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第5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坎城當地時間5月28日晚(台北時間5月29日凌晨),第5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正式閉幕。在角逐金棕櫚大獎的20部影片中,英國老牌導演肯·羅奇的新片《風吹稻浪》最終勝出。曾執導過《21克》《愛情是狗娘》的墨西哥名導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憑藉新片《巴別塔》獲得本屆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的《回歸》獲得了包括最佳編劇和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法國本土影片《光榮歲月》的四名男主角共同成為本屆坎城影帝。評審團大獎則頒給了英國影片《紅色之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5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 外文名:The 59th Cannes Film Festival
  • 活動類別:國際電影節
  • 舉辦地點:法國坎城
  • 舉辦時間:2006年5月18 - 29日
  • 主辦單位:法國國際電影節協會
  • 評審會主席王家衛
基本簡介,獲獎名單,入圍片單,評審會名單,

基本簡介

金棕櫚大獎最終由“英倫知性導演”肯·洛奇先生的《風吹稻浪》問鼎。這位年屆古稀的老將,在過去幾十年里,曾與坎城電影節有過數度糾葛,每次均是功敗垂成。雖有兩度評審團獎及一次最佳編劇獎的犒慰,但有口皆碑的電影前輩洛奇先生,與金棕櫚的羈絆卻始終未能了結。今朝笑到最後,老人家終償夙願。
風吹稻浪》以20世紀20年代英國政府與愛爾蘭之間的衝突為背景,通過三位青年的不同際遇,再現了當地人值此特殊歷史階段的真實經歷。哥哥為“祖國的大一統”,不惜放棄醫生這份極有前途的職業;而弟弟卻全身心投入獨立的革命浪潮,與英國侵略者對抗到底;戰爭的最終代價是親情破滅,除去永恆的創傷,人類一無所獲。
肯·洛奇雖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卻以完全中立的姿態,平靜講述了這樣一齣悲劇。雖有被好事娛記質疑“涉嫌叛國”的插曲,但影片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嚴肅寫實的風格,還是讓懇切的攝製初衷與厚重的人文關懷不言自明。
繼去年法國導演麥可·漢尼克折桂最佳導演獎後,今年,法蘭西本土勢力再接再厲、更進一步——同樣涉及戰爭內容的電影《弗朗德勒》榮膺評審會大獎。與正面描繪戰爭對人性摧殘的《風吹稻浪》南轅北轍,《弗朗德勒》通過一場絕戀,以戰爭後方為主要著眼點,通過等待離人還鄉的女性無助的心路歷程,闡釋戰爭的殘酷。當歷盡戰火洗禮而完全判若兩人的丈夫再次回到她身邊時,這對情侶才意識到彼此的改變已無法挽回。同樣的悲劇,同樣的反戰,兩項大獎的得主殊途同歸。
在亞洲電影青黃不接的斷檔境地里,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王家衛,以純熟的太極技法,完成了對歐洲電影人的致敬。英國影評界在票選“20世紀十位最偉大導演”時,曾將王家衛排在黑澤明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等大師之前,墨鏡老王則以“還英國巨匠一個公道”的身體力行,回饋了大不列顛。
至於東道主法國,血脈里沉澱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祖訓的王老師,自然不會怠慢。儘管《弗朗德勒》的脫穎而出不乏過譽之嫌,但評審會大獎這個名目仍顯得十分靠譜——既對得起高傲的法國人民,又讓挑剔的媒體無法過分指責。福茂先生肯定在偷著樂:邀請老王做客,真乃明智之舉。
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雙贏、乃至多贏,是一項各大電影節或電影獎的不可能的任務。不過,王家衛在這方面算是做得巧奪天工。既然成全了一位大師(肯·洛奇),那么,另一位該如何安撫呢?
“伊比利亞電影之神”佩德羅·阿莫多瓦執導的《回歸》,獲得最佳編劇和影后兩項大獎。眾所周知,自編自導是阿莫多瓦的招牌動作,當年在奧斯卡上,老瓦斬獲的便是一尊最佳原創劇本的小金人(《對她說》),於是,此番的最佳編劇獎,堪稱順理成章。
但創造了高達3.6的綜合評分(4分滿)的《回歸》,若僅以劇本獎對付,未免草菅人命。所以,影后殊榮便呼之欲出。本來,阿莫多瓦就是女權電影的資深“黨代表”,而《回歸》則迎來了卡門·莫拉佩內洛普·克魯茲等六位“阿莫多瓦御用女優”的集體回歸,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與其艱難取捨,不如一蹴而就。何況,歐洲人在並列獲獎方面早就頗有心得——《八美千嬌》在柏林電影節和歐洲電影獎上,實現過“八女同台”的領獎盛況;《時時刻刻》的三代好萊塢演技女星也曾攜手封后柏林。因此,《回歸》的六位女演員重演上述光景,便不足為奇了。
再來看影帝部門。我事前預測的五位候選中,法國演員占據三席:布諾瓦·邁奇梅爾(《查理的意見》)、努里·比格·錫蘭(《氣候》)、薩米·布阿吉亞(《光榮歲月》)。之所以有如是結論,原因在於金棕櫚獎、評審會大獎、最佳導演獎上,東道主的機會不大(當時沒料到爭議作品《弗朗德勒》“勇奪”評審會大獎),自然要在表演獎上多分些羹。果然,影帝最終由《光榮歲月》的薩米·布阿吉亞等五位男星集體勝出,與《回歸》的六大女優相映成趣,再次證明了歐洲演員的表演水平,以及亞洲導演的操作功力——王家衛將“見者有份”原則發揮得登峰造極,令人感服。
還差誰沒照顧到呢?眾所周知,好萊塢。
墨西哥出品、好萊塢招安的青年才俊——亞歷桑德羅·岡薩萊斯·伊納里圖執導的群戲《通天塔》贏得最佳導演獎。這位出身中美洲的後起之秀,自成名作《愛情是狗娘》起,便擅長以平行故事錯綜交織的形式,通過出場人物間細枝末節的連帶關係,完成支流匯總,令人恍然大悟,進而升華主題、鐫刻人性。
這次的《通天塔》,搭檔上屆坎城最佳編劇獎得主吉列莫·阿里加(《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奉獻了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役所廣司、蓋爾·加西亞·伯納爾四大實力派飆戲的盛宴。無論精妙絕倫的劇本,抑或火花四散的演技,都值得相應獎項的肯定。參考上述分配結果,最好的辦法便是表彰導演伊納里圖。此君完美調度了故事、演員這兩把利刃,使之有力整合,刺向一點,入木三分。
評審團獎的歸屬亦具匠心。《紅色之路》雖是英國電影,但女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卻是奧斯卡獎得主(去年,憑設計精巧的小品《美國異教徒》榮膺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紅色之路》的驚悚題材並不符合坎城的一貫審美,但必須指出,該片是女導演阿諾德講述女性故事的長片處女作。由是,評審團獎選擇《紅色之路》,實際上在歐洲與好萊塢之間、突破與保守之間、男權與女權之間、成就大師與發現新人之間,找到了平衡點。怎么能讓人不為王家衛喝彩呢!
綜上所述,故事在“多贏”的局面中圓滿謝幕。王家衛主席以優雅、唯美的方式,溫柔、輕巧的手腕,通過獲獎作品的反戰屬性與頒獎方式的多贏策略這兩個方面,構建了“和諧電影節”。換言之,第59屆坎城電影節本身就是一部電影——一部為數不多的王家衛執導的皆大歡喜的作品。

