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藍鵲

紅嘴藍鵲

紅嘴藍鵲(學名:Urocissa erythrorhyncha):是大型鴉類,體長54-65厘米。嘴、腳紅色,頭、頸、喉和胸黑色,頭頂至後頸有一塊白色至淡藍白色或紫灰色塊斑,其餘上體紫藍灰色或淡藍灰褐色。尾長呈凸狀具黑色亞端斑和白色端斑。下體白色。 黃嘴藍鵲外形和羽色和該種非常相似,但黃嘴藍鵲嘴為黃色,頭部僅枕有白色塊斑。區別仍很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能發出多種不同的嘈吵叫聲和哨聲。常見並廣泛分布於林緣地帶、灌叢甚至村莊。性喧鬧,結小群活動。以果實、小型鳥類及卵、昆蟲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動圍攻猛禽。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東北部、中國、緬甸及印度支那均有分布。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分布範圍,世界,中國,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人工飼養,

形態特徵

紅嘴藍鵲是一種體態美麗的籠鳥,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至後頸、頭側、頸側、頦、喉和上胸全為黑色,頂至後頸各羽具白色、藍白色或紫灰色羽端,且從頭頂往後此端斑越來越擴大,形成一個從頭頂至後頸,有時甚至到上背中央的大型塊斑。背、肩、腰紫藍灰色或灰藍沾褐,尾上覆羽淡紫藍色或淡藍灰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尾長、呈凸狀。中央尾羽藍灰色具白色端斑,其餘尾羽紫藍色或藍灰色、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兩翅黑褐色,初級飛羽外翈基部紫藍色,末端白色,次級飛羽內外翈均具白色端斑,外翈羽緣紫藍色。下體喉、胸黑色,其餘下體白色、有時沾藍或沾黃色。虹膜桔紅色,嘴和腳紅色。
雌雄鳥體表羽色近似。體背藍紫色;尾羽欣長,尤以中央兩枚更加突出,尾端白色,配上紅嘴、紅腳,益顯儀態莊重,雍容華貴,又有長尾藍鵲之稱。
大小量度:體重♂150-200g,♀147-210g;體長♂510-634mm,♀524-655mm;嘴峰♂30-40mm,♀31-37mm;翅♂180-204mm,♀175-208mm;尾♂350-454mm,♀370-474mm;跗蹠♂40-49mm,♀40-47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山區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次生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也見於竹林、林緣疏林和村旁、地邊樹上。海拔高度從山腳平原、低山丘陵到3500米左右的高原山地。

生活習性

紅嘴藍鵲性喜群棲,經常成對或成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活動。性活潑而嘈雜,常在枝間跳上跳下或在樹間飛來飛去,飛翔時多呈滑翔姿勢,從山上滑到山下,從樹上滑到樹下,或從一棵樹滑向另一棵樹,縱跳前進。滑翔時兩翅平伸,尾羽展開,有時在一陣滑翔之後又伴隨著鼓翼飛翔,特別是在受驚時常吃力地鼓動著兩翼向山上逃竄。叫聲尖銳,似‘zha-zha-’聲。
紅嘴藍鵲是鴉族的近親,都有葷素兼容的食性,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和玉米、小麥等農作物,食性較雜。動物性食物常見種類有叩頭蟲、金龜甲、蝗蟲、蚱蜢、蒼蠅、螽斯、蟋蟀、甲蟲、鱗翅目幼蟲和其他昆蟲,也吃蜘蛛、蝸牛、蠕蟲、螢火蟲、蛙、蜥蜴、雛鳥、鳥卵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植物性食物主要為各種樹木和灌木果實與種子,偶爾吃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有時還會兇悍地侵入其他鳥類的巢內,攻擊殘食幼雛和鳥卵。每年的3月至5月是紅嘴藍鵲的繁殖期,在此期間,親鳥護巢性極強,性情十分兇悍,人若接近其巢區,則啼叫飛舞不止,甚至對人體進行攻擊。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樹木側枝上,也在高大的竹林上築巢。巢呈碗狀,主要由枯枝、枯草、鬚根、苔蘚等材料構成,距地高2-8米。巢的大小為外徑17-24cm,內徑10-17cm,高8-14cm,深4-7cm。通常外層為粗的枯草、藤條、細樹根等材料,內墊以細草莖和鬚根。每窩產卵3-6枚,多為4-5枚。卵為卵圓形,土黃色、淡褐色或綠褐色,被有紫色、紅褐色或深褐色斑。卵的大小為31-36mm×23-24mm,平均32.7mm×23.5mm,重7-8g,雌雄親鳥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分布範圍

世界

分布於孟加拉國、高棉、中國、印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中國

省市: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江蘇、江西、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福建、香港。
保護區:天堂寨、松山(北京)、牛姆林、武夷山(福建)、南嶺、南崑山、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鼎湖山、古田、大瑤山水源林(廣西)、十萬大山水源林、防城金花茶、赤水桫欏、雷公山、習水、茂蘭、尖峰嶺董寨鳥類、濟源獼猴、雞公山、寶天曼(內鄉)、九宮山、神農架、後河、壺瓶山、八面山莽山、鄱陽湖、老禿頂子、六盤山(寧夏)、天龍山、龐泉溝、蘆芽山、五鹿山、靈空山、綿山、歷山太白山、王朗、臥龍、唐家河、縉雲山、石林(雲南)、哀牢山金平分水嶺、白馬雪山(雲南)、高黎貢山、銅壁關、天目山(浙江)、古田山、烏岩嶺、瓦屋山、衡水、湖濕地和鳥類、小溪。
山脈湖泊:中條山、都龐嶺、峨眉山、高黎貢山、太白山、清涼峰、秦嶺。
紅嘴藍鵲分布圖紅嘴藍鵲分布圖

亞種分化

紅嘴藍鵲(5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
Urocissa erythrorhyncha alticola
2
Urocissa erythrorhyncha brevivexilla
3
Urocissa erythrorhyncha erythrorhyncha
4
Urocissa erythrorhynchamagnirostris
5
Urocissa erythrorhynchaoccipitalis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人工飼養

由於該鳥羽色艷麗,尾羽特長,姿態優美,食性較雜,易於飼養,是重要的觀賞鳥之一。各動物園多有展出,個人亦多有飼養。吃大量害蟲,故益處很大。
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因紅嘴藍鵲的尾羽甚長,不適於在小型觀賞竹籠內飼養,一般多用較大的籠舍飼養展覽為佳。有人以繩索系其頸項部,置於架上飼養,其飼養效果較好。人工飼料以雞蛋大米為主,同時飼餵少量黃鸝混合粉料及生肉,以及水果,青菜等。隔日或每日餵給少量昆蟲。 紅嘴藍鵲性甚耐寒,它可以在冰雪環境中度過寒冬。在不結凍的季節里,每天供給足夠的浴水洗浴,有利健康。在飼養環境中,紅嘴藍鵲常有藏貯食物的習慣,如將昆蟲或肉塊藏入籠舍內的縫隙間,以便來日再食。為防飼料變質,需及時清除。北京動物園1954-1956年,飼養在雉雞籠內的紅嘴藍鵲,曾在5-6米高的松樹上營巢,並產卵孵化成功,連續兩年各育成3隻幼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