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巴思

約翰[·西蒙斯]·巴思(John [Simmons] Barth,1930 -- )美國小說家。一般認為他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小說家,是反諷、戲擬、元小說作家。他的創作反映了二戰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翰·巴思
  • 別名:傑克
  • 出生地:馬里蘭州的劍橋
  • 出生日期:1930年5月27日
生平,創作述評,作品,小說類,非小說類,獲獎,

生平

約翰·巴思,又名“傑克”,1930年5月27日生於馬里蘭州的劍橋。家中尚有哥哥比爾,孿生姐妹吉珥。自幼酷愛音樂,做過職業爵士樂隊鼓手。在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前,曾進音樂學校學習音樂。1951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士,翌年(1952年)獲該校文學碩士學位。
1953年至1965年,巴思執教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1963年至1973年執教於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正是在這一時期,他結識了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後者的影響所及,使巴思分別創作了他的短篇小說集《迷失在遊樂場》。
後來於1972年至1973年在波士頓大學做訪問教授,1973年至1995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1995年退休。

創作述評

巴思的文學創作生涯開始於《漂浮的歌劇》和《大路盡頭》的問世。兩書“無論寫作方法或遣詞造句都遵循舊的文學傳統,《漂浮的歌劇》明顯地受18世紀英國作家斯泰恩(Stern)的影響。”它們篇幅均不太長,分別巧妙地反映了自殺和墮胎和兩個糾結已久的爭議話題。《漂浮的歌劇》對存在主義哲學命題的處理具有明顯的兩重性:在呈現人物對荒誕性的體驗的同時,人物的經歷又說明命題本身的荒誕性,把承諾與自由的觀念引向可笑的結局。《大路盡頭》則極盡刻畫三角性愛的庸俗、無聊、荒唐之能事,對當時性關係混亂的社會病大加撻伐和嘲諷。
後來的《菸草經紀商》,原擬是包括前兩部小說在內的三部曲之一。但是,由於巴思創作思想的日臻成熟,這部小說成了他“發現”後現代主義的標桿性小說,被認為是對美國歷史和英雄史詩典型框架結構的抨擊,也是對十七、十八世紀小說常規形式尤其是亨利·菲爾丁流浪漢小說形式的反諷。
《迷失在遊樂場》,反映的是自我和異己之間的對話關係。而《曾經滄海:一出漂浮的歌劇》在巴思作品中,則占有更形重要的地位,有論者說:“它的藝術構造方式獨到新穎,可以說是西方文學形式史上的一次重大創新。”
75歲高齡的巴思又於2005年底推出了又一部明顯帶有他的獨特風格的作品《三岔口》。繼《大路盡頭》、《迷失在遊樂場中》之後,該書一如既往地運用元小說所具有的一切元素如雙關、戲擬、象徵、文字遊戲等等手法,凸顯當下荒誕人生之可笑、可悲、可嘆這一主題。
此前,他還於1967年發表了一篇題為《枯竭的文學》(The Literature of Exhaustion [最初刊登於《大西洋》月刊])論文。認為當下的文學創作已經枯竭,而學面臨這種困境,文學家唯有而且必須向博爾赫斯和貝克特(Beckett)學習,對文學形式進行大膽試驗,才能作家獨出心裁,另闢蹊徑,力挽文學創作於滅亡之邊緣。他本人就宣稱他自己的創作都是“實驗之作”。這篇論文影響很大,也在文學界引發了熱議,普遍認為該文是“文學的死亡”的宣言書,因為按照他的觀點來看,文學從此死了。
巴思雖然一度由於作品的實驗性而成為讀者關注的對象,他的作品也往往被界定為 “滑稽諷刺”、“黑色幽默”甚或者“荒誕”。不過,無法否認的是,巴思的創作的確顛覆了小說創作的傳統範式,然而嚴格地講來,巴思的作品在美國並沒有得到暢銷,某些評論家甚至認為,他的作品偏離了傳統小說的創作軌道,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標新立異而忽略了內容上的深刻性。

作品

小說類

《漂浮的歌劇》又譯《漂浮的歌劇院》(The Floating Opera,1956) ——長篇小說
《大路盡頭》(The End of the Road,1958) ——長篇小說
《菸草經紀商》又譯《菸草代理商》(The Sot-Weed Factor,1960) ——長篇小說
《羊孩賈爾斯》(Giles Goat-Boy, or, The Revised New Syllabus,1966) ——長篇小說
《迷失在遊樂場》又譯《迷失在開心館裡》(Lost in the Funhouse: Fiction for Print, Tape, Live Voice,1968)——短篇小說集
《客邁拉》(Chimera,1972)——三部連環中篇小說
《書信集》(Letters,1979) ——長篇小說
《安息日傳奇》又譯《休假》(Sabbatical: A Romance,1982) ——長篇小說
《海上故事》(The Tidewater Tales (1987) ——長篇小說
《水手大人末航記》又譯《水手大人的最後一次航行》(The Last Voyage of Somebody the Sailor
(1991) ——長篇小說
《曾經滄海:一出漂浮的歌劇》(Once upon a Time: A Floating Opera (memoirish novel) (1994) ——長篇小說
《故事繼續》(On with the Story,1996) ——短篇小說集
《即將發行:一個故事》(Coming Soon!!!: A Narrative,2001) ——長篇小說
《一十零一夜》(The Book of Ten Nights and a Night: Eleven Stories,2004) ——十一篇短篇集
《三岔口》又譯《三岔路口》(Where Three Roads Meet,2005)——三部連環中篇小說
《發展》(The Development,2008) ——長篇小說
《思考再三:五個季度的小說》(Every Third Thought: A Novel in Five Seasons, 2011)

非小說類

《星期五的書》(The Friday Book,1984)
《更多星期五》又譯《後來的星期五》(Further Fridays,1995)

獲獎

1956年 — 《漂浮的歌劇院》被提名全國圖書獎(Nominated for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1966年 — 獲全國藝術與文學院文學基金(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and Letters grant in
literature)
1965年 — 獲布蘭迪斯大學小說創作藝術獎(The Brandeis University creative arts award in
fiction)
1965年-1966年 — 獲洛克菲勒基金會小說基金(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grant in fiction)
1968年 — 《迷失在遊樂場》被提名全國圖書獎
1973年 — 《客邁拉》被授予全國圖書獎
1974年 — 被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Elected to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1974年 —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97年 — 司格特·菲茨傑拉德美國文學傑出貢獻獎(F. Scott Fitzgerald Awar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Fiction)
1998 年— 藍南基金會終身成就獎(Lannan Foundation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1998年 — 美國筆會/馬拉姆德傑出短篇小說獎(PEN/Malamud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he Short
Story)
1999年 — 伊諾克·普拉特協會終身文學成就獎(Enoch Pratt Society's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Letters Award)
2008 年— 《漂浮的歌劇院》獲伊朗最佳外國翻譯文學獎(Roozi Rozegari, Iranian literature prize
for best foreign work translatio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