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岩(關於紅岩的經典美術作品)

紅岩(關於紅岩的經典美術作品)

中國畫《紅岩》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錢松喦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現代繪畫的重要作品之一。1960年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傅抱石當時出任院長,錢松喦任副院長。

基本介紹

作品背景,畫家簡介,

作品背景

1961年九月,美協江蘇分會組織以國畫院畫家為主的“江蘇國畫工作團”,舉行了全國空前的二萬三千里旅行寫生。同行者有傅抱石、亞明等十三人,跨越六省,並瞻仰了重慶的紅岩樹。這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十八集團軍駐重慶辦事處的故址,深深地為毛澤東、周恩來等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氣魄所感動。
畫家以滿腔的激情,當場勾畫寫生稿,歷經三年,經過幾十次的修改,務求在局限性較大的山水畫中做出紅岩歷史和現實的藝術概括。他的思路落在紅岩的“紅”字上。抓住“紅”這個抒情詩的“詩眼”,用硃砂平塗,洋紅皴擦,把黃土坡變成了巍然屹立的紅色巨岩,將紀念館高高托起,畫面上的芭蕉用白描勾成,使畫面富有顏色的節奏感和結構的空間感,並題“風雨萬方黑,紅岩一幟紅,仰欽奮彤筆,揮灑曙光中”的詩向,既鮮明地概括了革命堡壘的史實,又抒發了畫家的情懷,無疑對畫面意境的深化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是前人沒有畫過的革命歷史體裁的作品,錢松喦以硃砂代墨在《紅岩》中達到了成功。反映了“筆墨當隨時代”的精神和革命的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形式與內容相一致。
錢松喦的藝術成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前後,他是中國從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第一代山水畫家之一,屬於這一行列的佼佼者屈指可數:傅抱石潘天壽陸儼少李可染石魯關山月等,並與他們為核心,初步萌生了一些帶有地域色彩的新畫派,他們是一批從舊壘中衝決出來的時代驕子,新的歷史條件為他們的山水畫藝術革新鋪奠了可靠的社會基礎。他們的藝術創造又反過來推動著美術事業的拓展和社會審美觀念的更新。
朱宣鹹1960年創作的版畫《紅岩初夏》和1965年創作的版畫《紅岩曙光》,也是非常生動的反映了紅岩這一題材的經典美術作品。
中國畫《紅岩》中國畫《紅岩》

畫家簡介

錢松喦(1899—1985年),江蘇宜興人。從高祖到父親四代都以教書為生。錢松喦 自小就受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的良好教育。1918年,19歲的錢松喦離開宜興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讀書,即學中國畫,又學西洋水彩畫法。尤其重要的是他認真臨摹了石溪石濤等畫家的作品,並鑽研畫論。後定居無錫以教書為生。無錫是歷史上著名畫家顧愷之倪雲林的家鄉,這裡素有喜愛和學習中國畫的傳統,錢松喦在這裡看到了一些歷代中國畫原作,眼界得以拓展。
1956年,錢松喦調到江蘇省國畫院工作,成為一名專業的中國畫家。解放後的錢松喦從舊式的文人畫家發展為人民畫家。他接受了古代文人畫創造意境的種種寶貴經驗,但又竭力擺脫舊時代山水畫中那種枯冷、荒寒、孤獨之氣。經常蘊藉著勃勃向上的時代氣息。社會制度變了,人民生活變了。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他樹立新的藝術觀的指導思想。他經常深入生活,新的生活為錢松帶來了新的創作激情,他認為:內容是新的,傳統的形式就需要批判地接受,使“古為今用”,把形式從傳統中提煉出來也要成為新的,再加上“洋為中用”輸入新血液,更豐實了傳統。
錢松喦不滿足於固有的程式,孜孜不倦地探求表現新時代的新形式。他畫工廠、礦井,機械設備,交通工具等。他說:“前無古人才是新,今天不煮夾生飯,明日就無熟飯吃,我如創新不成,開個風氣,後人定能成功。”豐實的生活積累,加上他對山水畫藝術規律創造的運用,促使他創作出一批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較好的具時代氣息的藝術作品。
朱宣鹹(1927年浙江——2002年重慶),中國畫畫家、木刻版畫家、漫畫家與美術活動家。
20世紀40年代初起從事中國畫,中國新興木刻版畫與時政漫畫,由浙江到上海直接參與了魯迅發起的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以及海上畫派和一系列上海進步美術運動,1946年加入中華全國木刻協會;1948年在近代史上著名的“《觀察》事件”中被捕;1949年與劉開渠、楊可揚、張樂平、(鄭)野夫、龐薰琹等代表上海美術界在《大公報》發表迎接解放的“美術工作者宣言”,該宣言的發表也意味著國統區美術和上海近代美術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同時,進入中華全國美術協會、中華全國木刻協會、中華全國漫畫協會“聯合辦事處”,參與了上海解放初期美術事業的籌備建設工作;此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底隨軍到重慶。1951年起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今中國美術家協會前身)重慶執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在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成立時被選舉為首任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是成立重慶市美術家協會的籌備人,成立重慶國畫院的發起人、顧問,成立重慶美專校的創始人、校長,原重慶美術館(夫子池)負責人。長期以來,朱宣鹹正直無私的先後擔任了新聞、文化、教育、出版系統的美術領導工作,作為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美術事業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對於建立、推動和促進20世紀中期與後期重慶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與走向全國作出了重要貢獻;被政府授予“獻給共和國創立者”勳章。
朱宣鹹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同時,他的中國畫具有海上畫派風格與傳承,在版畫方面,早期以歐洲黑白木刻為起源,後來結合了中國藝術的特色。年輕時就投身人民美術事業和進步學生運動的朱宣鹹,半個多世紀以來,創作了一大批洋溢著鮮明藝術精神,充滿著鮮明時代感與社會性的中國畫、木刻版畫、時政漫畫、插畫、水粉畫、水彩畫、連環畫等作品,不少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及各地美術館、博物館等收藏,被《中國年鑑》,《中國百年版畫》等大型文獻收錄。從1946年到2002年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一系列重要展覽並獲獎,其作品所體現的藝術風貌、學術性與多元性被《人民日報》等主要媒體專題評論,發表作品數千次。在香港、重慶、浙江等地先後舉辦朱宣鹹畫展。出版有專集《朱宣鹹作品選》、《朱宣鹹花鳥畫選輯》、《朱宣鹹木刻版畫集》、《朱宣鹹風景木刻版畫選輯》、《朱宣鹹漫畫》、《藝術常青——美術家朱宣鹹》、《朱宣鹹美術作品選》等七部。生平被載入《中國美術辭典》等國家級辭書。
朱宣鹹1960年作品《紅岩初夏》朱宣鹹1960年作品《紅岩初夏》
朱宣鹹1965年作品《紅岩曙光》朱宣鹹1965年作品《紅岩曙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