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

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全社會大力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設節能型社會,緩解能源約束矛盾和環境壓力,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2004年1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寫並經國務院同意發布《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和發布的第一個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國家發改委發改環資20042505號)
  • 外文名:Special Planning for Medium and Long Term EnergyConservation
  • 發布部門:國家發改委
  • 檔案屬性:專項規劃
  • 發布日期:2004-11-25
通知,前言,存在問題,節能工作,指導思想,遵循原則,節能目標,重點領域,重點工程,保障措施,

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各直屬機構、解放軍總後勤部、有關行業協會,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全社會大力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設節能型社會,緩解能源約束矛盾和環境壓力,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我委組織編寫了《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經報請國務院同意,先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情況貫徹落實,並將落實情況及時反饋我委。

前言

節能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長遠戰略方針,也是當前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為推動全社會開展節能降耗,緩解能源瓶頸制約,建設節能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特制定本規劃。
規劃期分為“十一五”和2020年,重點規劃了到2010年節能的目標和發展重點,並提出2020年的目標。
規劃分五個部分:我國能源利用現狀,節能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節能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節能的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以及保障措施。
節能專項規劃是我國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中長期節能工作的指導性檔案和節能項目建設的依據。
(說明:規劃採用了國家統計局對2000年、2002年能源生產、消費總量及GDP能耗等相關數字的初步調整數。)

存在問題

一是對節能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節能優先的方針沒有落到實處。在發展思路上存在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的傾向,把節能僅僅作為緩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權宜之計,供應緊張時重視節能,供應緩和時放鬆節能,片面認為節能可以依靠市場機制來實現,對節能在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政府在節能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巨觀政策的各個方面節能優先的方針還沒有充分體現,一些地方和行業節能管理有所削弱,節能還沒有成為絕大多數企業和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
二是節能法律法規不完善。1998年頒布實施了《節約能源法》,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嚴重,配套法規不完善,操作性上有待改進。能效標準制定工作滯後,尚未頒布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大部分工業用能設備(產品)沒有能效標準。雖然陸續制定和頒布了各氣候區建築節能50%的設計標準,但全國城市每年新增建築中達到節能建築設計標準的不到5%。
三是缺乏有效的節能激勵政策。國內外實踐表明,節能在很多方面屬於市場失靈的領域,需要政府巨觀調控和引導。在財稅政策上對節能改造、節能設備研製和套用以及節能獎勵等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夠,沒有建立有效的節能激勵機制。
四是尚未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節能新機制。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節能管理體系已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國外普遍採用的綜合資源規劃、電力需求側管理、契約能源管理、能效標識管理、自願協定等節能新機制,在我國還沒有廣泛推行,有的還處於試點和探索階段。供熱體制改革滯後,受各種因素影響貫徹落實難度較大。
五是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套用不夠。節能必須依靠技術進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發、示範(引進)和推廣了一大批節能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節能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從總體上看,投入不足,創新能力弱,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特別是一些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共性和關鍵技術開發不夠。同時由於缺乏鼓勵節能技術推廣的政策和機制,多數企業融資困難,節能技術推廣套用難。
六是節能監管和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滯後。全國共有節能監測(技術服務)中心145個,絕大部分受政府委託開展節能執法監督和監測。但總體上看,多數節能監測(技術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滯後,監測裝備落後,信息缺乏,人才短缺,整體實力不強。能源統計體系不完善、節能信息不暢,難以適應節能工作的需要。

