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沙雅族(米沙鄢人)

比沙雅族

米沙鄢人一般指本詞條

米沙鄢人是東南亞島國菲律賓人口最多的民族,屬南島語系,主要居住在菲中部的米沙鄢群島以及棉蘭老島的部分地區。米沙鄢人信仰天主教、使用拉丁字母,多會西班牙語和英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沙鄢人
  • 外文名:Visayan、Bisayan
  • 別稱:比薩楊人
  • 民族:菲律賓人口第一大民族
  • 國籍:菲律賓
簡介,歷史,

簡介

米沙鄢人是菲律賓人口最多的民族,包括三個分支:即宿霧人(Cebuano)、希利蓋農人(Hiligaynon) 和 Waray - Waray 人。主要居住在米沙鄢群島及棉蘭老島的部分地區,亦有許多移民到呂宋島等地區。這個操南島語系的民族早在三萬年前就出現在米沙鄢群島各處。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1年在宿務島首次遇到米沙鄢人,隨著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米沙鄢人也從最初的原始山川自然信仰過渡到信仰天主教、使用拉丁字母、接受西方教育,許多人會西班牙語和英語。

歷史

19世紀中後期,菲律賓獨立運動的一些著名的領導人是米沙鄢人;近期也有三位米沙鄢人當選為菲律賓總統,他們是: Sergio Osmeña(宿務人)、Ilonggo Manuel Roxas 、 及 the Boholano Carlos P. García。
米沙鄢人雖然是菲律賓人口最多的民族,但其所占的政治、經濟地位不如菲律賓第二大民族民族他加祿人那么強勢。雖然米沙鄢人的人口比他加祿人多近一倍,但是“Pilipino”(菲律賓人)的稱謂仍特指他加祿人,米沙鄢人反而像是少數民族了。1962年起,“他加祿語”被定為菲律賓的國語。
宋代米沙鄢人曾侵擾中國澎湖、泉州等地
泉州宋代《修城記》記載,菲律賓群島毗舍耶(即:米沙鄢)與中國澎湖列島“密邇,煙火相望”。當地土著經常乘船侵擾澎湖列島,破壞島上的農業生產,進而到泉州沿海作亂。
南宋乾道六年,泉州知州汪大猷為了保護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海山島嶼不受菲律賓群島毗舍耶人——小矮人的侵擾,還在澎湖派駐舟船水師,遣將分屯各島。 (北宋時的泉州府治管轄範圍包括釣魚島、台灣島與澎湖列島。)
泉州地方史志將這一件戰事記載進大事記——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 四月的一天,突然有近千名毗舍耶人犯泉州沿海,泉州知州汪大猷遣兵圍擊,俘敵400多名,余者皆擊斃。
同年,為了保護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海山島嶼,泉州知州汪大猷迅速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間,派水軍長期駐守,並編管台灣戶籍。
宋乾道八年 (1172年),毗舍耶人又來犯中國東南沿海,泉州在石獅設定水澳寨 (即後來的永寧寨) 以防禦米沙鄢人的侵擾。
直到今日,泉州市東郊蟳埔村海邊,曾一排排放著上千個裝有不及正常人一半大的古人類骸骨陶罐,當地人稱之為“小矮人墓”,據說是宋時被擊斃的米沙鄢人侵略者的遺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