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碩鼠

精英碩鼠

近年來,高校頻發腐敗案:武漢大學原常務副書記龍小樂和原常務副校長陳昭方、廣東湛江師範學院院長郭澤深、武漢科技學院院長張建剛等人相繼涉腐落馬。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日前舉辦的高校領導幹部《廉政準則》培訓班上,明確提出“七個著力”的關鍵措施,積極推動高校反腐倡廉。這些智商高、業務精,但卻表現出低“法商”的涉腐高級知識分子,被形象地稱呼為“精英碩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精英碩鼠
  • 外文名:無
  • 詞性:名詞
  • 語言:中文
  • 褒貶:貶義
數據統計,社會危害,玷污學術,褻瀆法律,挑戰教育,辱沒權力,現象分析,

數據統計

據《檢察日報》早前的報導,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反貪局在2005-2009年期間共立案偵查發生在該區科研院所的職務犯罪案件12起12人,涉案金額279萬餘元,多發於科研經費使用、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購置、基建和行政後勤服務等重點“病灶”。
這一數據表明,科研院所正成為反腐倡廉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和需要著力加強的新的重點領域。從總體上看,科研院所的反腐倡廉建設,成效明顯與問題突出並存,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並存,形勢依然嚴峻,任務非常艱巨。
與其他領域的反腐倡廉建設一樣,科研院所的反腐倡廉建設也是一項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的重要政治任務,亟需制度化措施的有力跟進。

社會危害

玷污學術

科研院所,是學術界精英薈萃的地方,按理應該一門心思搞科研、抓教育,但是,卻有一些人利用科研經費使用、行政後勤服務、圖書資料購置等方面監管不力、監督不力的“空當”、“便利”,徇起了私、舞起了弊,乾起了違法犯罪的勾當,實在是玷污了學術,有失身份。試想,一個到處鑽政策、制度空子的人,怎么能夠在學術界有所建樹,又怎么能承擔起科研以及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唯利是圖的學術界人士,只能將學術研究引向功利主義的泥潭,甚至葬送了科研、教育的生命。

褻瀆法律

這12起案件暴露出了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現實,那就是職務犯罪者通常智商高、業務精,但卻表現出低“法商”,甚至是法盲。這不能不說是法律教育和普及的悲哀。法律的準繩一旦被忽略,一旦觸犯法律,必然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看來,無論是對科研院所的高級知識分子,還是對普通小老百姓,法律這一課,總還是要補的。

挑戰教育

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是離開教育是萬萬不能的。按理,能夠走進科研院所的學術家、管理層,都應該是經過層層選拔和教育培養的,但是教育的不均衡、教育的不全面,使很多人吃的不是“營養餐”,而是“偏食物”。精英碩鼠的存在和蔓延,無疑也是給中國教育敲響了警鐘,那就是再也不能重學歷、輕能力;重文化、輕法律;重知識、輕道德等偏頗教育了。換句話說,素質教育不能僅僅是掛在嘴上的一句口號,而真必須作為教育的終生追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選擇人才時應更多考慮其道德水平及政治覺悟,同時加強對人員的管理考核;還應加大對高學歷者的法制教育力度,幫助他們提高法律意識,用法律指導、約束其行為,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使他們自覺依法行使手中的權力。

辱沒權力

權力無大小,但必須用在正道、用對地方。而權力向來就具有兩面性,是把雙刃劍。有權力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腐敗。教育界、學術界,也不例外。儘管科研院所那些在像科研經費使用、後勤服務、圖書資料購置等這樣一些崗位上的人,他們手中的權力也不一定有多大,但是,一旦和金錢結緣、與私字聯姻,便有可能被異化、被私用。因此,加強對項目和經費等方面的動態跟蹤管理,完善科研院所的用人機制,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權力在政治素質高的人手上運行,就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