節能工作

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隨著人口增加、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重化工業和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量將大幅度上升,經濟發展面臨的能源約束矛盾和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更加突出。
一是能源約束矛盾突出。實現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我國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水泥等高耗能重化工業將加速發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汽車和家用電器大量進入家庭;城鎮化進程加快,建築和生活用能大幅度上升。如按近三年能源消費增長趨勢發展,到2020年能源需求量將高達40多億噸標準煤。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石油和電力供應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按照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充分考慮節能因素的情況下,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需要30億噸標準煤。要滿足這一需求,無論是增加國內能源供應還是利用國外資源,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周期長,還面臨水資源和交通運輸制約等一系列問題。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對能源資源的可供量、承載能力,以及國家能源安全提出嚴峻挑戰。
二是環境問題加劇。我國是少數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煤煙型污染已相當嚴重。隨著機動車的快速增長,大城市大氣污染已由煤煙型污染向煤煙、機動車尾氣混合型污染髮展。粗放型使用能源,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我國年排放二氧化硫2000多萬噸,酸雨面積已占國土面積的30%,大大超過環境容量。雖然到2020年我國能源結構將繼續改善,煤炭消費比重將有所下降,但煤炭消費總量仍將大幅度增加,經濟發展面臨巨大的環境壓力。
能源是戰略資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解決能源約束問題,一方面要開源,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加快工程建設,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另一方面,必須堅持節約優先,走一條跨越式節能的道路。節能是緩解能源約束矛盾的現實選擇,是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不下大力節約能源,難以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不走跨越式節能的道路,新型工業化難以實現。必須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節能的重要性,樹立憂患意識,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大力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設節能型社會,為保障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作貢獻。

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節能優先的方針,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以法治為保障,以提高終端用能效率為重點,健全法規,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強化宣傳,加強管理,逐步改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形成企業和社會自覺節能的機制,加快建設節能型社會,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遵循原則

1.堅持把節能作為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重要內容。我國能源消耗高、浪費大的根本原因在於粗放型的增長方式。要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單純依靠外延發展,忽視挖潛改造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資源永續利用、環境不斷改善和生態良性循環的協調統一。
2.堅持節能與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相結合。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淘汰落後技術和設備,加快發展以服務業為主要代表的第三產業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和升級,提高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開發和推廣套用先進高效的能源節約和替代技術、綜合利用技術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加強管理,減少損失浪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堅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與政府巨觀調控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通過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通過制定和實施法規標準,加強政策導向和信息引導,營造有利於節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企業自覺節能的機制,推動全社會節能。
4.堅持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相結合。增量要嚴格市場準入,加強執法監督檢查,輔以政策支持,從源頭控制高耗能企業、高耗能建築和低效設備(產品)的發展。存量要深入挖潛,在嚴格執法的前提下,通過政策激勵和信息引導,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
5.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全面推進。對年耗能萬噸標準煤以上重點用能單位要嚴格依法管理,明確目標措施,公布能耗狀況,強化監督檢查;對中小企業在嚴格依法管理的同時,要注重政策引導和提供服務。交通節能的重點是新增機動車,要建立和實施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及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築節能的重點是嚴格執行節能設計標準,加強政策導向。商用和民用節能的重點是提高用能設備能效標準,嚴格市場準入,運用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用戶和消費者購買節能型產品。
6.堅持全社會共同參與。節能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積極參與。企業和消費者是節能的主體,要改變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依法履行節能責任;政府通過制定法規、政策和標準,引導、規範用能行為,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服務,並帶頭節能;中介機構要發揮政府和企業、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節能目標

