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灸

節氣灸

“節氣灸”是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選擇具有強壯作用的腧穴進行艾灸,以溫壯元陽,激發經氣,調動機體潛能,提高機體抗病與應變能力。

“節氣灸”以其簡、便、驗、廉的優勢,為我國歷代醫家及百姓所喜聞樂見並沿用至今,在傳統防病保健領域裡占有特殊的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節氣灸
  • 優勢:簡、便、驗、廉
  • 運用人群:我國歷代醫家及百姓
  • 領域:傳統防病保健
  • 方法: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
  • 原則: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方法,原則,具體選穴,基本理念,相關介紹,

方法

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藥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經絡之氣,溫通氣血是“節氣灸”主要的刺激方法。時令節氣是“節氣灸”的時間條件,是反應中醫“天人相應”理論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一定要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進行“節氣灸”,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中醫理論認為,自然界之所以出現季節和時序的變化是因為天地陰陽之氣的升降變化。一般而言,每一段時序各有不同的主氣,比如:“春夏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陰氣盛而陽氣衰。”人與自然相應,人體內在的陰陽自然也要受到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影響。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天地陰陽之氣升降變化及消長的轉折時期,人與此相應,也會表現出陰陽變動更為明顯甚至劇烈之勢,如果人體內在的自穩功能不能對此作出適當的反應,及時地調整機體的陰陽,使之與自然界的陰陽節律相適應,就會出現陰陽失衡的疾病狀態。
季節交替陰陽變化動盪之時,正是久病、年老、體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時期。假若能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套用某種簡便的方法調節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最大限度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則有助於防病保健。“節氣灸”的目的是培壯元陽以扶助正氣,它是從整體角度全面綜合考慮人與環境的聯繫,以及環境特殊變化與人的氣血陰陽關係的。它不僅僅只是一種特異性的對某種疾病有預防作用的方法,更是一種兼顧全身整體機能調節的扶正固本方法。當機體的元陽充盛,整體調節能力就會明顯提高,依“天序”陰陽變化而顯露的疾病端倪就會被機體自身的應變和抵抗能力消滅於萌芽之中。

原則

臨床上比較常用的“節氣灸”除應季套用以外,還有一種是遵循“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反季節的防治思路。比如夏季“三伏”天進行艾炷灸,貼敷肺俞、大椎等穴,防治冬季易發的哮喘、“慢支”等病。這是因為按陰陽四時消長規律,人體陽氣在春夏季多旺,秋冬季多斂。久病易傷陽,冬季之時,本不旺之陽受自然界影響更加虛衰,在此季節陰陽明顯失衡,故疾病紛紛在冬季加重或誘發。若反季節在夏季利用“節氣灸”防治,則機體可順應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與激勵,並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與機體相對陽氣充盛之時順勢而治,達到溫元陽、化宿疾、平衡陰陽消除病根的目的。因此臨床上許多在冬季加重或誘發的慢性疾病,如果能提前在夏季治療,往往可獲特效。

具體選穴

“節氣灸”常選配具有補益強壯作用的腧穴,比如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大椎等。一般根據疾病性質及患者體質的陰陽寒熱傾向,分別選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自然界陰陽變化明顯的時候施用,艾灸多用艾條溫和灸或艾炷灸。一般而言,“節氣灸”只要使用得當,往往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
在常用的“節氣灸”中,冬至前後的“關元灸”套用頻率較高。許多人在冬至前後施用關元灸預防中風、感冒等多種疾病並達到助陽保健延衰強壯的目的。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復甦充盛,人體可順從自然界的陽升之氣,藉助關元灸來強壯元陽。關元穴又名丹田,具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灸之可使元氣充足,虛損可復,故能祛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為歷代強壯保健的主穴。《景岳全書》說:“虛能受熱,所以補必兼溫。”冬至的關元灸恰好滿足了“補必兼溫”的特點,可達到溫壯元陽,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的強身抗病能力的目的。此外,春分的曲池“節氣灸”預防眼病;秋分的足三里“節氣灸”強壯脾胃、預防胃腸病等,都是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傳統的“節氣灸”方法。

