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高蘭

約翰·高蘭

約翰·高蘭(John Gollan 1911—1977),英國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政治活動家,曾任英國共產黨總書記(1956-1975)。

高蘭1911年4月2日出生在愛丁堡的一個工人家庭。愛丁堡是蘇格蘭的首府,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有“北方雅典”的美稱。高蘭從呱呱墜地到初次離開愛丁堡,曾在那裡度過20個春秋。高蘭的父親同詹姆斯·康諾利有過接觸。康諾利是愛爾蘭早期的激進思想家,後來成為愛爾蘭獨立運動的著名領導人。1916年,他在都柏林領導愛爾蘭公民軍起義失敗後被英軍槍殺。康諾利當年曾在愛丁堡舉辦過各種政治講座,傳播其思想主張,而高蘭的父親是康諾利的熱心聽眾,思想深受其影響。因此,高蘭自幼在家裡受到父親進步思想的薰陶,為他後來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翰·高蘭
  • 外文名:John Gollan
  • 出生日期:1911
  • 逝世日期:1977
早年生涯,黨務活動,領導英共,晚年著述,

早年生涯

由於家境貧寒,聰明伶俐的高蘭,13歲便被迫輟學尋找工作。學徒滿師後,在家鄉當了多年的油漆工人,用血汗換取微薄的收入,飽嘗了人間的不平和艱辛。嚴酷的社會現實和坎坷的個人生活經歷,在他年幼的心靈上播下了仇恨黑暗社會的種子。
1926年5月4日,英國爆發本國歷史上第一次工人總罷工。這次總罷工是為聲援煤礦工人而舉行的。罷工持續了9天,參加罷工的工人超過了400萬,幾乎占當時英國有組織的工人的70%。罷工一開始,英國共產黨就發表聲明表示支持,號召工人階級一往無前地給資本主義以最沉重的打擊,並建議罷工行動委員會提出“不許降低一便士工資!不許延長一秒鐘工作時間!礦井無償地收歸國有,確立工人對礦井的監督”的口號。保守黨斯坦利·鮑德溫政府使用了種種手段來撲滅總罷工。由於英國工聯理事會領導人的叛賣活動,這次總罷工失敗了。許多積極參加罷工的工人受到迫害,全國在此前後共有1,200多名英共黨員被投進監獄。高蘭當時只有15歲,也參加了為罷工行動委員會散發宣傳品的工作,受到這次鬥爭風暴的洗禮。他在第二年參加了英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英國共產黨。

黨務活動

高蘭的革命活動引起了蘇格蘭當局的注意。1931年7月的一天,正當他在兵營外面向士兵出售社會主義宣傳品的時候,軍警逮捕了他,並將他判罪入獄半年。訊息傳開後,工人民眾組織遊行請願,要求當局釋放高蘭。8月初,“高蘭辯護委員會”召開聲援高蘭的民眾集會,與會者多達5,000人。與此同時,年輕的高蘭在獄中也進行了英勇鬥爭,還利用各種機會向監獄看守宣傳革命的道理,努力爭取他們的同情和支持。
1932年初,高蘭告別故鄉,前往倫敦擔任共青團機關報《青年工人》的主編。1935年,他當選英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總書記,並連選連任到1939年。這期間,正是德國和義大利的法西斯猖獗橫行的時候,白色恐怖和戰爭烏雲籠罩歐洲上空。高蘭在英共的直接領導下,通過共青團組織,廣泛動員青年,特別是青年工人,參加反法西斯的民眾鬥爭,聲援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和衣索比亞人民反對義大利侵略的正義鬥爭。1936年,英共組織英國支隊赴西班牙參加國際縱隊,同佛朗哥軍隊作戰。英國支隊由1,500人組成,其中半數是英共黨員和共青團員。1938年9月,《慕尼黑協定》簽訂前後,英國首相阿瑟·尼維爾·張伯倫變本加厲縱容德、意法西斯的醜行,激起了英國人民的強烈憤慨。高蘭始終站在鬥爭最前列,為領導共青團動員民眾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奔走呼號。當時,邱吉爾是英國保守黨中為數不多的反對《慕尼黑協定》的政治家之一。他曾邀請一些青年團體的領導人舉行座談,高蘭因在反戰活動中享有一定聲望而受到邀請。高蘭在領導青年運動時同埃爾斯·梅德蘭結識,結成終身伴侶。
1939年,高蘭當選為英共東北地區委員會書記。1941年,他因工作需要重返愛丁堡,出任蘇格蘭地區委員會書記。同年,他被選進英共全國執行委員會和政治委員會,後來又連選連任到1975年11月。他在蘇格蘭地區任職期間,對蘇格蘭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情況進行了深入考察,並撰寫了《蘇格蘭前景》一書。在這本書里,他根據蘇格蘭地區的歷史和現狀。抨擊英國中央政府的某些政策,主張擴大蘇格蘭地方政府的權力,要求保持蘇格蘭民族的獨特文化、傳統和習慣。這些思想主張曾引起廣泛反響,直至戰後蘇格蘭民族運動的開展。 1947年,高蘭赴倫敦英共總部,擔任黨的副總書記。兩年後,他改任黨的中央機關報《工人日報》(1966年易名為《晨星報》至今)的副主編,前後歷時5年,1954年,他在英共第二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英共組織部長。
自1952年起,高蘭受英共中央的委託,在總書記哈里·波立特的直接領導下,主持黨綱《英國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的修改工作。這個綱領自1951年問世至今,已先後作過4次修改。高蘭始終同意波立特提出的通過爭取議會多數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英共黨綱寫道:“英國的不同條件和歷史以及世界力量的對比,使英國可能通過一條不同的道路實現社會主義,……議會本身就是過去爭取民主鬥爭的產物,它可以而且也有必要改造成為根據占人民中絕大多數的工人階級及其同盟軍的意志辦事的民主工具。”1954年,高蘭撰寫出版《英國政治制度》一書。他在這本書里剖析英國的國家機構和政黨制度,抨擊保守黨的統治,批評工黨執政時推行的政策主張,闡釋了英共綱領的基本思想。