1.巨觀節能量指標:到2010年每萬元GDP(1990年不變價,下同)能耗由2002年的2.68噸標準煤下降到2.25噸標準煤,2003-2010年年均節能率為2.2%,形成的節能能力為4億噸標準煤。
2020年每萬元GDP能耗下降到1.54噸標準煤,2003-2020年年均節能率為3%,形成的節能能力為14億噸標準煤,相當於同期規劃新增能源生產總量12.6億噸標準煤的111%,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100萬噸。
2.主要產品(工作量)單位能耗指標:2010年總體達到或接近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大中型企業達到本世紀初國際先進水平;2020年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見表1)。
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指標
表1
單位
2000
2005
2010
2020
火電供電煤耗
克標準煤/千瓦時
392
377
360
320
噸鋼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906
760
730
700
噸鋼可比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784
700
685
640
10種有色金屬綜合能耗
噸標準煤/噸
4.809
4.665
4.595
4.45
鋁綜合能耗
噸標準煤/噸
9.923
9.595
9.471
9.22
銅綜合能耗
噸標準煤/噸
4.707
4.388
4.256
4.000
煉油單位能量因數能耗
千克標準油/噸·因數
14
13
12
10
乙烯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油/噸
848
700
650
600
大型合成氨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1372
1210
1140
1000
燒鹼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1553
1503
1400
1300
水泥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181
159
148
129
平板玻璃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重量箱
30
26
24
20
建築陶瓷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平方米
10.04
9.9
9.2
7.2
鐵路運輸綜合能耗
噸標準煤/百萬噸換算公里
10.41
9.65
9.40
9.00
3.主要耗能設備能效指標:2010年新增主要耗能設備能源效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汽車、電動機、家用電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見表2)。
主要耗能設備能效指標
表2
單位
2000
2010
燃煤工業鍋爐(運行)
%
65
70-80
中小電動機(設計)
%
87
90-92
風機(設計)
%
75
80-85
泵(設計)
%
75-80
83-87
氣體壓縮機(設計)
%
75
80-84
汽車(乘用車)平均油耗
升/百公里
9.5
8.2-6.7
房間空調器(能效比)
2.4
3.2-4
電冰櫃(能效指數)
%
80
62-50
家用燃氣灶(熱效率)
%
55
60-65
家用燃氣熱水器(熱效率)
%
80
90-95
4.巨觀管理目標:2010年初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比較完善的節能法規標準體系、政策支持體系、監督管理體系、技術服務體系。