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者
金棕櫚獎
風吹稻浪》(英國)
評審會大獎
弗朗德勒》(法國)
評審團獎
紅色之路》(英國)
最佳導演獎
最佳男演員獎
最佳女演員獎
最佳編劇獎
阿爾莫多瓦《回歸》(西班牙)
最佳金攝影機獎
《布達佩斯島》
短片部分金棕櫚獎
《sniffer》導演:Bobbie Peers(挪威)
費比西獎
氣候》(土耳其)
巴拉圭樹吊床》(巴拉圭)
《BUG》(英國)
“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
江城夏日》導演:王超(中國)

入圍片單

影片名稱
導演
國別
回歸
西班牙
英國
盧卡斯·貝爾沃
法國
法國
阿德里安·卡埃塔諾
阿根廷
氣候
法國/土耳其
美國
《三月的青年》
派德羅·柯斯塔
葡萄牙
墨西哥/西班牙/美國
布魯諾·杜蒙
法國
《查理的意見》
妮科·加西亞
法國
戈薩維埃·吉亞諾里
法國
通天塔
美國
《黃昏中的燈光》
芬蘭
美國
美國
法國/愛爾蘭/英國
義大利
義大利
托尼·加特利弗
法國

評審會名單

王家衛(主席)、章子怡、盧西亞·馬特爾(Lucrecia Martel)、海倫娜·邦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莫妮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伊利亞·蘇雷曼(Elia Suleiman)、帕特利斯·勒孔特(Patrice Leconte)、塞繆爾·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蒂姆·拉夫(Tim Rot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