領導英共

1956年2月,蘇共召開二十大,批判史達林的個人崇拜。英共受到巨大震動,黨內思想混亂。同年5月,在英共執委員會會議上,波立特因年邁和體弱多病主動辭去總書記職務,並提名由高蘭繼任,得到會議的一致贊同。高蘭當選英共總書記後,波蘭的波茲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相繼發生,英共再次受到衝擊,黨內分歧加劇,許多黨員退黨。在此期間,英共黨員人數由1956年2月的33,000多人銳減到1957年2月的26,000餘人。高蘭領導下的英共面臨著嚴重考驗。
1957年10月,英共創辦黨刊《今日馬克思主義》月刊。高蘭對這個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研究工人運動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現實問題的陣地十分重視,親自擔任刊物主編,直到1962年。1957年11月,高蘭率領英共代表團赴蘇聯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的慶祝活動,隨後又參加了11月16日至19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團的會議。英共代表團返英後,英共執委會在聽取高蘭關於這次會議情況的報告之後作出決議,對莫斯科會議通過的《和平宣言》表示歡迎,強調這個宣言符合英國人民,特別是勞工運動的各個組織的感情和願望。
1960年11月,高蘭再次率領英共代表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 (通稱“八十一黨會議”)。會後,他稱讚這次會議發表的聲明,是“具有真正歷史意義的馬列主義檔案”,是“馬列主義觀點的非常重要和大膽的發展”。他還表示,英國共產黨人特別擁護和歡迎這項聲明,因為聲明中的觀點體現了英共綱領的主要思想。
1963年2月,高蘭偕英共政治委員會委員喬治·馬修斯訪華,同中國黨的領導人舉行會談,雙方在會談中闡明了各自對國際共運面臨的問題的不同看法。 1967年11月,高蘭主持召開的英共三十大通過決議申明:“所有共產黨,不管它們的大小影響如何,也不管它們是否參加了政府,都享有平等的權利。”決議還指出:國際共運中的“單一的指揮中心已不復存在。任何關於恢復這種單一中心的企圖,不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或者是關於建立幾個指揮中心的企圖對於每個共產黨以及整個國際共運,都將是有害的。”“國際共運中的事務,不能再通過召開試圖制定對各黨都有效的全面的方針政策和戰略戰術的國際性會議來解決了。試圖這樣做同各個黨、各黨選舉產生的領導和各黨的代表大會的自主權是相衝突的。只有各個黨才有權確定自己的政策和鬥爭方式。”1968年8月,蘇聯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後,以高蘭為首的英共政治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先後發表聲明,對蘇聯的軍事干涉表示“遺憾”,認為蘇聯犯下了一個“可悲的錯誤”。次年6月,高蘭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有75個黨參加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他在會議結束時,以未受英共中央授權為由,沒有在會議通過的《反帝鬥爭和共產主義運動及一切反帝力量的任務》的檔案上籤字。
1974年1月,高蘭偕英共國際部長傑克·沃迪斯參加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有20個黨參加的“西歐共產黨會議”。高蘭在會上發言時宣稱,與會各黨都認為,儘管西歐各國存在許多相同的特點,但各黨都要通過自己的道路走向社會主義。他還強調指出,目前全世界的反帝鬥爭要求國際共運保持高度的團結。
1975年3月,高蘭因患肺癌,主動提出辭去總書記的職務,並提名由較年輕的組織部長戈登·麥克倫南繼任黨的總書記。高蘭告退後,除受黨的挽留繼續留在黨的總部主持黨綱的修改工作外,主要是為黨報黨刊撰寫政治理論文章。

晚年著述

在高蘭晚年抱病撰寫的文章中,較重要的一篇,是他在1976年初為紀念蘇共二十大召開二十周年而撰寫的《社會主義民主的若干問題》。文章在肯定蘇聯社會主義的根基沒有動搖的前提下,批評蘇聯在史達林時期,黨變得越來越有行政色彩。文章聯繫國際共運自共產國際七大以來的歷史變化指出,“在國際共運中,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在共同目標之上的團結,必須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每個黨都享有自主權,都有權為本國人民前進到社會主義提出自己的政策。”文章認為,不能把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普遍運用到各黨之間的關係上。黨際關係和政策問題,必須而且只能通過相互協商加以解決。一部分黨將另一部分黨“革出教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高蘭在生前的最後一年裡,不顧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脅,繼續伏案進行《危機政治》一書寫作。1977年9月5日,高蘭病情加重逝世。
1978年10月,英共把高蘭生前未能完成的遺作書稿中的兩個章節彙編成冊出版,取名為《改良主義與革命》。高蘭在頭一篇里,分析和批評了英國工黨奉行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想,認為這種思想作為改變社會的一種戰略,儘管帶來了一些很重要的改良,但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迴避政治權力這箇中心問題,因此,不但沒有導致社會變革,反而使現存的社會秩序得到了維護。他在第二篇里試圖在總結國際共運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地闡釋英共目前奉行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戰略思想。他強調說,英共的綱領是第一個沒有提“無產階級專政”一詞的綱領,曾“在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共產黨情報局和(蘇聯)《真理報》予以全文刊登。當時哈里·波立特同史達林在談話中詳細地討論過這個綱領的主要思想,特別是關於在英國和平過渡的思想,史達林同意我們的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