基本理念

一、節氣的含義
節氣是中國農曆(實際是跟陽曆最吻合)的一部分,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月紀有兩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如立春為正月節,雨水為正月中,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節氣的來歷
人類根據太陽,月球及地球運轉的周期制定了年、月、日,和 順應大自然與四季的春夏秋冬的法則,從而形成了曆法。在世界上中國是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農曆就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陰曆。農曆屬於陰陽曆並用,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運行一周為“一月”,同時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為變化特徵。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三、二十四節氣劃分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季節有六個,每個月有兩個,前者為節氣,後者為中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5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每個節氣的命名也很有意思,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所以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開始。夏冬有“二至”,夏至、冬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冬至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但也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其它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以立春為一年的開始,按先後順序分別是: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下面是一首節氣詩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節氣是由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運轉規律產生而制定的,是季節變更的重要標誌。由於太陽、地球、月亮以及其他星體的空間位置總是在不規則地連續變化,同時造成宇宙能量的不斷變化,而這種變化在節氣前後波動最大。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言:“二十四節氣,節有十二,中氣有十二,五日為一侯,氣亦同,合有七十二侯,決病生死,此須洞解也。”
節氣炙
根據中醫“天人合一”思想,“天”的變化自然影響人體,而節氣對人體影響有兩個方面:1、由於節氣前後氣候變化比較大,一個人如果有舊患或宿疾,他的適應能力和機體抵抗力就弱,往往會在這個時候發病或病情加重。據醫學統計,心臟病、中風、哮喘等疾病多發於節氣前後和半夜。因為當外界氣候條件的變化超過身體的應變能力時,人就會生病。這正是《黃帝內經》所講的“邪之所腠,其氣必虛”。2、 由於宇宙能量在節氣前後變化較大,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運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進行干預,把宇宙能量轉化為我所用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節氣灸就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成功把宇宙能量轉化為我所用的典範。通過做節氣灸不但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病力。這樣,當外界環境及氣候等因素髮生變化時,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五、節氣對不同地域的影響
節氣是中國農曆的內容之一,它產生於二千多年前的中國中原地區,所以準確反映了這一地區的季節變更和氣候變化。但並不是說它只影響和適用於中國中原地區或者中國,因為節氣是由太陽、地球、月亮及其他星體的運行規律而產生,所以其宇宙能量的變化同時影響地球上每一個角落,不分南半球北半球,也不分東半球西半球。
六、灸法
節氣灸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和艾葉的溫經散寒止痛作用來預防或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灸”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灼”,是灼體療病之意。在醫學專著中,灸法最早見於《內經》;《孟子·離婁》也曾記載:“今人慾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灸法不但對寒性疾病和虛證有很好療效,同時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灸法也有多種形式,有艾條灸、艾柱灸、藥物灸、三伏灸、節氣灸等等。根據不同病情採用不同灸法常常能獲得奇效。節氣灸就是利用節氣這個特定的時令節氣,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針對不同的身體狀況選取不同穴位進行灸療的特殊灸法。
七、節氣灸的作用
節氣灸是利用燃燒著的艾絨產生的熱刺激和艾葉得溫經止痛作用以溫壯元陽,激發經氣,調動機體潛能,把宇宙能量轉化為我所用,建立人體的平衡系統與大自然的系統相適應,從而治癒疾病、提高機體抗病與應變能力。
八、節氣灸的臨床套用
節氣灸的套用範圍很廣,既可以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療,還是一種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節氣灸常用於以下疾病的治療:
內科疾病:治療與預防中風;高血壓、冠心病;哮喘;胃痛、胃脹、腹瀉、呃逆;糖尿病、肥胖病、膽固醇高、甲亢;陽痿;慢性腎炎。
外科疾病:頸椎病;急、慢性腰扭傷;各種關節炎;蕁麻疹(風瘼)。
婦科病症:痛經;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
兒科病症:小兒厭食症;小兒遺尿症;小兒發育遲緩。五官科病症:過敏性鼻炎(鼻敏感)。

