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礦槽

精礦槽

氣力浸出槽是金精礦加工過程中氰化法提金的重要設備。

氣力浸出槽在國外稱為帕丘卡浸出槽,是根據空氣提升理論發展而研製出的設備,用於氰化浸金工藝中金(銀)從礦物原料中溶解浸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精礦槽
  • 理論依據:空氣提升理論
簡介,傳統氣力浸出槽及存在問題,氣力浸出槽結構最佳化改造,

簡介

氣力浸出槽在國外稱為帕丘卡浸出槽,是根據空氣提升理論發展而研製出的設備,用於氰化浸金工藝中金(銀)從礦物原料中溶解浸出。與傳統的機械攪拌浸出槽相比,氣力浸出槽運轉設備只有風機,無機械攪拌槽的傳動機構,減少了機械故障帶來的維修工作量,也沒有減速機漏油等對氰化礦漿的污染,還能夠充分利用充入空氣中金溶解反應所需的氧。因此,氣力浸出槽運行更加穩定,指標也優於機械攪拌浸出槽。此外,氣力浸出槽還能夠充分發揮空氣之動力攪拌礦漿,達到節能的目的。氣力浸出槽在貴金屬浸出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傳統氣力浸出槽及存在問題

1、傳統氣力浸出槽
傳統氣力浸出槽主要由筒體、給礦管、循環筒、充氣管、空氣分配器、粗砂循環管和溢流堰等結構構成,其結構組成見圖。
精礦槽
傳統氣力浸出槽藉助壓縮空氣的氣動作用攪拌礦漿,槽體下部呈60°的圓錐體。礦漿由進料管給入槽內,壓縮空氣經風管給入槽體下部的中心管內,在氣泡分配器的作用下,氣體以氣泡的狀態順管上升,由於循環筒外部礦漿柱的壓力大於管內的礦漿壓力,故使管內的礦漿做上升運動並從管上端溢流出來而實現礦漿的循環。
2、存在問題
經過生產實踐表明:傳統氣力浸出槽運行基本平穩,但存在以下不利因素影響正常生產。
1)“沉槽”現象依然存在。傳統氣力浸出槽僅採用1個循環筒,距離循環筒越遠,礦漿循環周期越長,攪拌效果越差;特別是浸出槽錐角處,易出現攪拌死角。現場生產表明,當出現供風量不穩定、礦石粒度較粗等工況時,均易造成“沉槽”現象。
2)礦漿中溶氧量偏低。傳統氣力浸出槽採用僅在循環筒處供氣的方式,礦漿中含氧量依然較低,影響金銀的浸出。
3)發泡方式存在弊端。傳統氣力浸出槽採用的發泡方式為微孔發泡,微孔發泡由於堵塞使微孔材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再加上充氣量(壓力)增大會直接造成氣泡尺寸增大,影響氣泡的彌散效果。
4)浸出槽“沉槽”後清理困難。當傳統氣力浸出槽出現沉槽時,僅向粗砂循環管和循環筒內通風,效果不佳,需要人工清理。這就大幅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和設備的檢修時間,降低了設備的運轉率。

氣力浸出槽結構最佳化改造

1、改造方案
針對傳統氣力浸出槽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其結構進行了最佳化改造,見圖。
精礦槽
1)導流管。在氣力浸出槽內周邊均勻布置6個導流管。導流管的最底部設定在距離浸出槽錐角水平面上部100mm處,並在導流管上部設定防濺帽。
2)防濺帽。在防濺帽上部開2個直徑約20mm的孔,用於導流管堵塞時清理。
3)供風方式。改微孔發泡為射流發泡,射流發泡裝置見圖。
精礦槽
其原理為:加壓氣體由噴嘴噴入礦漿中,形成高速射流,通過射流的脈動湍流作用,並在各種力的作用下,射流失去穩定性而分裂成小的氣泡群,以分散相的形式進行單個運動,小氣泡與周圍流體存在較大速度差,從而帶動和吸卷周圍流體進入射流氣體區,形成氣液混合區,實現氣體礦漿的混合。混合後的氣體礦漿在重力的作用下,進入導流管內,在導流管上升的過程中,礦漿對氣體分子不斷作用,並將其粉碎成大量的微小氣泡,氣泡溶於液體射流中形成泡狀流從導流管上部溢出。
2、套用效果
對傳統氣力浸出槽進行了最佳化改造並投入生產。生產實踐表明,改造後的氣力浸出槽具有如下優點:
1)在氣力浸出槽周邊均勻布置6個導流管,特別是將導流管底部布置在氣力浸出槽錐角處,避免了氣力浸出槽死角的出現。通過調節各個周邊導流管的供風量,極大地降低了“沉槽”現象的發生。
2)通過增加周邊導流管,極大地增加了礦漿與空氣接觸的機率和反應時間。礦漿溶氧量由設備改造前的5.5mg/L達到了改造後的7.3mg/L,金浸出率也隨著溶解氧含量的增加提高了0.8%左右。
3)通過增加周邊導流管,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實用價值。改造前出現提升管堵塞現象時,只能停機進行清理維修;改造後,即便出現個別提升管堵塞的現象,通過及時清理疏通,也不會影響到正常生產。
4)將微孔發泡改造為射流發泡,克服了空氣分配器易堵塞的問題。
5)在防濺帽上部開孔,當出現提升管堵塞時,向小孔內分別插入風管和水管,被堵的管道也極易疏通,無需停機人工清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