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式電池

糊式電池是鋅錳電池的一種,因正負極間的隔離層是含有電解液的漿糊而得名,在圓筒形電池中採用,糊式電池於(1910)年發明,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是鋅錳電池中的主要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糊式電池
  • 又稱:漿糊電池
  • 發明時間:1910年
  • 類別:鋅錳乾電池
  • 生產流程:圓筒形糊式電池製造工藝流程
簡介,結構,製造工藝,

簡介

糊式電池糊式電池

結構

中國的鋅錳乾電池總產量中,約有80%為糊式電池。
糊式電池的結構如圖1所示。電池的中心有作為正極的碳棒,具有多孔性,對電池放電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兼 有排氣作用。碳棒裝入電池以前要先經憎水處理。碳棒周圍緊貼著的是正極粉料,由二氧化錳、導電碳粉(乙炔墨、石墨)和固體氯化銨混合組成。正極粉料與以氯化鋅和氯化銨的水溶液混和後,經過加壓成型,成為電芯。在正極電芯與兼作容器的負極鋅筒之間,注入電解液糊(簡稱電糊)。電糊是以氯化銨和氯化鋅為主的電解液、麵粉、澱粉以及少量的氯化汞和表面活性劑組成,經一定溫度加熱,糊化成為膠狀物,作為正、負極間的隔離層。氯化汞的作用是減緩鋅片的腐蝕。在電芯的上部留有空氣室,作為排出氣體和電芯膨脹的空間。為了防止水分的蒸發,在空氣室上部用封口劑密封。封口劑通常由瀝青和松香組成。碳棒頂部裝有與之緊密配合的銅帽,作為正極端。負極鋅筒底面作為負極端的稱為半封閉電池;也有再裝上一個馬口鐵底板作為負極端的,稱為全封閉電池。為了防止鋅筒在放電過程中不斷消耗造成穿孔而引起漏液,在鋅筒外面包裹紙或塑膠筒,如果裝上金屬外殼,則防漏性能更好。
糊式電池糊式電池

製造工藝

由於各生產廠所使用的設備和工藝要求上的差異,生產工藝流程不盡相同。圖2所示的圓筒形糊式電池製造工藝流程是一種常見的生產流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