重點領域

1.重點工業。
電力工業。大力發展60萬千瓦及以上超(超)臨界機組、大型聯合循環機組;採用高效、潔淨髮電技術,改造在運火電機組,提高機組發電效率;實施“以大代小”、“上大壓小”和小機組淘汰退役,提高單機容量;發展熱電聯產、熱電冷聯產和熱電煤氣多聯供;推進跨大區聯網,實施電網經濟運行技術;採用先進的輸、變、配電技術和設備,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舊設備,降低輸、變、配電損耗;採用天然氣發電機組替代燃油小機組;最佳化電源布局,適當發展以天然氣、煤層氣和其他工業廢氣為燃料的小型分散電源,加強電力安全;減少電廠自用電。
鋼鐵工業。加快淘汰落後工藝和設備,提高新建、改擴建工程的能耗準入標準。實現技術裝備大型化、生產流程連續化、緊湊化、高效化,最大限度綜合利用各種能源和資源。大型鋼鐵企業焦爐要建設乾熄焦裝置,大型高爐配套爐頂壓差發電裝置(TRT);煉鋼系統採用全連鑄、濺渣護爐等技術;軋鋼系統進一步實現連軋化,大力推進連鑄坯一火成材和熱裝熱送工藝,採用蓄熱式燃燒技術;充分利用高爐煤氣、焦爐煤氣和轉爐煤氣等可燃氣體和各類蒸汽,以自備電站為主要集成手段,推動鋼鐵企業節能降耗。
有色金屬工業。礦山重點採用大型、高效節能設備,提高採礦、選礦效率;銅熔煉採用先進的富氧閃速及富氧熔池熔煉工藝,替代反射爐、鼓風爐和電爐等傳統工藝,提高熔煉強度;氧化鋁發展選礦拜耳法等技術,逐步淘汰直接加熱熔出技術;電解鋁生產採用大型預焙電解槽,限期淘汰自焙電解槽,逐步淘汰小預焙槽;鉛熔煉生產採用氧氣底吹煉鉛新工藝及其它氧氣直接煉鉛技術,改造燒結鼓風爐工藝,淘汰土法煉鉛;鋅冶煉生產發展新型濕法工藝,淘汰土法煉鋅。
石油石化工業。油氣開採套用採油系統最佳化配置技術,稠油熱采配套節能技術,注水系統最佳化運行技術,油氣密閉集輸綜合節能技術,放空天然氣回收利用技術。石油煉製提高裝置開工負荷和換熱效率,最佳化操作,降低加工損失。乙烯生產最佳化原料結構,採用先進技術改造乙烯裂解爐,最佳化急冷系統操作,加強裝置管理,降低非生產過程能耗。以潔淨煤、天然氣和高硫石油焦替代燃料油(輕油),推廣套用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和石油焦氣化燃燒技術,採用能量系統最佳化、重油乳化、高效燃燒器及吸收式熱泵技術回收餘熱和地熱。
化學工業。大型合成氨裝置採用先進節能工藝、新型催化劑和高效節能設備,提高轉化效率,加強餘熱回收利用;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合成氨推廣一段爐煙氣餘熱回收技術,並改造蒸汽系統;以石油為原料的合成氨加快以潔淨煤或天然氣替代原料油改造;中小型合成氨採用節能設備和變壓吸附回收技術,降低能源消耗。煤造氣採用水煤漿或先進粉煤氣化技術替代傳統的固定床造氣技術。燒鹼生產逐步淘汰石墨陽極隔膜法燒鹼,提高離子膜法燒鹼比重。純鹼生產淘汰高耗能設備、採用設備大型化、自動化等措施。
建材工業。水泥行業發展新型乾法窯外分解技術,提高新型乾法水泥熟料比重,積極推廣節能粉磨設備和水泥窯餘熱發電技術,對現有大中型迴轉窯、磨機、烘乾機進行節能改造,逐步淘汰機立窯、濕法窯、乾法中空窯及其它落後的水泥生產工藝。玻璃行業發展先進的浮法工藝,淘汰落後的垂直引上和平拉工藝,推廣爐窯全保溫技術、富氧和全氧燃燒技術等。建築陶瓷行業淘汰倒焰窯、推板窯、多孔窯等落後窯型,推廣輥道窯技術,改善燃燒系統;衛生陶瓷生產改變燃料結構,採用潔淨氣體燃料無匣缽燒成工藝。積極推廣套用新型牆體材料以及優質環保節能的絕熱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套用比重。
煤炭工業。逐步淘汰技術落後、效率低、浪費資源嚴重和污染環境的小煤礦,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實現高效高產。採用新型高效通風機、節能排水泵,對設備及系統進行節能改造,完善煤炭綜合加工體系,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機械工業。淘汰落後的高能耗機電產品,發展變頻電機、稀土永磁電機等高效節能機電產品,促進風機、水泵等通用機電產品提高用能效率,提高節能型機電產品設計製造水平和加工能力。