相關介紹

“節氣灸”是在特定時令節氣進行溫灸以防病保健的傳統方法,它典型體現了中醫“天人相應,因時致宜”的防治思想。
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進行溫灸可以溫壯元陽,激發經絡之氣,激發與調動機體的潛能,健身防病。“節氣灸”以其安全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優勢,為我國歷代醫家及百姓,沿用至今----衛生部已將此法批准為“綠色療法”。
節氣灸主要灸八大保健穴:神闕、氣海、關元、命門、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百會。
特定的時令節氣主要是指二十四節氣這一天: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為春季的開始)
2月3-5日 督脈大椎命門肺俞肝俞任脈關元神闕中脘、太沖
雨水(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
2月18-20日 督脈:大椎、腎俞、肝俞 任脈:期門、關元、神闕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
3月5-7日 督脈:大椎、肝俞、腎俞 任脈:合谷、太沖、關元、神闕、中脘
春分(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
3月20-22日 督脈:大椎、肝俞、命門、脾俞 任脈:關元、神闕、中脘、膻中、太沖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
4月4-6日 督脈:大椎、至陽、命門 任脈:鬼哭穴、足三里、合谷、關元、神闕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
4月19-21日 督脈:大椎、百會、命門、心俞 任脈:關元、神闕、神門
立夏(為夏季的開始)
5月5-7日 督脈:大椎、心俞、腎俞 任脈:關元、神闕、膻中
小滿 (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5月20-27日 督脈:大椎、腎俞 任脈:關元、神闕、足三里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
6月5-7日 督脈:大椎、脾俞、心俞、命門 任脈:神闕、關元、足三里、勞宮
夏至(夏天到了“至”到的意思)
6月21-22日 督脈:大椎、至陽、命門 任脈:膻中、關元、神闕、巨闕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未最熱)
7月6-8日 督脈:大椎、腎俞、心俞 任脈:神闕、關元、膻中、湧泉、合谷
大暑(大暑是最熱時節)
7月22-24日 督脈:大椎、腎俞、心俞 任脈:神闕、關元、膻中、湧泉、合谷
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8月7-9日 督脈:大椎、腎俞、脾俞 任脈:關元、神闕、中脘、章門、太白
處暑(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
8月22-24日 督脈:大椎、腎俞、心俞 任脈:神闕、關元、膻中、湧泉、合谷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9月7-9日 督脈:大椎、肺腧、腎俞、脾俞 任脈:關元、神闕、足三里、中府
秋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9月22-24日 督脈:大椎、肺腧、大腸俞、腎俞 任脈:關元、神闕、天樞、足三里、合谷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
10月8-9日 督脈:大椎、肺腧、腎俞、八髎 任脈:神闕、關元、太淵、足三里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10月23-24日 督脈:大椎、脾俞、腎俞 任脈:湧泉、關元、神闕、膻中
立冬(為冬季的開始)
11月7-8日 督脈:大椎、腎俞、京門 任脈:湧泉、神闕、關元
小雪(開始降雪,小表降雪的程度 )
11月22-23日 督脈:大椎、至陽、腎俞、心俞 任脈:湧泉、關元、神闕、膻中
大雪(開始降雪,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12月6-8日 督脈:大椎、至陽、腎俞、心俞 任脈:湧泉、關元、神闕、膻中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
12月21-23日 督脈:大椎、腎俞、脾俞 任脈:太溪、關元、神闕、中脘
小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未最冷)
1月5-7日 督脈:大椎、腎俞、心俞 任脈:神闕、關元、膻中
大寒(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1月20-21日 督脈:大椎、腎俞、心俞 任脈:神闕、關元、膻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