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

中國漢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粒
  • 拼音:li 
  • 筆畫:11畫
  • 部首:米
  • 五筆:OUG
  • 倉頡:FDYT
  • 總筆畫:11畫
基本信息,字義,組詞,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拼音:lì
注音:ㄌㄧˋ
部首:米
筆畫數:11
結構:左右結構
字形字義:形聲。字從米,從立,立亦聲。“米”指谷籽。“立”指“獨立”。“米”與“立”聯合起來表示“煮食時仍可分出獨立谷籽的主食”。本義:可以分析出獨立谷籽的主食。說明:“粒”是“面”的反義詞。“面”本義指女人以谷粉敷臉,引申指以谷粉製成的食品,如麵餅、麵條等小麥製品。小麥顆粒外皮不似稻穀籽殼那樣容易去除,故古人改為磨粉食用。
字意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五筆:oug
筆順編號:43123441431
筆順讀寫:捺撇橫豎撇捺捺橫捺撇橫

字義

《現代漢語全功能詞典》:
(1)(名)(~兒)小圓珠形或小碎塊形的東西:豆~兒|米~兒。
(2)(量)用於粒狀的東西:一~米|三~子彈。
《高級漢語字典粒》
〈名〉
(1)(形聲。從米,立聲。本義:米粒,穀粒)
(2)同本義 [grain]。如:粒食(以米谷為食);粒米束薪(極言糧草之少);粒米狼戾(穀粒撒得滿地都是。形容糧食充盈)
(3)粒狀物 [granule;bead]。如:鹽粒;豆粒;砂粒兒;細粒
〔古文〕𩚷
廣韻
集韻
【正韻】𠀤力入切,音立。米粒也。
小爾雅】生曰谷謂之粒。
【注】粒米,粟米之粒也。
拾遺記】員嶠之山名環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
說文】糂也。
【書·益稷】烝民乃粒
【傳】米食曰粒。
【疏】今人謂飯為米糂,遺餘之飯,謂之一粒兩粒,是米食曰粒,用米為食之名也。
【禮·王制】有不粒食者矣。
又通作立。
【詩·周頌】立我烝民。
【注】立、粒通。
【卷七】【米部】
粒,[力入切 ],糂也。從米立聲。

組詞

果粒
一粒
米粒
顆粒
粒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𩚷《廣韻》《集韻》《正韻》𠀤力入切,音立。米粒也。《小爾雅》生曰谷謂之粒。《孟子》樂歲粒米狼戾。《注》粒米,粟米之粒也。《拾遺記》員嶠之山名環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
《說文》糂也。《書·益稷》烝民乃粒。《傳》米食曰粒。《疏》今人謂飯為米糂,遺餘之飯,謂之一粒兩粒,是米食曰粒,用米為食之名也。《禮·王制》有不粒食者矣。
通作立。《詩·周頌》立我烝民。《注》立、粒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