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洞村(廣東省江門鶴山市龍口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粉洞是我省著名的抗日老區,創始於明洪武二十七年間(1395年),鶴山雅瑤和大朗的馮、李、溫、任諸姓分支遷徙另居,選中這裡高山環圍的盤地造舍墾田,進村如入洞中,居民早出晚歸俗稱:“返洞”。“返”與“粉”土語發音相似,久經雅化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粉洞村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
  • 地理位置:廣東省江門鶴山市龍口鎮
  • 人口:780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江門火車站
經濟情況,地理位置,區域劃分,人口狀況,醫療衛生,交通狀況,自然景色,廣東省江門鶴山市龍口鎮粉洞村,

經濟情況

全村以種植水稻、林業為主。農林業總產值3013140元,農民人均收入3863元。

地理位置

粉洞村民委員會位於龍口鎮西、南部,北與福逕,南與群豐,西與高明,東與湴蓼相鄰,距江肇公路3公里。
百度地圖,江門市

區域劃分

粉洞有“豬乸脊”、“鶴形髻”“三母石”三座高山,形成“品”字相對屹立,其山腳均有一溪流蜿蜒向東匯聚成河從豬乸脊與三母石的夾口流出,先人以水為界,劃分村仔、舊村、新村,後將“洞前”七星地和“洞尾”馬頭兩村劃歸粉洞,成為了村委會的5條自然村。現分為5個村小組,分別:新村小組、舊村小組、村仔小組、馬頭小組、七星地小組。村委總面積3平方公里,農田面積1085畝,其中禾田515畝,魚塘315畝,香蕉215畝,其他40畝。

人口狀況

村委會2006年常住人口780人(其中男416人,女364人)外來人口約100人。

醫療衛生

衛生站:龍口鎮粉洞村委會衛生站,位於村委會樓下,人員1個。2006年參加合作醫療人數697人,合作醫療金額14740元。

交通狀況

村委會內全面實現硬底化有水泥混凝土村道8公里多,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車,兩輪機車,腳踏車,還有開往沙坪城區的班車。

自然景色

西南部臨近高明區有一條小河溪,經由本村委會流至北面福逕,農田排灌方便。粉洞雖地處山區,但景色秀麗,不少奇山異水別有韻味,較為知名的有豬乸脊上的石屋仔,後山的洪武帝斬崩龍,中溪源頭的大石板,洞口的將軍守水口和雷公蛤等形神兼備的大石,稍加點撥即可為引人入勝的景觀。現谷埠“鶴山標誌”飛鶴下的幾塊豬肝色的大石,就出自粉洞,粉洞的石頭景觀由此可見一斑。

廣東省江門鶴山市龍口鎮粉洞村

粉洞村委會位於龍口鎮西南部,始創於明洪武二十七年間(1395年),北與福逕,南與五福群豐,西與高明楊梅鎮,東與湴蓼相鄰,距江肇公路3公里。因地處高山環圍的盤地,先人進村如入洞中,居民早出晚歸俗稱“返洞”,後因“返”與“粉”土語發音相似,久經雅化故而得名。
先人以水為界,劃分村仔、舊村、新村,後將“洞前”七星地和“洞尾”馬頭兩村劃歸粉洞,成為了村委會的5條自然村。現分為5個村小組,分別是:新村小組、舊村小組、村仔小組、馬頭小組、七星地小組。常住人口781人。村委總面積3平方公里,農田面積1085畝,其中禾田515畝,魚塘315畝,香蕉215畝,其他40畝。村內山林茂密,景色優美,有著“天然大氧吧”之稱。
全村生產以種植水稻、林業為主。農林業總產值3013140元,農民人均收入3863元。近年村委會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豬、家禽、養龜與香蕉種植等其他養殖、種植業,以促進農民增收。
粉洞雖地處山區,但景色秀麗,不少奇山異水別有韻味。“豬乸脊”“鶴形髻”“三母石”三座高山,形成“品”字相對屹立,其山腳均有一溪流蜿蜒向東匯聚成河從“豬乸脊”與“三母石”的夾口流出,經由本村委會流至北面福逕,農田排灌方便。豬乸脊上的石屋仔,後山的洪武帝斬崩龍,中溪源頭的大石板,洞口的將軍守水口和雷公蛤等形神兼備的大石,稍加點撥即可為引人入勝的景觀。
現谷埠“鶴山標誌”飛鶴下的幾塊豬肝色的大石,就出自粉洞,粉洞的石頭景觀由此可見一斑。粉洞更是我省著名的抗日老區,為我國的抗日革命勝利作出過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該村大力發動社會熱心人士捐資家鄉建設,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道路建設8公里多,村莊巷道全部實現硬底化,全村居民都用上了自來水,而且還有公交班車往返沙坪城區,極大地方便了村內居民的生活出行。而且村委會還加大對農村衛生保潔工作力度,各自然村都設有一名專職保潔員,由村委會聘請專人負責對垃圾實行集中清運、統一處理,使村莊內乾淨整潔,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