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1Ф-13

米格-21Ф-13

米格-21Ф-13是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從蘇聯引進並根據許可證生產的噴氣式前線殲擊機。最初稱為62式飛機,1964年11月1日改稱為殲擊-7型飛機,簡稱殲-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米格-21Ф-13
  • 國家:前蘇聯
  • 類別:戰鬥機
  • 服役部隊:蘇聯空軍
發展沿革
米格-21Ф-13是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從蘇聯引進並根據許可證生產的噴氣式前線殲擊機。最初稱為62式飛機,1964年11月1日改稱為殲擊-7型飛機,簡稱殲-7。
米格-21Ф-13
1957年10月15日,中蘇兩國政府簽署了國防新技術協定,其中包括向中國提供米格-19、米格-21飛機等新型裝備。1958年,從蘇聯購買的三種米格-19到達中國。後中蘇關係緊張,蘇聯政府於1960年7月撕毀契約、撤走專家。1961年2月,蘇聯政府又通知中國願意轉讓米格-21製造權。1961年3月30日中蘇兩國在莫斯科簽訂協定,蘇聯給予中國米格-21Ф-13飛機及P-11Ф-300發動機、К-13飛彈的製造特許權,提供全套技術資料,提供飛機、發動機、飛彈和散裝件以及國內尚未生產的原材料、成品、毛坯等。依據協定,1962年1月進口了13架米格-21Ф-13飛機,在11航校安裝試飛後於11月交接,分配給工業部門1架,空3師和11航校12架。蘇聯在1961年8月~1962年10月間還提供了米格-21Ф-13飛機散裝件15架份、備份發動機20台、飛彈120枚,以及圖樣、技術資料等。1961年7月~1963年下半年,工業部門對米格-21的設計思想與技術關鍵進行技術摸底。1963年1月開始用散裝件總裝,1964年4月首架機2210號總裝完畢,5月試飛合格交付使用。當年完成10架總裝,1965年又完成4架。1964年2月開始試製。1965年10月14日完成靜力試驗用的第一架10001號機總裝,11月完成試飛用的10002號機總裝。1966年1月17日02號機首次試飛成功。同年12月28日批准定型轉入批生產,當月首批裝備部隊。1964年10月和1965年先後確定轉廠到成都132廠和貴州011基地。132廠於1968年轉為試製改型機而停止了原型機試製。011基地轉為生產試製殲-6Ⅲ飛機。殲-7原型機的生產即告停止。1964年12月15日,米格-21首次用於打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在17700米高度上發射的2枚飛彈從敵機下方通過在敵機前方爆炸,未命中。1966年1月3日,空3師米格-21在18300米高度上用火箭彈首次擊落1架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1966年2月7日,空3師米格-21在18300米高度上用航炮擊落1架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1966年3月28日、11月26日、1967年8月26日、12月13日,空3師米格-21四次攔截國民黨空軍的U-2高空偵察機未獲戰果。1967年6月12日,空3師米格-21在17000米高度上先用飛彈再用航炮擊落1架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1968年1月20日,空3師殲-7在20300米高度上用航炮擊落1架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為我航空兵部隊首次在20000米以上高空擊落敵機。1984年10月1日,殲-7首次參加了國慶閱兵。
米格-21Ф-13
米格-21Ф-13
米格-21Ф-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