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琵鷺

粉紅琵鷺

粉紅琵鷺(學名:Platalea ajaja):體高87厘米,翼展127厘米,體重1300克,壽命10年。是一種大型涉禽。腳很長,喙長而呈竹片狀。成鳥頭部光禿及呈綠色,頸部、背部及胸部呈白色,其他的都呈深粉紅色。喙呈灰色。雄鳥和雌鳥相似。飛行時的頭部向前伸。在叢林或樹上築巢。每次產2-5卵,卵呈白色,有褐色斑紋。

留鳥,分布在安地斯山脈東部、加勒比海地區、中美洲、墨西哥及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粉紅琵鷺身高87厘米,翼展127厘米,體重1300克,鳥喙長15-18厘米,壽命10年。是一種大型涉禽。由於其明亮的粉紅色羽毛和獨特的匙形鳥喙,在野外很容易識別。相較於其他琵鷺屬的物種,粉紅琵鷺於中型。嘴長而直,上下扁平,前端擴大呈匙狀,竹片狀,灰色。長頸,並有一個裸露的禿頭,具有淺綠色的外觀;頸部、胸部和背部白色。羽毛的其餘部分主要是各種深淺不同的粉紅色,翅膀和上尾羽暗紅粉色。翼角有的黃色的斑塊,尾巴橙色,腿紅粉色。腳亦較長,黑色,脛下部裸出。冬羽和夏羽相似。飛行時的頭部向前伸。
兩性相似,雄性體型稍大。幼鳥大多白色,翼尖暗粉紅色,隨著年齡增長變黑。頭部羽毛豐滿,淡黃色。鳥喙粉紅色。全部長成成鳥羽毛要經過四次蛻換,大約需要三年時間。

棲息環境

棲息於各種水域,半鹹水和淡水環境,河流、湖泊、水庫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水淹平原、蘆葦沼澤濕地、沿海沼澤、海岸、河谷沖積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各類生境。

生活習性

常成群活動。休息時常在水邊成‘一’字形散開,長時間站立不動。性機警畏人,很難接近。常排成稀疏的單行或成波浪式的斜列飛行,兩翅鼓動較快,平均每分鐘鼓動186次。既能鼓翼飛翔,也能利用熱氣流進行滑翔,而且常常是鼓翼和滑翔結合進行。飛行時兩腳伸向後,頭頸向前伸直。
在海邊和淺水區覓食,搖擺其獨特的勺形鳥喙,從一側到另一側搜尋。該物種的鳥喙有敏感的神經末梢,可以用於檢測所需食物,主要以小魚、蝦、蟹、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蛙、蝌蚪、蜥蜴等小型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為食,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覓食主要在早晨、黃昏和晚上。通常成小群,偶爾也見單獨覓食的。多在不深於30厘米的水邊淺水處覓食,在海邊常在潮間帶和河入海口處覓食。繁殖季節有時飛到離營巢地10-20千米的地方覓食,甚至有報告離營巢地35-40千米遠的地方覓食。覓食不是通過眼睛直接捕食可見食物,而是一邊在水邊淺水處行走,一邊將嘴張開,伸入水中左右來回掃動,就像一把半圓形的鐮刀從一邊到另一邊來回割草一樣。嘴通常張開5厘米,嘴尖直接觸到水底,當碰到捕獲物時,即可捉住,有時甚至將嘴放到一邊,拖著嘴迅速奔跑覓食。

分布範圍

原產地: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巴西、 開曼群島、智利、哥倫比亞、 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加、 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 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 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遊蕩:馬爾維納斯群島、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牙買加、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維京群島。
粉紅琵鷺粉紅琵鷺

繁殖方式

它們會在叢林或樹上(一般在紅樹林)築巢。它們每次會生2-5隻蛋,蛋呈白色及有褐色斑紋。幼鳥的頭部有羽毛及呈白色,主羽較為淡色。喙呈黃色或粉紅色。
由幾隻到近百隻成群營巢。通常營巢在海邊的紅樹林、水域附近地區的灌叢或樹木上。繁殖期5-7月。由雌性單獨營巢,雄性負責保衛領地。巢較簡陋而龐大,通常用蘆葦和蘆葦葉構成,有時也用部分枯的樹枝,內放草莖和草葉。每窩產卵通常1-5枚,通常間隔2-3天產1枚卵。卵呈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白色、具有細小的紅褐色斑點。產出第一枚卵後即開始孵卵,但直到卵產齊為止,通常都僅晚上孵,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孵化期24-25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撫育,餵食時雛鳥將嘴伸入親鳥嘴中取食。45-54天雛鳥即可飛翔,但此時雛鳥並不離開親鳥,而是在親鳥帶領下逐漸開始自己覓食,親鳥在開始時也餵食,以後逐漸減少,直至停止餵食。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