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普查勘探大隊志1955-2005

《第三普查勘探大隊志1955-2005》是由《第三普查勘探大隊志》編撰領導小組編撰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第三普查勘探大隊志1955-2005
  • 作者:《第三普查勘探大隊志》編撰領導小組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1955-200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書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和科學分析的態度,力求客觀、公正,言必有據,秉筆直書,力求向讀者展示一份集資料性、思想性和科學性於一體的第三普查勘探大隊在鄂爾多斯盆地及其他地區進行油氣勘查的足跡和面貌。

作品目錄

封面
第三普查勘探大隊志
題詞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張耀倉題詞
中石化集團華北石油局局長、華北分公司經理 左文岐題詞
原中石化集團華北石油局黨委書記 黃篩章題詞
中石化集團華北分公司副經理 郝蜀民題詞
中石化集團華北分公司副經理 邢景寶題詞
中石化集團華北石油局副局長 王程忠題詞
原地礦部部長 宋瑞祥題詞
原全國政協委員、地礦部副部長 塞風題詞
原地礦部地副部長 陳洲其題詞
原地礦部石海局局長 楊撲題詞
原地礦部石海局長 趙復興題詞
圖片
照片附圖
五十年足跡
鄂爾多斯盆地石油普查工區轉移示意圖
鄂爾多斯盆地石油普查勘探區域示意圖
三普大隊五十年主要油氣成果示意圖
鄂爾多斯盆地地質圖
勘探戰歌
我隊三項科技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年)
1980年孫大光部長頒布的嘉獎令
1995年朱訓部長授予我隊地質找礦功勳單位
2001年中共陝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
2005年中共陝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標兵”稱號
2005年中石化集團公司授予三普離退休工作先進集體
1995年華北局授予三普’94油氣發現有功單位
1997年華北局授予三普“科技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中共鹹陽市委授予三普“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0-2001年度三普領導班子被華北局黨委評為“五好班子”
2002年華北局、華北分公司授予三普“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勘探功勳單位”
2002-2003年度三普榮獲華北局“文明單位”稱號
輝煌業績附圖
1970年由3204井隊施工的慶參井是慶陽地區第一口發現井
1970年由3006井隊施工的華參2井是隴東地區第一口發現井
1971年由1501井隊施工的吳8井是陝北地區有史以來的第一口高產井
1976年由3204井隊施工的伊深1井是三普二上內蒙的第一口發現井
自從1968年三普在天津打出地熱水開始,開發地熱已成為三普的一項支柱產業8圖為1999年在西安施工的地熱井正在試水。
2002年由4011井隊施工的大15井被中石化新星公司列為重大發現井
華北局領導視察三普基地(2004年)
2005年中石化集團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志剛到三普井隊視察
2004年中石化集團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牟書令到三普井隊視察
華北局領導在新疆與三普職工合影(2004年)
華北局領導在聽取三普班子衛作匯報(2004年)
1983年原地礦部副部長夏國治來三普視察
1995年地礦部陳洲其副部長在石海局張旭侖書記、華北局孫萬錄局長等陪同下來三普視察。
2000年原新星石油公司總經朱家甄來三普視察
2005年全國政協常委原地礦部部長宋瑞祥、副部長壽嘉華和鹹陽市市長張立勇到三普視察2號地熱站
1993年華北局局長孫萬祿到三普延川油田視察
1994年原全國政協委員、學部委員、地礦部石海局總工程師關士聰到三普視察工作
2002年新星公司副總經理局伯修到三普井隊視察工作
