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內翻

糾內翻,經外奇穴名。見《常用新醫療法手冊》。別名糾內翻3。位於小腿屈側,腓腸肌肌腹下交角,向外側平開1寸,即在膀胱經承山穴向外平開1寸處,左右計2穴。分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稍內方深部是脛神經。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症,足內翻,下肢癱瘓,小腿痙攣等。直刺0.5-1.5寸;可灸。

基本介紹

  • 別名:糾內翻3
  • 隸屬經絡:經外奇穴
  • 功能 :疏通經絡,通絡止痛
  • 出處:《常用新醫療法手冊》
  • 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症,足內翻等
  • 操作:直刺0.5-1.5寸;可灸
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附註,相關論述,

功能作用

疏通經絡,通絡止痛。

定位

位於小腿屈側,腓腸肌肌腹下交角,向外側平開1寸,即在膀胱經承山穴向外平開1寸處,左右計2穴。

解剖

分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稍內方深部是脛神經。

主治

小兒麻痹後遺症,足內翻,下肢癱瘓,小腿痙攣等。

操作

直刺0.5-1.5寸,針感為酸麻;灸3-7壯,或溫灸5-15分鐘。
推拿可用點按法、揉法等。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小兒麻痹後遺症,足內翻,下肢癱瘓,小腿痙攣等。

附註

一說本穴由小腿腓側的兩個點組合而成。一穴在小腿近端腓側,髕骨中線下4寸,脛骨與腓骨之間點外開1.5寸;另一穴在小腿遠端腓側,外踝上緣上4.5寸處,左右計4穴,約當足三里穴外開1.5寸處一穴,懸鐘穴上1.5寸一穴。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症。針0.5-1.5寸,針感至外踝和足背,有酸、麻感。

相關論述

《常用新醫療法手冊》:“糾內翻,取法:承山穴外1寸。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症足內翻。針法:直刺0.5-1.5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