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光鎮(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紅光鎮)

紅光鎮(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紅光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光鎮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地處川西平原腹心地帶,成都市主城區以西10公里,紅光大道橫穿其中。東鄰犀浦鎮,南鄰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鄰郫筒街道,北接團結鎮、三道堰鎮。

紅光鎮幅員面積31.23平方公里,城區15.33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5個社區。2014年末,總人口近2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053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光街道
  • 外文名稱:Hongguang Town
  • 別名:紅光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四川省成都市
  • 下轄地區:5個社區、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高店社區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11743
  • 地理位置:郫都區東南部
  • 面積:31.23平方公里
  • 人口:40537人(戶籍人口)
  • 方言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 火車站:紅光鎮站
  • 車牌代碼:川A
  • 高等學校:西華大學、銀杏學院、成工貿職院等
  • 行政代碼:510117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城鎮建設,

建置沿革

紅光歷史上俗稱高店子,屬犀和鎮管轄。1911年以後,取名合興場。1930年改名合興鎮,1940年8月1日改為合興鄉。1952年4月正式建立合興鄉人民政府。
1958年3月16日,毛澤東主席視察合興鄉紅光高級農業合作社,由此更名為紅光人民公社。1982年紅光人民公社改為紅光鄉。1992年紅光鄉改建為紅光鎮。
鎮幅員面積31.23平方公里,城區15.3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規劃區5.28平方公里,成都現代工業港北片區8.76平方公里,小微企業創新園1.29平方公里),農村片15.90平方公里,下轄5個社區,9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合興社區,金土社區,金儀社區,鐵門社區,高店社區,仁和村,濟陽村,魚塘坎村漢姜村,寇家壩村,白雲村,長生村,護國村,宋家林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紅光區域總人口20餘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3759人,流動人口8萬餘人。

經濟

第一產業

紅光雖然以發展工業為主,但一直把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尋求各種方式助農增收。
紅光以“三高”農業為主,現是全國瘦肉型商品豬、商品糧生產基地,又是成都市郊二線蔬菜生產基地。紅光鎮大力探索農業經濟發展方面的新思路、新途徑,通過“公司+支部+農戶”、“支部+協會+農戶”等組織形式以及轉租、轉包、入股等土地流轉的新方法,大力引進農業企業、引導農民組建協會組織。
現4.6公里長的馬光堰觀光農業產業帶已初具規模,進園企業有20餘家,較大的有天安花園、綠澤園、老年生態園、天香園等成為成都近郊農家旅遊的新亮點。由農戶自願組建成立了蔬菜協會、養殖協會等協會組織,在廣大農戶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該鎮的各種農產品生產正逐步走向規模化、產業化。
2005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000萬公斤,出欄商品豬2.5萬頭,家禽55.6萬隻,特種蔬菜面積3626畝,年產各類鮮菜2萬噸,農業產業化和生物農業工程企業十餘家。
隨著成都市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張,以及自身經濟建設的需要,紅光的失地農民逐年增多,現有的失地農民共涉及8個村,31社,約9017人,其中西區整合區域內4710人,現鎮域內4307人。對失地農民的安置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艱苦的工作,該鎮一直把這項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把對失地農民再就業和農村剩餘勞力轉移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它作為“一把手”工程。
為了保證失地農民“失地不失業,失地不失利”,紅光街道制定了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引導和促進就業的就業機制。為此專門成立了勞動保障所專職負責此項工作,重點抓好四個工作:一是建立統一的就業、求職和失業登記制度,摸清底數;二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
三是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空間,大力依託周邊優勢資源(如西華大學、INTER出口貿易加工區等),興辦社區服務業和其他第三產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四是充分發揮街道勞動保障所在就業和培訓中的應有作用,大力開展失地農民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形成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網路。2005年,該鎮共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12個,培訓人數達2191人次,其中有432餘人取得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新轉移勞動力835人。