2001年新星公司副總經理劉福鈞來三普視察工作
1977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慰團到三普4011井隊慰問
地質301分隊野外合影(1956年)
206隊部分人員留影
年輕的地質隊員
女子洋查隊的野外生活(1958年)
1957年野外地質分隊用駱駝作為交通工具
1956年11月206隊籃球隊與伊克昭盟籃球隊賽後合影
6011井隊冒著大風沙在搬遷(1996年巴丹吉林)
化探隊野外採樣(1988年)
6011井隊鄂3井冬季施工現場(1990年)
5007井隊井場作業(1991年)
343隊施工現場(1990年)
343隊鑽機車在生產(1990年)
1987年在東京舉行中日合參井的最終報告討論會
在東京舉行的第二次報告會中我方代表做學術報告
中日合參井試油結束後中日雙方人員會餐
中日技術人員在酒會上碰杯
夏國治、賽風副部長等接見田中
1993年4月美國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地質專家采三普進行技術交流
1982年中日石油地質遙感分隊乘坐的米-8直升飛機
中日雙方技術人員進行交流
中日合參井試油後中日雙方有關人員合影
90年代以前人工下水泥固井作業
1986年4月中日合作的合參井開鑽典禮
1987年5月6011井隊施工的合參井試氣放噴,當時為單層自然產能最高的井
2005年冰島地熱專家考察三普2號地熱站
2005年哈薩克斯坦專家來三普考察
伊17井經壓裂產量提高19倍
大15井試氣放噴情景
VSP測井新技術
綜研隊研究部署井位
5007井隊夜間施工現場
井隊在陝北小油田施工
順寧小油田進行壓裂作業
341物探隊夜間收隊
先進的泥漿循環系統
泥漿攪拌器
50839HB井隊先進的操作控制系統
50839HB井隊鑽機操作平台
先進的沙漠公寓
2003年通過ISO9001:2000認證
50839井隊,95天進尺超萬米
2005年建設工程公司在塔北工區施工
機械裝備總廠製作的泥漿循環系統
第三次黨代會代表合影
三普第五次黨代會會場
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
廉政教育常抓不懈
新黨員入黨宣誓
堅持對黨員開展黨性教育
離退人員為大隊領導班子贈送對聯:“為官一任為民造福,勤政廉潔業績輝煌”(2004年)
2004年春節期間,大隊領導班子到基地進行團拜
廣泛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2005年)
大隊理論學習中心組正在組織學習
參加鹹陽市委組織的黨員“先鋒林”植樹活動
大隊主要領導深入基層檢查指導工作
書信寫作比賽獲獎
2001年,大隊領導成員與新疆職工共度春節
改善離退人員活動環境,與社區共同修建了老年活動中心。(2004年)
“獻身地質事業光榮”,老一輩三普人作出了榜樣,三普大隊為周喚民同志舉辦地質工作50年座談會
構築“大三普”理念,三普與上市公司和局專業公司原三普人進行新春茶話會(2004年)
大隊班子經常向離退幹部職工通報全隊工作
1961年的三普一線職工
1959年,地質隊員在內蒙古大青山腳下
王樹德隊長在職代會上作報告(1960年)
機關幹部義務勞動(1957年)
1958年女子詳查隊在鄂托克旗
井場歸來
安全教育在井隊
鑽台上
地震隊野外作業
2004年三普鑽井會議
井然有序的井隊施工現場
地熱培訓班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野外一線井隊的規範化管理
職工風貌
2003年三普隊伍在華北局鄂北工區運動會上
與基層單位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
沙漠公寓休息室
領獎台上的三普人
2004年職代會
1963年4月二區隊先進生產者合影
三普代表隊參加華北局體育運動會
1977年“於無聲處”劇照
為職工進行體檢
1961年三普召開了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
我隊女職工賈麥玲被評為地礦部勞動模範。
職代會上,大隊表彰先進個人
在西南局參加第二屆石油杯職工運動會(1988年)
一線職工開展籃球比賽
2004年三普元宵晚會
局領導對困難職工進行慰問(2003年)
工會組織職工外出旅遊
2004年6月,三普成功承辦了鄂北工區“大漠放歌”民眾性歌曲演唱活動
建黨80周年之際,三普大隊舉辦了演唱會
賽場雄姿
2003年9月鄂北工區運動會上,三普參賽隊伍取得了拔河第一名
三普大隊成功承辦了華北局第20屆職工運動會
1960年大隊共青團首次召開代表大會
1984年三普地質隊組織集體婚禮
