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88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郵票

紀88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郵票

中國郵電部於1961年7月1日發行《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郵票,全套5枚。該郵票由孫傳哲設計,北京郵票廠印製,志號:紀88(編號287-29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紀88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郵票
  • 設計者:孫傳哲
  • 發行時間:1961年7月1日
  • 發行單位:中國郵電部
簡要概述,郵票資料,郵票特點,

簡要概述

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之際,國家郵電部發行《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郵票以示紀念。這套郵票是郵電部發行的第一套革命紀念地郵票,郵票圖案分別介紹了五處中國革命紀念地。圖案以金色作框線,並在右側樹立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這三面紅旗,具有時代特徵。

郵票資料

郵票名稱: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p> 郵品類型:紀念郵票(紀字郵票) 郵票志號:紀88(287-291) 發行機構:中國郵電部 發行日期:1961年7月1日 發行數量:150萬套 全套面值:0.72元 齒孔度數:11.5度 全套枚數:5(枚) 整版枚數:50(枚)(5×10)背面刷膠 設計者:孫傳哲</p> 印製版別:影寫版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各枚詳細情況】  編號/面值/規格(MM)/名稱/發行量 (287)/4分/48.5×26.5/第一次黨代會會址(上海)/500萬枚  (288)/8分/48.5×26.5/南昌“八一”大樓/800萬枚 (289)/10分/48.5×26.5/中央大禮堂(瑞金)/400萬枚 (290)/20分/48.5×26.5/延安寶塔山/300萬枚 (291)/30分/48.5×26.5/北京天安門/150萬枚
郵票名稱: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p> 郵品類型:紀念郵票(紀字郵票) 郵票志號:紀88(287-291) 發行機構:中國郵電部 發行日期:1961年7月1日 發行數量:150萬套 全套面值:0.72元 齒孔度數:11.5度 全套枚數:5(枚) 整版枚數:50(枚)(5×10)背面刷膠 設計者:孫傳哲</p> 印製版別:影寫版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各枚詳細情況】  編號/面值/規格(MM)/名稱/發行量 (287)/4分/48.5×26.5/第一次黨代會會址(上海)/500萬枚  (288)/8分/48.5×26.5/南昌“八一”大樓/800萬枚 (289)/10分/48.5×26.5/中央大禮堂(瑞金)/400萬枚 (290)/20分/48.5×26.5/延安寶塔山/300萬枚 (291)/30分/48.5×26.5/北京天安門/150萬枚
郵品類型:紀念郵票(紀字郵票)
郵票志號:紀88(287-291)
發行機構:中國郵電部
發行日期:1961年7月1日
發行數量:150萬套
全套面值:0.72元
齒孔度數:11.5度
全套枚數:5(枚)
整版枚數:50(枚)(5×10)背面刷膠
印製版別:影寫版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各枚詳細情況】
編號/面值/規格(MM)/名稱/發行量
(287)/4分/48.5×26.5/第一次黨代會會址(上海)/500萬枚
(288)/8分/48.5×26.5/南昌“八一”大樓/800萬枚
(289)/10分/48.5×26.5/中央大禮堂(瑞金)/400萬枚
(290)/20分/48.5×26.5/延安寶塔山/300萬枚
(291)/30分/48.5×26.5/北京天安門/150萬枚

郵票特點

本套郵票共5枚。(5-1)為“第一次黨代會會址(上海)”。它坐落在上海興業路108號(原望志路78號),青磚牆,黑色大門,紅色的門楣。1921年7月,代表著57個黨員的12名代表在這裡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5-2)為“南昌‘八一’大樓”。主圖是位於南昌城內的“八一”大樓。“八一”大樓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部(當時為江西大旅社)。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朱德、葉挺、賀龍、劉伯承率領的北伐軍兩萬多人在這裡舉行了武裝起義。這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武裝力量進行武裝鬥爭的開始。(5-3)為“中央大禮堂(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1929年,毛澤東和朱德所領導的紅軍,以江西瑞金為中心,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葉坪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毛澤東當選為主席。(5-4)為“延安寶塔山”。主圖為延安寶塔山、延河水及架在河上的橋。1935年,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來到延安。抗日戰爭爆發後,延安成了抗日救國的指揮中心之一。中共中央在這裡工作了近14年。(5-5)為“北京天安門”。主圖是天安門。天安門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明天順元年(1457年)被焚毀,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九間門樓。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天安門高33.7米,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體現帝王“九五之尊”之意。“九五之尊”這個典故出自中國最早的經書《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天安門前有華表一對、石獅一對,體現了皇家的尊嚴和神聖。門前有漢白玉石橋橫跨金水河上,是天安門和廣場之間的通道。明清兩代,天安門一直是帝王發布詔令的地方。皇帝冬至到天壇祭天、孟春到先農壇躬耕、夏至到地壇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親征等隆重典禮,都要從天安門出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安門仍然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天安門成了新中國的象徵。華表上的龍亦賦予了新的意義,它不再代表帝王的威嚴,而被用來象徵中華民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