第二產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紅光街道工業經濟得以快速發展。該鎮一貫堅持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紅光街道發展的第一要務,堅持“依託優勢、建設載體、招商引資、跨越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通過最佳化招商環境,加大服務力度;突出招商重點,重點引進與該鎮四大支柱產業緊密聯繫的相關產業、延伸產業和配套產業;改進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優質服務鎮域企業,增強鎮域企業紮根紅光、做大做強的信心和決心等方式全力推動鎮域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西區的整合使該鎮的工業經濟面臨嚴峻的二次創業,但南臨高新區、INTER出口貿易加工區以及成都現代工業港北片區在紅光街道的正式開工建設,又為該鎮新一輪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現已初步形成以電子軟體、機械製造、食品飲料、生物製藥等行業為主的工業經濟鏈,現有鎮屬、三資、外資、民營及個體工商企業1200多家,較大企業有托普集團西部軟體、成都恆通鋁業公司、成都利普科技公司、法國達能、新興富皇公司、上海永冠集團、川交農用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截至2015年11月,紅光街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1億元,預計全年完成41.03億元;規上工業企業1家、園外工業企業61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52萬元;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8家,實現規模以上服務業收入4.3億元。截至2015年10月,完成稅收25984萬元,其中國稅10302萬元,地稅15682萬元。

第三產業

紅光街道第三產業正不斷壯大,已從1992年的占紅光鎮經濟比重不足2%上升為現有10%,產值達3.5億元,從業人口近4000人。該鎮通過主動承接和依託成都市、西華大學、高新西區等經濟圈的輻射方式,大力發展以房地產、商品貿易、餐飲娛樂為主的第三產業。
同時,注意妥善安置失地農民,新建農民新村,擴大城區面積,加大城鎮的建設和經營的力度,努力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現有的建成區面積3.3平方公里,基本做到了綠化、美化、淨化、亮化,轄區內有大學2所,中專2所,中學2所,國小6所,醫院2處,病床500餘張,入住的房地產公司8家,大型商業零售企業1家,郵電、通訊、金融網點齊備,基礎設施較為完備,文化娛樂生活豐富。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一年一度的3.16慶典,是聞名縣內外的大型集會。毛澤東主席於1958年3月16日視察了當時的合興鄉紅光社,為了紀念偉人,合興鄉後來改為紅光鄉,並在每年的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1995年,紅光街道政府修建了毛澤東廣場,廣場中央是毛主席與民眾在一起的雕塑。鎮政府組織的3.16慶典,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受到了各級領導關注,吸引了八方來客。
紅光鎮人傑地靈,環境優美,名人街上有著名的畫家趙蘊玉、古琴家喻伯蓀在此定居。

城鎮建設

紅光2000年被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紅光已實現村村通公路,村級油麵路總長25公里,基本實行村級黑色路面網路。鎮內擁有日供水800噸的自來水廠一座,新建郵電模組局大樓一座,1997年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安裝了10餘萬米的通訊主線。
紅光鎮(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紅光鎮)
建成區面積為3.3平方公里,現有沖水式公廁2個,排污溝4000米,天然氣管道8500米,新街13條,長4700米,商住房22幢,面積52800平方米,街面的營業房680間,面積7000平方米。
修建了工院連線道、工院小區、川工綜合市場、托普大道等,並在317線與羊西線之間開通三條連線道。同時實施了創紅光文明路工程,為紅光廣場至紅光門的317線兩邊水溝加蓋綠化,使之成為省、市文明路。
2008年7月5日紅光鎮按照縣創建辦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對郫彭路(紅光段)兩側進行風貌改造,打造約8000㎡的生態綠化帶,對全興酒廠、車橋廠圍牆側進行堆土造型,並進行綠化,完成綠化6500㎡,
完成總任務的80%;郫彭路(紅光段)兩側所有房屋外牆的風貌整治立面總任務約10000㎡;夢桐泉路段兩側同步進行的風貌改造和綠化整治;對郫彭路(紅光段)個別企業搭建的臨時帳篷,由鎮政府補貼資金統一拆除並修建約2000㎡標準工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