2.交通運輸。
公路運輸。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舊汽車;加快發展柴油車、大噸位車和專業車;推廣廂式貨車,發展貨櫃等專業運輸車輛;改善道路質量;加快運輸企業集約化進程,最佳化運輸組織結構;減少腳踏車單放空駛現象,提高運輸效率等。
新增機動車。未來用油增長最快的是機動車。根據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的經驗,機動車節油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定和實施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並實施車輛燃油稅等相關制度,促進汽車製造企業改進技術,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經濟性,引導消費者購買低油耗汽車。
城市交通。合理規劃交通運輸發展模式,加快發展軌道交通等公共運輸,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效率。在大城市建立以道路交通為主,軌道交通為輔,私人機動交通為補充,合理髮展腳踏車交通的城市交通模式;中小城市主要以道路公共運輸和私人交通為主要發展方向。
鐵路運輸。加快發展電氣化鐵路,實現鐵路運輸以電代油;開發交—直—交高效電力機車;推廣電氣化鐵路牽引功率因數補償技術和其它節電措施,提高用電效率。內燃機車採用高效柴油添加劑和各種節油技術和裝置;嚴格機車用油收、發計算機集中管理;發展機車向客車供電技術,推廣使用客車電源,逐步減少和取消柴油發電車,加強運輸組織管理,最佳化機車操縱,降低鐵路運輸燃油消耗。
航空運輸。採用節油機型(不同機型單耗在0.2到1.4千克/噸公里的範圍)加強管理,提高載運率、客座率和運輸周轉能力,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油耗。
水上運輸。通過制定船舶技術標準,加速淘汰老舊船舶;採用新船型和先進動力系統;發展大宗散貨專業化運輸和多式聯運等現代運輸組織方式;最佳化船舶運力結構,提高船舶平均載重噸位等。
農業、漁業機械。淘汰落後農業機械;採用先進柴油機節油技術,降低柴油機燃油消耗;推廣少耕免耕法、聯合作業等先進的機械化農藝技術;在固定作業場地更多的使用電動機;開發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機械上的套用。通過淘汰落後漁船,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漁業油耗。
3.建築、商用和民用。
建築物。“十一五”期間,新建建築嚴格實施節能50%的設計標準,其中北京、天津等少數大城市率先實施節能65%的標準。供熱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居住及公共建築集中採暖按熱表計量收費在各大中城市普遍推行,在小城市試點。結合城市改建,開展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積25%,中等城市達到15%,小城市達到10%。鼓勵採用蓄冷、蓄熱空調及冷熱電聯供技術,中央空調系統採用風機水泵變頻調速技術,節能門窗、新型牆體材料等。加快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築物的利用。
家用及辦公電器。推廣高效節能電冰櫃、空調器、電視機、洗衣機、電腦等家用及辦公電器,降低待機能耗,實施能效標準和標識,規範節能產品市場。
照明器具。推廣稀土節能燈等高效螢光燈類產品、高強度氣體放電燈及電子鎮流器,減少普通白熾燈使用比例,逐步淘汰高壓汞燈,實施照明產品能效標準,提高高效節能螢光燈使用比例。

