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6

米26

米-26重型直升機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現改名為米里莫斯科直升機廠股份公司)研製的雙發多用途重型運輸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的綽號為“光環”(Halo)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26
  • 外文名:Миль Ми-26
  • 國家:俄羅斯
  • 服役時間:1980年
  • 製造組織:蘇聯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工廠
  • 定型時間:1977年12月14日
簡介,發展歷史,技術性能,性能參數,

簡介

這種直升機是繼和米-10以後發展的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是當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機。

發展歷史

由於蘇聯在1970年代初期研發“米-12”直升機的效果不理想,於是重新開始研製重型直升機,任務代號為“90計畫”,這就是後來的“米-26”直升機。這款新機型的設計方案要求飛機自身重量必須小於其起飛重量的一半,並由米爾設計局創始人米哈伊爾·米爾的學生馬納特·迪歇切科主持設計。  “米-26”以軍用和民用兼顧的重型直升機為設計思路,其目的是取代早期的“米-6”和“米-12”重型直升機。新設計的“米-26”機艙載荷是“米-6”的兩倍,它將是世界最大和最快的重型直升機,並在生產方面實現量化。蘇聯建造“米-26”的目的是為運送重達13噸(29,000磅)的兩棲裝甲運兵車以及協同軍用運輸機(如“安-22”和“伊爾-76”)將彈道飛彈運往偏遠地區。  1977年9月14日,“米-26”直升機進行了首飛。1980年10月4日,編號為“01-01”的首架飛機交付使用。在飛機製造期間,有一架即將交貨的飛機在測試單引擎著陸時墜毀,但未造成人員傷亡。 米-26直升機 精彩照片(20張) 1983年,“米-26”的研發工作結束。1985年,飛機開始進入蘇聯的軍事服役和商業運營。  “米-26”是第一架旋翼葉片達8片的重型直升機,有兩台發動機並實施載荷共享,在其中一台失效的狀態下,另一台發動機仍可以維持飛機的正常飛行。它的質量只比“米-6”略重一點,卻能吊運20噸(44000磅)的貨物,比“米-6”大8噸,是繼“米-12”之後,世界第二大與第二重的直升機,但卻是現今仍在服役的世界第一大和第一重直升機。  2010年7月,俄羅斯宣布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研發“米-26”的後續機型。

技術性能

“米-26”機身為全金屬鉚接,後艙門備有摺疊式裝卸跳板。機身下部為不可收放前三點輪式起落架,每個起落架有兩個輪胎,前輪可操縱轉向,主起落架的高度還可作液壓調節。“米-26”貨艙空間巨大,可裝運兩輛步兵裝甲車和20噸的標準貨櫃,如用於人員運輸可容納8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60張擔架床及4至5名醫護人員。貨艙頂部裝有導軌並配有兩兩個電動絞車,起吊質量為5噸。“米-26”飛行設備齊全,能滿足全天候飛行需要,如:氣象雷達、都卜勒系統、地圖顯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自動懸停系統、通信導航系統等。它的機載閉路電視攝像儀可對貨物裝卸和飛行中的貨物姿態進行監控。

性能參數

米-26 三視圖 旋翼直徑32.00m  尾槳直徑7.61m  機長(旋翼和尾槳轉動)40.03m  機身長(尾槳除外)35.91m  機高(到旋翼槳轂頂部)8.15m  機高(尾槳旋轉) 11.60m  水平尾翼翼展6.02m  主輪距 7.17m  前主輪距8.95m  內部尺寸  貨艙  長度(裝卸跳板放下)15.00m  (不包括跳板) 12.00m  寬度 3.20m  高度 2.95~3.17m  容積 121.0m3  面積  旋翼槳盤804.25m2  尾槳槳盤45.48m2  重量及載荷  空重28600kg  最大有效載荷(內部或外部)20000kg  正常起飛重量49600kg  最大起飛重量56000kg  最大槳盤載荷0.68kN/m2  最大功率載荷3.81kg/kw  性能數據(A:米-26;B:米-26M)  最大平飛速度 A 295km/h  正常巡航速度 A 255km/h  實用升限  A 4600m  B 5900m  懸停高度(有地效)  A(國際標準大氣,載荷5100kg) 1000m  B(國際標準大氣+15℃,載荷12300kg) 1000m  懸停高度(無地效、標準大氣)  A 1520m  B 2800m  航程  A(2500m高度,國際標準大氣+15℃,載荷7700kg)500km  B(2500m高度,國際標準大氣+15℃,載荷13700kg) 500km  A(海平面,國際標準大氣,最大內燃油,最大起飛重量下,5%的余油) 590km  A(海平面,國際標準大氣,帶4個副油箱) 1920k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