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系下界

第四系下界(bottom demarcation of Quaternary)即上新統與更新統界線。1948年第18屆國際地質大會確定以真馬、真牛、真象的出現為標誌,劃分上新統與更新統的界線。陸相地層以歐洲維拉弗朗層,海相以卡拉布裡層的底界作為第四系的下界。當時中國學者將泥河灣層與維拉弗朗層對比,認為其底部為第四系下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四系下界
  • 外文名:bottom demarcation of Quaternary
  • 解釋:上新統與更新統界線
  • 時間:1948年
1959年,利基(L.S.B.Leakey)等人根據東非人(鮑氏南猿)地層的同位素年齡測定結果,認為第四紀下限應為距今175萬年。此後不同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劃分方案,有的甚至提出超過300萬年的數據。1982年第11屆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大會建議以義大利弗利卡剖面開始出現寒冷種爬行翼花介(Cytheropteron testudo)的層位作為更新統與上新統的分界,其地質年齡為距今約170萬年。以後,對中國黃土的研究表明,距今260萬年左右,全球氣候發生明顯變化,黃土堆積加速,國內外許多學者主張以此作為第四紀的下限,但尚未經國際第四紀聯合會大會的確認。中國多以距今260萬年作為更新世的下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