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子論外患和內憂

範文子論外患和內憂,選自《國語·晉語六》:“且唯聖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詎非聖人,必偏而後可。偏而在外,猶可救也,疾自中起,是難。盍姑釋荊與鄭以為外患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範文子論外患和內憂
  • 創作年代:春秋
  • 作品出處:《國語·晉語六》
  • 文學體裁:文言文
原文,簡體版,繁體版,注釋,譯文,

原文

簡體版

鄢陵之役,晉伐鄭,荊救之。大夫欲戰,範文子不欲,曰:“吾聞之,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後振武於外,是以內和而外威。今吾司寇之刀鋸日弊,而斧鉞不行。內猶有不刑,而況外乎?夫戰,刑也,刑之過也。過由大,而怨由細,故以惠誅怨,以忍去過。細無怨而大不過,而後可以武,刑外之不服者。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於小民,將誰行武?武不行而勝,幸也。幸以為政,必有內憂。且唯聖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詎非聖人,必偏而後可。偏而在外,猶可救也,疾自中起,是難。盍姑釋荊與鄭以為外患乎。”

繁體版

鄢之役,晉伐鄭,荊救之〔一〕。大夫欲戰,範文子不欲,曰:“吾聞之,君人者刑其民〔二〕,成,而後振武於外〔三〕,是以內和而外威〔四〕。今吾司寇之刀鋸日弊〔五〕,而斧鉞不行〔六〕。內猶有不刑,而況外乎﹖夫戰,刑也〔七〕,刑之過也〔八〕。過由大〔九〕,而怨由細〔一0〕,故以惠誅怨〔一一〕,以忍去過。〔一二〕細無怨而大不過,而後可以武,刑外之不服者。今吾刑外乎大人〔一三〕,而忍於小民〔一四〕,將誰行武﹖武不行而勝,幸也〔一五〕。幸以為政,必有內憂。且唯聖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詎非聖人,必偏而後可〔一六〕。偏而在外,猶可救也〔一七〕,疾自中起,是難。盍姑釋荊與鄭以為外患乎〔一八〕。”

注釋

備註:對應繁體版
〔一〕 荊,楚也。
〔二〕 以刑正其民 。
〔三〕 成,平也。
〔四〕 威,畏也。
〔五〕 刀鋸,小人之刑。弊,敗也,日敗,用之數也。
〔六〕 斧鉞,大刑。不行,不行於大臣也。
〔七〕 言用兵猶用刑。
〔八〕 刑殺有過者也。
〔九〕 由大臣也。
〔一0〕怨望者由小細民。
〔一一〕誅,除也。
〔一二〕忍以義斷。
〔一三〕外者,刑不及也。
〔一四〕忍行之於小民。
〔一五〕幸,徼幸也。
〔一六〕詎,猶自也。偏,偏有一。
〔一七〕在外,外有患也。
〔一八〕釋,置也。

譯文

在鄢陵之戰時,晉國討伐鄭國楚國出兵救鄭。大夫們都想作戰,範文子不同意,說:“我聽說,統治人民要使用刑罰來端正臣民,這件事做到了,然後才能對外顯示武力,因此能做到國內團結,國外畏懼。現在我國司法官用來懲罰小民的刀鋸,天天使用得快要壞了,而用來懲罰大臣的斧鉞卻並不使用。在國內尚且有不能施以刑典的,又何況對外呢?戰爭,就是一種刑罰,是用來懲罰過錯的。過錯是由大臣造成的,而怨恨來自一般小民,因此要用恩惠來消除小民的怨恨,下狠心禁止大臣的過錯。小民沒有怨恨,大臣不犯過失,然後可以用兵,去懲罰國外那些不順服的人。如今我國的刑罰施加不到大臣,卻下狠心來對付小民,那么,想靠誰來振作軍威呢?軍威不振而打勝仗,只是一種僥倖。依靠僥倖成功來治理國家,一定會有內憂。況且只有聖人才能做到既無外患,又無內憂,如果不是聖人,必然只有偏於一頭才行。如果偏失的一頭在國外,那還可以補救,如果毛病在國內發生,那就難於應付了。我們何不姑且撇開楚國和鄭國,把它們作為外患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