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益生菌

精神益生菌

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食用後能夠給宿主帶來精神健康獲益的活體生物。

基本介紹

  • :細菌界
  • 細菌域:Bacteria
生物特性,研究課題的新觀點,預防治療,

生物特性

Psychobiotics一般被定義為攝入後利於人類精神健康的活菌(益生菌),這些益生菌可以與腸道內的共生菌相互作用,影響大腦。Psychobiotics是一類益生菌(probiotic),這些菌能夠產生和遞送神經活性物質,例如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和5-羥色胺(serotonin),它們作用於腦 - 腸軸(the brain-gut axis)。
腸道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迷走神經,以及一些胃腸激素和神經遞質(例如5-羥色胺多巴胺)都參與了細菌-腸-腦軸調控。比如,腸道通過迷走神經直連頭腦,可以將信息從腸道傳播到頭腦。腸道還負責向大腦遞送所需的95%的五羥色胺和50%的多巴胺。如果腸道傳遞的這些物質水平發生改變,則會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
腸道細菌的改變可能在精神疾病和認知功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有研究表明在小鼠中益生菌可以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後者與學習記憶密切相關。

研究課題的新觀點

2018年10月16日,第二屆益生菌臨床套用國際研討會,於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落幕。作為台灣陽明大學微生物體中心執行長的蔡英傑教授,在《菌腦腸軸,精神益生菌與神經精神疾病》這一課題中提出了新觀點:“研究發現微生物可以影響情緒,干預健康與快樂。這是因為腸道菌群被視為第二大腦,其中有五億神經元,40種神經傳導物質,50%的多巴胺,95%的血清素,能夠影響大腦發育與功能。通過對小鼠的實驗證實,生命初期腸菌狀況影響成年後腦部血清素,即快樂荷爾蒙的濃度;而且加州理工大學研究團隊表示帕金森症可能自腸道問題開始。

預防治療

有關益生菌對精神疾病行為影響的臨床和臨床前研究結果,儘管動物實驗的證據很有前景,但這些結果還不能全部類推至人類。不過,隨著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的開展,精神益生菌有可能成為精神疾病的有效治療藥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