現象分析

科研院所腐敗現象凸顯,原因紛繁複雜
推進科研院所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近年來出現的一些腐敗現象產生的紛繁複雜的原因。
在思想根源上,一方面,由於我國尚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在短期內難以消除,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不可避免地侵蝕著科研院所的一些黨政領導幹部和科研人員;另一方面,科研院所的一些黨政領導幹部和一些掌握著學術資源、行政資源配置權力的學術帶頭人、科研管理人員,缺乏以創新為民為宗旨、以科教興國為己任的科技價值觀,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抵禦誘惑、防範風險的意識淡薄,容易導致腐敗行為和腐敗現象的發生。
在管理體制上,隨著政府及社會對科技投入的持續較快增長以及科研活動的範圍頻次不斷加大,一方面,由於資源配置和管理體系尚不完善,經費管理體系不夠嚴密和規範,國家有關部門和一些學術機構在資源配置上可能存在權錢交易、以權謀私和挪用經費等行為,導致科技界和科研院所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一些科研院所內部管理相對薄弱,決策缺乏民主機制,管理流程欠規範、不透明,執行隨意化,制度監督和有效防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管工作不到位,有些甚至基本上沒有監督等。這些都為腐敗行為提供了條件和機會。
在現實環境上,賽繆爾·亨廷頓曾經說過,現代化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則容易滋生不穩定。一方面,隨著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科研院所從“象牙塔”般的學術機構逐漸轉型為面向社會開放、融入社會經濟活動的法人單元,社會經濟領域的一些腐敗行為和腐敗現象逐漸侵入科研院所,對部分科研人員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面,除越來越多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經濟活動外,科研院所自身的經濟活動也日益增多,如科研設施基本建設、科研儀器設備採購、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智慧財產權運營等,反腐倡廉任務的繁重性、艱巨性和複雜性相應地大大提高。
科研院所的腐敗有其獨特性,須對症下藥
科研院所的根本任務和使命是組織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通過創新成果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發展,同時結合科技創新活動,培育創新人才,傳承科學文化。科研院所的一切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這一根本任務,包括反腐倡廉建設在內的全部黨建工作也不例外。
科研院所腐敗現象的產生具有鮮明的特徵,並具有相對易發的若干重點領域。反腐倡廉建設必須針對導致科研院所腐敗現象發生的一些常見根本原因,突出重點領域,抓住關鍵環節,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狠抓工作落實,通過對這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標本兼治和綜合治理,以重點帶全面,積小勝為大勝,從構建制度保障、創造良好環境、營造學術氛圍、提供文化動力等四個方面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切實為科技創新發揮服務、保障和促進作用。
科研院所反腐要針對科研院所特點,加強學風建設和學術道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防範學術不端行為和學術腐敗現象。當前,學術腐敗現象和學術不端行為在科技界、教育界時有發生,不僅屢禁不止,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究其原因,既有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有科技、教育界自身缺乏自重自律、自我約束不力的因素;既有管理體制上的缺失和弊端,也因為學術道德和誠信體系的淪喪。這種學術機體上的“癌細胞”,不僅嚴重影響了科技創新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敗壞了科技工作者的形象和聲譽,而且會從根本上動搖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基石,阻礙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甚至反過來又會對社會風氣、公眾道德產生惡劣影響。
反腐倡廉的科學化,制度建設要“給力”
制度建設的科學化是推進反腐倡廉科學化的根本。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首先要通過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制度創新,提高反腐倡廉制度體系的科學化。
長期以來,科研院所在反腐倡廉方面建立了大量制度,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毋庸諱言,也有不少制度貫徹落實得不好,甚至在一些單位常常形同虛設。雖然其中原因相當複雜,但制度本身存在問題是客觀事實。
科研院所反腐倡廉建設要系統建設、整體推進,致力於制度設計。既要立足當前、突出重點、重視治標,更要著眼長遠、科學謀劃、重視治本;既要根據科研院所實際完善制度、強化監督、嚴肅紀律、注重懲治,更要針對科研人員特點加強思想教育、政策教育、警示教育、注重預防;既要集中精力、下大力氣解決科研人員和職工民眾關心關注的突出問題,又要重視解決長期存在、容易被忽視的面上問題和深層次問題,防微杜漸,察病於萌芽,防患於未然;既要在黨內弘揚正氣,培育優良黨風,又要以黨風帶民風、促學風,形成團結和凝聚廣大科技人員獻身科技創新的強大力量。
科研院所知識分子相對集中,民主意識、民主作風、民主素質相對較好,既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優良傳統,也對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有著強烈的內在訴求。這既是科研院所反腐倡廉建設的內在動力和根本保障,也為科研院所推行院務、所務公開,推進權力運行程式化和公開透明,強化民主監督制度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民眾基礎和有利條件。
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科學化,歸根結底是要更加深刻地認識、更加準確地把握、更加自覺地運用反腐倡廉建設規律,不斷研究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不斷創造新經驗。當然,認識和把握科研院所反腐倡廉建設的客觀規律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只能在科研院所反腐倡廉建設的實踐中逐步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