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補益

精神補益

精神補益就是通常所說的神補。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此話雖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神補對於人來說確實是十分重要的。提倡神補法,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神?神在中醫學理論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神,是指人體生命活動總的外在表觀;狹義上的神,則是指人的神志,人的思維,人的意識活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精神補益
  • 通常所說:神補
  • 俗話:藥補不如食補
  • 理論:廣義和狹義之分
形神相應,七情,喜,怒,憂(悲),恐(驚),思,總結,

形神相應

中醫歷來強調精神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就提出了“形神相應”的理論,認為人的軀體健康與否與人的精神活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平穩而良好的精神狀態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證。而不良的精神狀態則可以影響人體健康,致人損身折壽。這與現代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是一致的,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的概念也是一致的。
所謂“形神相應”,其中的形即形體,神即精神。
神在人的健康中處於重要的地位,故《素問·靈蘭秘典論》中有:“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以此養生者則殃”之說。這裡的“主”是指人的精神活動。中醫認為:神充則身強,神衰則體弱,神存則生,神去則死。形是本,神是生命的主宰,有形體才有生命,有生命才產生神。三國時期的著名養生家嵇康,生動地論述了精神對於軀體的影響,他說:“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中醫認為:神產生於精,“兩精相搏謂之神”,“神者,水谷之精氣也”。神既成於先天精氣,又得後天水谷之精微滋養。精與神,兩者不可分割,互為依存,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神健旺是健康的標誌,是指精神飽滿、意識思維等活動正常,“‘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說明了“神”對軀體健康的重要。
善養生者先養神,進補應當重視調養精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日:“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檐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善養生的人能長壽,首先是要頤養精神。養生從“治神人手”,並以“治神為本”,同時治病也要從治神人手,即所謂“精神不進,志意不治,病乃不愈”,如《丹溪心法》指出:“因七情而起之病,宜以人事制之,非藥石所能療也。”

七情

人有七情,屬於精神活動範疇,包括喜,怒、思、憂、悲,恐、驚等情志情緒的變化。通常情緒的波動一般不會危害人的健康。但強烈的情緒波動,或長期消極情緒能引起過度的或長期的精神緊張,使人的健康受到影響,並可引發一些疾病。
中醫認為:七情與人的五臟密切聯繫,與五臟的生理、病理變化相關聯,喜與心、怒與肝、思與脾,憂悲與肺、恐驚與腎—一相對應。七情波動能影響人的陰陽氣血平衡和運行。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陰陽處於平衡狀態,保證機體的各項生理功能的正常。劇烈的情志變化,可以使陰陽平衡失調,影響人的氣血正常運行,導致氣血功能紊亂。正如《素問·舉痛論》指出的:“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 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中醫認為七情分屬於五臟,為五臟所主。正常情況喜為心志,怒為肝志,思為脾志,悲(憂)為肺志,恐(驚)為腎志。
情志太過之時,則損傷五臟,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憂傷肺,恐驚傷腎。

喜為心志,心能表達人的喜悅之情。心能主血,喜悅時人體氣血運行加速,面色紅潤,禦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腦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悅時,思維敏捷,想像力豐富,創造力增強,考試時也能有超常發揮,運動員易破紀錄;心其華在面,喜悅時會神采飛揚,面帶笑容,喜形於色,熱戀中的情侶越發嬌美動人或瀟灑英俊等;心開竅於舌,高興時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語言流暢動聽等;
由於心與小腸相表里,故人在高興時也胃口大開,久則心寬體胖等等。
喜傷心。過喜的異常情志可損傷心,常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健忘,多汗出,胸悶,頭暈,頭痛,心前區疼痛,甚至神志錯亂,喜笑不休,悲傷欲哭,多疑善慮,驚恐不安等症狀,可導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發生,嚴重者還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時造成中風或突然死亡,中醫稱之為“喜中”。

怒為肝志,肝能表達人的憤怒之情志活動。怒是個人的意志和活動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達到時,所表現的、以緊張情緒為主的一種情志活動。怒既有積極的一面,即指對個人和社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戰前動員要鼓舞戰士的士氣,包括激起戰士對敵人的仇恨和憤怒,使之在戰鬥時化為巨大的戰鬥力;怒又有消極的一面,即指對個人和社會產生消極和不良的影響。暫時而輕度的發怒,能使壓抑的情緒得到發泄,從而緩解緊張的精神狀態,有助於人體氣機的疏泄條達,以維持體內環境的平衡。
怒傷肝。大怒、過怒易傷肝,表現為肝失疏泄,肝氣鬱積,肝血瘀阻,肝陽上亢等病證。出現胸脅脹痛,煩躁不安,頭昏目眩,面紅目赤,有的則會出現悶悶不樂,喜太息,曖氣,呢逆等症狀。人體發怒時可引起唾液減少,食慾下降,胃腸痙攣,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壓上升,血中紅細胞數量增加,血液黏滯度增高,交感神經興奮。長此以往,會使人患上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對患有心腦血管病者,可導致病情加重,誘發中風、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

憂(悲)

憂(悲)為肺志,古代醫家對憂愁的患者仔細觀察分析後發現,肺是表達人的憂愁、悲傷的情志活動的主要器官。當人因憂愁而哭泣時,會痛哭流涕,這主要是因為肺開竅於鼻,肺主氣,為聲音之總司。憂愁悲傷哭泣過多會導致聲音嘶啞,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憂愁會使人的面部皺紋增多。
憂(悲)傷肺。人在悲傷憂愁時,可使肺氣抑鬱,耗散氣陰,出現感冒、咳嗽等症狀。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所以悲憂傷肺,還可表現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膚病上。情緒抑鬱,憂愁悲傷可以導致蕁麻疹、斑禿、牛皮癬等。

恐(驚)

恐(驚)為腎志,腎是人們表達驚恐之志的主要臟器。驚恐是人對外界突發刺激的應急反應。人在受到劇烈驚恐之時,會出現大小便失禁,這與腎主前後二陰,腎主兩便的功能相符。腎藏精,生髓充腦,人受到驚嚇後,會突然昏厥,不省人事,與腎藏精,生髓充腦有關係。驚恐在正常情況下對機體是有一定的益處的,可以引起警覺,避免機體遭到危害。
恐傷腎。驚恐過度會耗傷腎氣,使得腎氣下陷,二便失禁,遺精滑泄,嚴重的驚恐,還會導致人的死亡。這方面的例子並不鮮見。

恩為脾志,人的思慮的情志活動主要是通過牌來表達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謀慮的一種情志。當人在思考或焦慮時,往往會出現飲食無味,食慾下降;有的婦女可以因為工作緊張,思想高度集中導致月經量少,經期紊亂等,這與脾主統血的功能相一致。
思傷脾。思為脾志,因而過思則易傷脾。傷牌可以表現為氣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現頭昏,心慌,貧血等症狀。有的還可出現曖氣,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現出的一系列症狀。

總結

精神狀態對於人的陰陽、氣血、臟腑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樣當人的陰陽、氣血、臟腑發生問題時也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人們常說的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也就是這個道理。補益有利於健康長壽,在補益的過程中實施精神補養很重要,就是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把人的精神調整到最佳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