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主義建築

粗野主義建築

“粗野主義”出現於上世紀50年代,意思是除水泥混凝土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裝飾。

粗野主義建築來自50年代初的英國。它主張使用不抹灰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這樣比較經濟,同時可以形成一種毛糙、沉重與粗野的風格,給人一種不修邊幅但很有力度的感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粗野主義建築
  • 外文名:Rough architecture
  • 時期:50年代初
  • 國家:英國
建築發展,經典建築,

建築發展

粗野主義建築體型無一例外地龐大,就像未消除前的俄羅斯方塊,或是外星飛碟。天然的反烏托邦場景,像是用巨大的水泥塊在告訴世人:沒錯,針對的就是你。
誕生之後的20年間,粗野主義風靡歐洲、印度、前蘇聯、北美甚至南美。它們在戰後緊張的國際氛圍中,傳達某種紀念碑式的有力訊號。

經典建築

倫敦南岸的藝術中心和倫敦國家劇院像一件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一塊塊的巨大房屋部件,連同粗大而毛糙的混凝土橫樑,仿佛是粗魯地碰撞在了一起,成為“粗野主義”的傑作。
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工程館,是一座包括講堂、工作室和車間的大樓。在這裡,建築的功能、結構、材料、設備和交通系統都暴露了出來,外觀形式直爽,直率。如在方方正正的高樓下面,伸出兩個巨大而沉重的混凝土形體,這是兩個階梯教室,它的尾部翹起,非常惹人注目。
昌迪加爾高等法院也是現代建築流派中粗野主義的代表作之一。
孟加拉達卡有一個粗野主義建築集合體,達卡國民議會大廈,最初由美國建築師路易斯·科恩設計,紐時在一篇名為“粗野主義歸來”的報導里,介紹了一則關於它的小軼事:1971年的巴基斯坦內戰中,轟炸機誤以為它是歷史遺蹟,從而使其幸免於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