤科泡花樹屬落葉喬木,主要分布於海拔300米-1300米的濕潤山坡和山谷林間。萬隆村海拔在1500米左右,可能是人為等因素使其在萬隆村出現。紅柴枝木材堅硬,可作車輛用材,種子油可制潤滑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