重點工程

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我國在用中小鍋爐約50萬台,平均單台容量只有2.5噸/時,設計效率為72-80%,實際運行效率65%左右,其中90%為燃煤鍋爐,年消耗煤炭3.5-4億噸,節煤潛力約7000萬噸。“十一五”期間通過實施以燃用優質煤、篩選塊煤、固硫型煤和採用循環流化床、粉煤燃燒等先進技術改造或替代現有中小燃煤鍋爐(窯爐),建立科學的管理和運行機制,燃煤工業鍋爐效率提高5個百分點,節煤2500萬噸,燃煤窯爐效率提高2個百分點,節煤1000萬噸。
區域熱電聯產工程。熱電聯產與熱、電分產相比,熱效率提高30%,集中供熱比分散小鍋爐供熱效率高50%。“十一五”期間重點在以採暖熱負荷為主,且熱負荷比較集中或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建設30萬千瓦等級高效環保熱電聯產機組;在工業熱負荷為主的地區,因地制宜建設以熱力為主的背壓機組;在以採暖供熱需求為主,且熱負荷較小的地區,先發展集中供熱,待具備條件後再發展熱電聯產;在中小城市建設以循環流化床為主要技術的熱電煤氣三聯供,以潔淨能源作燃料的分散式熱電聯產和熱電冷聯供,將現有分散式供熱燃煤小鍋爐改造為集中供熱。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由2002年的27%提高到40%,新增供暖熱電聯產機組4000萬千瓦,年節能3500萬噸標準煤。
餘熱余壓利用工程。“十一五”期間在鋼鐵聯合企業實施乾法熄焦、高爐爐頂壓差發電、全高爐煤氣發電改造以及轉爐煤氣回收利用,形成年節能266萬噸標準煤;在日產2000噸以上水泥生產線建設中低溫餘熱發電裝置每年30套,形成年節能300萬噸標準煤;通過地面煤層氣開發及地面採空區、廢棄礦井和井下瓦斯抽放,瓦斯氣年利用量達到10億立方米,相當於年節約135萬噸標準煤。
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十一五”期間電力、石油石化、冶金、建材、化工和交通運輸行業通過實施以潔淨煤、石油焦、天然氣替代燃料油(輕油),加快西電東送,替代燃油小機組;實施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及相配套政策和制度,採取各種措施節約石油;實施清潔汽車行動計畫,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在城市公交客車、計程車等推廣燃氣汽車,加快醇類燃料推廣和煤炭液化工程實施進度,發展替代燃料,可節約和替代石油3800萬噸。
電機系統節能工程。我國各類電動機總容量約4.2億千瓦,實際運行效率比國外低10-30個百分點,用電量約占全國用電量的60%。“十一五”期間重點推廣高效節能電動機、稀土永磁電動機;在煤炭、電力、有色、石化等行業實施高效節能風機、水泵、壓縮機系統最佳化改造,推廣變頻調速、自動化系統控制技術,使運行效率提高2個百分點,年節電200億千瓦時。
能量系統最佳化工程。在重點耗能行業推行能量系統最佳化,即通過系統最佳化設計、技術改造和改善管理,實現能源系統效率達到同行業最高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十一五”期間重點在冶金、石化、化工等行業組織實施,降低企業綜合能耗,提高市場競爭力。
建築節能工程。“十一五”期間住宅建築和公共建築嚴格執行節能50%的標準,加快供熱體制改革,加大建築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推廣力度等,可分別節能5000萬噸標準煤。與此同時,開展北方採暖地區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加大既有賓館、飯店的綜合節能改造。
綠色照明工程。照明用電約占全國用電量的13%,高效節能螢光燈與普通白熾燈之比為1∶2.6,用高效節能螢光燈替代白熾燈可節電70-80%,用電子鎮流器替代傳統電感鎮流器可節電20-30%,交通信號燈由發光二極體(LED)替代白熾燈,可節電90%。“十一五”期間重點是在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寫字樓、體育場館、居民中推廣高效節電照明系統、稀土三基色螢光燈,對高效照明電器產品生產裝配線進行自動化改造,可節電290億千瓦時。
政府機構節能工程。政府機構(包括國防、教育、公共服務等公共財政支持的部門)能源消費增長快,能源費用開支較大。開展政府機構節能,不僅可以降低政府機構能耗,節約行政支出,而且通過政府自身帶頭節能,推進全社會節能工作的開展。“十一五”期間重點是政府機構建築物及採暖、空調、照明系統節能改造,按照建築節能標準改造的政府機構建築面積達到政府機構建築總面積的20%;推廣使用高效節能產品,將節能產品納入政府採購目錄;實施公務車改革,帶頭採購低油耗汽車;中央國家機關率先試點,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單位建築面積能耗和人均能耗在2002年基礎上降低10%。
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十一五”期間通過更新監測設備、加強人員培訓、推行契約能源管理等市場化服務新機制等措施,強化省級和主要耗能行業節能監測中心能力建設,依法開展節能執法和監測(監察);省級和主要耗能行業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具備為企業、機關和學校等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的能力。
通過實施上述十項重點節能工程,“十一五”可實現節能2.4億噸標準煤(含增量部分),經濟和環境效益顯著。

