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籽蘭

米籽蘭

米籽蘭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圓錐花序腋生,果為漿果,花期5-12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喜陽稍耐陰。花色金黃,大小如粟、芬芳似蘭,故又名米蘭。米籽蘭在15℃以上時均能開花,葉片小而密,樹形圓整美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米籽蘭
  • 拉丁學名:Aglaia odorata Lour.
  • 別稱:米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芸香目 Rutales
  • 亞目:芸香目 Rutales
  • :楝科 Meliaceae
  • 亞科:楝亞科 Subfam. Melioideae
  • :鷓鴣花族 Trib. Trichilieae
  • :米仔蘭屬 Aglaia
  • 分布區域:產廣東、廣西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栽培技術,澆水,施肥,病蟲害,化學成分,栽培品種,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莖多小枝,幼枝頂部被星狀銹色的鱗片。
葉長5-12(-16)厘米,葉軸和葉柄具狹翅,有小葉3-5片;小葉對生,厚紙質,長2-7(-11)厘米,寬1-3.5(-5)厘米,頂端1片最大,下部的遠較頂端的為小,先端鈍,基部楔形,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約8條,極纖細,和網脈均於兩面微凸起。
圓錐花序腋生,長5-10厘米,稍疏散無毛;花芳香,直徑約2毫米;雄花的花梗纖細,長1.5-3毫米,兩性花的花梗稍短而粗;花萼5裂,裂片圓形;花瓣5,黃色,長圓形或近圓形,長1.5-2毫米,頂端圓而截平;雄蕊管略短於花瓣,倒卵形或近鐘形,外面無毛,頂端全緣或有圓齒,花葯5,卵形,內藏;子房卵形,密被黃色粗毛。
果為漿果,卵形或近球形,長10-12毫米,初時被散生的星狀鱗片,後脫落;種子有肉質假種皮。花期5-12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分布範圍

產廣東、廣西;常生於低海拔山地的疏林或灌木林中。福建、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常有栽培。分布於東南亞各國。

生長環境

米籽蘭適應溫暖多濕的氣候條件,對低溫敏感,很短時間的零下低溫就能造成整株死亡,25度以上時生長旺盛。忌旱、稍耐陰,要求深厚肥沃的砂質土壤,以微酸性為宜。

栽培技術

澆水

澆水量多少要視天氣和植株生長健弱情況而定,一般說來,晴天氣溫高時澆多些,陰天氣溫低時澆少些,雨天不澆。
蘭雖喜濕潤但不能過濕,若澆水,則一般應掌握當盆土幹得發白時再澆,一定要澆透,以盆底有少量水流出為標準。開花期間,澆水量要適當減少,否則花蕾、花朵易脫落,秋後天氣轉涼要控制澆水。夏季乾燥,為了達到濕潤目的,可每天日落後噴水於葉面及地面。

施肥

米蘭枝葉繁茂,生長期中不斷抽生新枝形成新花穗,因此需要充足得肥料,如果盆土肥力不夠,花量會明顯下降。但不宜施濃肥,一定要掌握薄肥多施的原則。春季開始追肥時,宜7-10天施一次,每月以礬肥水代替一次追肥。最多施些磷鉀肥,
例如魚腥水、骨粉水等,有利於孕蕾。夏季不宜施過多氮肥,否則引起開花少、香味淡。立秋後一般不再追肥。

病蟲害

米蘭易生蚜蟲、紅蜘蛛、蚧殼蟲等害蟲,也會發生煤煙病,可噴多菌靈500-1000倍液或用清水洗掉。
1.米蘭的耐寒能力比茉莉差,在長江以北至黃河以南地區11月初要入室越冬。冬季室溫一般應保持在10℃至12℃左右,以保持米蘭頂芽不萌動為宜。將米蘭放在靠近窗台向陽處,注意適當通風,停止施肥,並經常用與室溫相同或相近的清水噴洗葉片上的灰塵,如果灰塵覆蓋葉片久了,就會引起葉子變黃,甚至脫落。特別要注意節制澆水,保持盆土微濕潤為好。如室溫條件達不到上述要求,則可放在5℃至7℃的室內。如果室溫低於5℃,筆者有一方法推薦:自製保暖箱。具體做法:根據盆的大小,制一個稍大於盆的木箱或厚紙板箱,箱底先填10厘米左右的棉籽殼或乾鋸末,把米蘭盆置於其上,在箱與盆的空隙處充填棉籽殼或乾鋸末,填至盆沿即止,箱口上扎一拱形鐵絲架,上罩塑膠薄膜。在晴暖天氣可把保暖箱搬出室外向陽溫暖處。膜內溫度過高時,可打開通氣孔。箱內填充物的空隙可吸收一部分熱量,到夜間室內氣溫低於5℃時,這些熱量又緩緩釋放出來,起到保暖作用。
2.盆栽米蘭若偶遇風寒,葉子在短期內會大量脫落,可把米蘭從盆中磕出,剝掉土球外圍土的1/3,剔除爛根,並剪去1/2枝條,重新栽培和適當澆水,放在室溫10℃的向陽處,保持盆土濕潤,翌年春天就會重新長出枝條。
3.米蘭雖喜肥水,但入室越冬後,氣溫下降到12℃時,已進入休眠期,呼吸、蒸騰作用大大降低,不但不能施肥,水也要少澆,一般可半月澆一次水,並噴洗葉面。
4.米蘭入室越冬,如溫度過高也會影響休眠。當室溫高於12℃時,會在枝端萌發新的葉芽,不僅過多耗費養分,春季出室後,還易出現乾梢,影響開花。因此室溫過高時,也要適當通風換氣,降低室內溫度,但不要將米蘭放在風口處。

化學成分

國外學者曾對產於泰國、印度尼西亞的米仔蘭的化學成分進行過研究,從中發現的化學成分包括木脂素類(rocaglamides和aglains),二醯胺類(bisamides)、黃酮類以及四環三萜類成分等。
採集於雲南西雙版納的米仔蘭的化學成分,從其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組分和石油醚組分共分離獲得6個成分,運用波譜技術鑑定了其中4個化合物的結構,分別為5一羥基一47,7一二甲氧基一雙氫黃酮、2’一羥基一4,4’,6’一三.甲氧基查耳酮、β谷甾醇和3一羥基膽甾一5一烯一24一酮。這些成分均為首次從米仔蘭屬植物中分離獲得。

栽培品種

1. 米仔蘭 (Aglaia odorataLour.):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3一5枚,葉片細小。花朵香氣濃烈,據分析香氣中的主要成分是草澄茄烯和俘一一檀香烯等,對人體有益。若氣候溫暖,氣溫在20一35 ℃,空氣濕潤且光照充足卜則周年開花不斷,香氣撲鼻,深受人喜愛。目前我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由於長期栽培和不斷地選育,米仔蘭形成了一些新的類型,尚待進一步鑑定和分類。
2. 大葉米仔蘭(A. taiwaniana Hayata):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3一7枚,葉片形大。花朵香氣平淡,開花時間也短。目前有少量栽培。
3. 四瓣米仔蘭(A. tetrapetala Pierre):奇數或偶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片3~4對。花朵香氣平淡,每花有花瓣3~5枚,多數為4枚。目前盆栽極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