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循證中醫藥學國際論壇

第二屆循證中醫藥學國際論壇

4月21日至23日,“第二屆循證中醫藥學國際論壇”在杭州成功舉行。論壇以“中醫藥防治感染病·優勢與證據”為主題,來自中國、英國、義大利、韓國等多個國家從事循證醫學、中醫藥研究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200餘人參加。

本次論壇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天津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義大利國立衛生研究院、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臨床藥理分會、內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承辦。會議還舉辦了中藥防治感染性疾病臨床指南制定研討會、中醫藥臨床評價青年學者論壇、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專題研討會和循證醫學與臨床實踐培訓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二屆循證中醫藥學國際論壇
  • 地點:杭州
開幕式致辭,專家共識,資料庫發布,

開幕式致辭

大會主席,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張伯禮院士,國家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中國循證醫學中心奠基人李幼平教授出席大會並做主題報告。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中藥注射劑產學研合作組織主席任德權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劉平副秘書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邱岳處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主任委員孫塑倫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臨床藥理分會主任委員胡鏡清教授、義大利國立衛生研究院Alice女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卞兆祥教授,牛津大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陳錚明教授及其他專家一併啟動了中醫藥臨床證據資料庫。天津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臨床藥理分會秘書長張俊華主持大會開幕式。

專家共識

“加強循證評價研究,為中醫藥防治感染病提供高質量臨床證據”是與會專家們的共識。中國循證醫學奠基人、WHO基本藥物目錄評審專家組及政策諮詢專家組專家李幼平教授指出,抗感染中成藥分類分級體系應與同類西藥對接,依據高質量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結果,研製臨床循證指南並修改藥品說明書,推動確有療效的中藥進入WHO基本藥物目錄。
採用國際公認的循證醫學方法來評價中醫藥的療效,用科學的語言詮釋中醫藥的作用規律,是“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藥的具體體現。大會秘書長、天津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主任張俊華指出,“中醫藥走向世界,循證醫學是重要的橋樑。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的經驗值得借鑑,我們還需要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臨床評價技術體系,推動循證中醫藥學發展”。

資料庫發布

中醫藥防治疾病的優勢要用證據來彰顯,高質量的證據產生需要科學的方法。會議發布了天津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研製的“中醫藥臨床證據資料庫”,發起了“中醫藥臨床研究價值和證據轉化效率提升(PROVER)”行動,成立了“中醫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國際委員會(CTDRIC)”。據中心主任張俊華介紹,該資料庫將對近十萬個中醫藥RCT研究進行結構化的數據提取、系統的質量評價、自動可視化數據分析以及證據分類瀏覽檢索,為中醫藥臨床試驗數據的高效和證據轉化利用奠定基礎。同時也將完成針灸臨床研究和中藥臨床安全性研究證據庫,並將發布英文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