保障措施

堅持和實施節能優先的方針
從國情出發,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能源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和約束作用,節能對緩解能源約束矛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把節能作為能源發展戰略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生產建設還是消費領域,都要把節能放在突出位置,長期堅持和實施節能優先的方針,推動全社會節能。
節能優先要體現在制定和實施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投資管理以及財政、稅收、金融和價格等政策中。編制專項規劃要把節能作為重要內容加以體現,各地區都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節能中長期規劃;建設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應強化節能篇的論證和評估;要在推進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中體現節能優先;要在國家財政、稅收、金融和價格政策中支持節能。
制定和實施統一協調促進
節能的能源和環境政策
為確保經濟成長、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促進能源高效利用,需要建立基於我國資源特點、統籌規劃、協調一致的能源和環境政策。
1.煤炭應主要用於發電。煤炭在大型燃煤發電機組上使用,同時配套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等,一方面能夠大幅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減少原煤消耗,另一方面集中解決二氧化硫等污染問題,做到高效、清潔利用煤炭,是最經濟有效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辦法。應提高我國煤炭用於發電的比重,終端用戶更多地使用優質電能,鼓勵企業和居民合理用電,提高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
2.石油應主要用於交通運輸、化工原料和現階段無法替代的用油領域。對燃料用油領域要區別不同情況,因地制宜,鼓勵用潔淨煤、天然氣和石油焦來替代。對燒低硫油的燃油鍋爐實施潔淨煤替代改造,能夠實現達標排放的企業,應合理調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統一規劃交通運輸發展模式,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交通運輸發展整體規劃。特大城市要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形成立體城市交通系統,大力發展城市公共運輸系統,提高公共運輸效率,抑制私人機動交通工具對城市交通資源的過度使用。
3.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應以改造後達標排放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為原則,城市燃料構成要從實際出發,不宜硬性規定燃煤鍋爐必須改燃油鍋爐,以控制和減少盲目“棄煤改油”帶來燃料油需求量的增加。對中小型燃煤鍋爐,在有天然氣資源的地區應鼓勵使用天然氣進行替代;在無天然氣或天然氣資源不足的地區,應鼓勵優先使用優質洗選加工煤或其它優質能源,並採用先進的節能環保型鍋爐,減少燃煤污染。
制定和實施促進結構調整的產業政策
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是建立節能型工業、節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研究制定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發揮服務業引導資金的作用,從體制、政策、機制、投入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加快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扭轉服務業發展長期滯後局面,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加快制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優先發展對經濟成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低能耗的信息產業,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鼓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和升級。國家對落後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實行淘汰制度,節能主管部門要定期公布淘汰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的目錄,並加大監督檢查的力度。達不到強制性能效標準的耗能產品或建築,不能出廠銷售或不準開工建設,對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淘汰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的,要加大懲罰力度。制定鋼鐵、有色、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發展規劃、政策,提高行業準入標準。制定限制用能的領域以及國內緊缺資源及高耗能產品出口的政策。嚴禁新建、擴建常規燃油發電機組;在區域供電平衡、能夠滿足用電需求的情況下,限制柴油發電和燃油的燃氣輪機的使用和建設。
制定和實施強化節能的激勵政策
制定《節能設備(產品)目錄》,重點是終端用能設備,包括高效電動機、風機、水泵、變壓器、家用電器、照明產品及建築節能產品等,對生產或使用《目錄》所列節能產品實行鼓勵政策;將節能產品納入政府採購目錄。
國家對一些重大節能工程項目和重大節能技術開發、示範項目給予投資和資金補助或貸款貼息支持。政府節能管理、政府機構節能改造等所需費用,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深化能源價格改革,逐步理順不同能源品種的價格,形成有利於節能、提高能效的價格激勵機制。建立和完善峰谷、豐枯電價和可中斷電價補償制度,對國家淘汰和限制類項目及高耗能企業按國家產業政策實行差別電價,抑制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引導用戶合理用電,節約用電。
研究鼓勵發展節能車型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車輛的財政稅收政策,擇機實施燃油稅改革方案。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車使用和運營的規定。研究鼓勵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的生產和消費政策。
加大依法實施節能管理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節約能源法》為核心,配套法規、標準相協調的節能法律法規體系,依法強化監督管理。一是研究完善節約能源的相關法律,抓緊制定《節約用電管理辦法》、《節約石油管理辦法》、《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建築節能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規章。二是制定和實施強制性、超前性能效標準。包括主要工業耗能設備、家用電器、照明器具、機動車等能效標準。組織修訂和完善主要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範、建築節能標準,加快制定建築物製冷、採暖溫度控制標準等。當前重點是加快制定機動車燃油經濟性限值標準,從2005年7月1日起分階段實施,同時建立和實施機動車燃油經濟性申報、標識、公布三項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節能監督機制。組織對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石化等高耗能行業用能情況、節能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產品能效標準、建築節能設計標準、行業設計規範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增列節能篇(章)的規定進行監督檢查。健全依法淘汰的制度,採取強制性措施,依法淘汰落後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充分發揮建設、工商、質檢等部門及各地節能監測(監察)機構的作用,從各環節加大監督執法力度。
加快節能技術開發、示範和推廣
組織對共性、關鍵和前沿節能技術的科研開發,實施重大節能示範工程,促進節能技術產業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引進國外先進的節能技術,並消化吸收。組織先進、成熟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推廣套用,同時組織開展原材料、水等載能體的節約和替代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套用。重點推廣列入《節能設備(產品)目錄》的終端用能設備(產品)。
國家制定節能技術開發、示範和推廣計畫,明確階段目標、重點支持政策,分步組織實施。國家修訂頒布《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引導企業有重點地開發和套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投資方向。在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畫等各類國家科技計畫以及地方相應的計畫中,加大對重大節能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
建立節能共性技術和通用設備科研基地(平台)。鼓勵依託科研單位和企業、個人,開發先進節能技術和高效節能設備。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市場化運作,國家對高投入、高風險的項目給予經費支持。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採取積極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節能技術開發、示範和推廣套用。
推行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節能新機制
一是建立節能信息發布制度,利用現代信息傳播技術,及時發布國內外各類能耗信息、先進的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及先進的管理經驗,引導企業挖潛改造,提高能效。二是推行綜合資源規劃和電力需求側管理,將節約量作為資源納入總體規劃,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採取有效措施,提高終端用電效率、最佳化用電方式,節約電力。三是大力推動節能產品認證和能效標識管理制度的實施,運用市場機制,引導用戶和消費者購買節能型產品。四是推行契約能源管理,克服節能新技術推廣的市場障礙,促進節能產業化,為企業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五是建立節能投資擔保機制,促進節能技術服務體系的發展。六是推行節能自願協定,即耗能用戶或行業協會與政府簽訂節能自願協定。
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
落實《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和《節約用電管理辦法》,加強對年耗能一萬噸標準煤以上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管理和監督。組織對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的監督檢查和主要耗能設備、工藝系統的檢測,定期公布重點用能單位名單、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及與國內外同類企業先進水平的比較情況,做好對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用能單位應設立能源管理崗位,聘用符合條件的能源管理人員,加強對本單位能源利用狀況的監督檢查,建立節能工作責任制,健全能源計量管理、能源統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促進企業節能降耗上水平。
強化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
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節能宣傳,不斷提高全民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將節能納入中國小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等部門和有關社會團體,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搞好節能宣傳,形成強大的宣傳聲勢,曝光那些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和現象,宣傳節能的典型。節能要從小學生抓起,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組織中國小開展節能宣傳和實踐活動。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要組織開展經常性的節能宣傳、技術和典型交流,組織節能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培訓。在每年夏季用電高峰,組織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使節能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
加強組織領導,推動規劃實施
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推動。各地區、有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要加強對節能工作的領導,明確專門的機構、人員和經費,制定規劃,組織實施。行業協會要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加強行業節能自律。
政府機構要帶頭節能,實施政府機構能耗定額和支出標準,建立和完善節能規章制度,推行政府節能採購,改革公務車制度,努力降低能源費用支出,發揮政府節能表率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