1995年三普共青團第八次團員代表大會
1996年張德著被團鹹陽市委授予十傑青年稱號
大隊團委組織節目在華北局演出
賈海珍獲華北局兩屆十傑青年
一線的青年突擊隊
2003年三普組織離退休人員到鄂北工區參觀考察
舉辦暑期青少年書畫展
離退休人員進行門球比賽
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
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合唱比賽
離退人員自己編排文藝節目
三普離退人員太極拳分會(2005年)
漂亮的花園
2003年小區通上了天然氣
花園式居住區獎牌
中區基地
快樂的孩子們
華北局系統內物業人員來三普基地參觀(2003年)
東區基地
凡例
《第三普查勘探大隊志》編撰領導小組
《第三普查勘探大隊志》主要編撰人員
參加部分章節編撰人員
目錄
第一篇 五十年的歷程
第一章 概況
第一節 大隊組建與發展
第二節 自然地理概況
第二章 勘查歷程
第一節 由點到面,區域展開(1955-1960年)
第二節 解剖志丹——麒麟溝重磁力異常帶(1961-1963年)
第三節 多路探索,尋找後備基地(1964-1968年)
第四節 突破慶、華、吳,參加石油大會戰(1969-1975年)
第五節 二輪石油普查,再上內蒙(1976-1992年)
第六節 全面走向市場 艱苦二次創業(1993-2004年)
第二篇 石油與天然氣的勘查與發現
第一章 鄂爾多斯盆地的區域地質背景
第一節 沉積特徵
第二節 區域構造特徵
第二章 盆地油氣勘查與發現
第一節 三普建隊前盆地油氣勘查簡況
第二節 勘查與發現
第三篇 油氣地質科學技術
第一章 地質科學研究
第一節 艱苦創業(1955-1960年)
第二節 不斷探索(1961-1968年)
第三節 突破慶、華、吳,科技鑄輝煌(1969-1975年)
第四節 二輪普查,開拓攻堅(1976-1995年)
第五節 與時俱進創新發展(1996-2004年)
第六節 地質科技成果
第二章 油氣地質、實驗技術
第一節 實驗室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發揮專業優勢,做地質工作的“顯微鏡”和“望遠鏡”
第三節 科學管理、苦幹善乾,形成了三普特色的實驗室
第四節 主要成果
第三章 油氣化探技術
第一節 油氣化探隊伍的創建
第二節 堅持探索、奮發前進、求實創新
第三節 化探工作結碩果
第四篇 油氣物探
第一章 物探隊組成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物探隊組織結構
第二章 設備
第一節 地震儀器設備
第二節 資料處理及解釋設備
第三節 附屬設備
第三章 生產技術管理及技術方法
第一節 生產技術管理系統
第二節 生產技術管理
第三節 生產技術方法
第四章 生產技術管理實踐
第一節 一上汾渭盆地(1966-1967年)
第二節 北上河套工區(1967-1969年)
第三節 “打回老家去”突破慶、華、吳(1969-1971年)
第四節 二上汾渭盆地(1972年-1975年)
第五節 鄂爾多斯盆地北部油氣普查(1975年-1992年)
第六節 走向市場
第五章 綜合研究工作
第一節 機構演變
第二節 概況
第三節 研究內容
第四節 綜合研究成果
第六章 科技進步
第一節 科技發展歷程
第二節 地震技術方法試驗
第三節 科技成果
第七章 中日合作
第一節 中日合作概況
第二節 中日合作進程
第三節 中日合作主要成果
第五篇 油氣、地熱鑽井工程
第一章 隊伍初創(1955-1964年)
第一節 始於手搖鑽和KAM-500鑽機(1956-1959年)
第二節 石油鑽井起步(1960-1964年)
第二章 艱苦奉獻(1965-1975年)
第一節 克服困難打深打快(1965-1968年)
第二節 突破慶(陽)華(池)迎會戰,攻克吳旗大奉獻(1969-1972年)
第三節 渭深10井榮獲國家獎(1973-1975年)
第三章 二輪普查(1976-1996年)
第一節 科學鑽井的興起(1976-1992年)
第三節 區域鑽探的甩開(1977-1996年)
第三節 中日合作參數井(1985-1987年)
第四節 科技攻關(1991-1995年)
第四章 淺油層勘探開發中的鑽井工程(1985-1996年)
第一節 牛武—英旺探區(1986-1989年)
第二節 延川探採區(1989年)
第三節 安塞探採區(1993-1994年)
第四節 環縣探採區(1993-1994年)
第五節 順寧油田(1995-1996年)
第五章 走向市場的鑽井工程(1985-2002年)
第一節 初步走向市場(1985-1992年)
第二節 進入陝北油氣市場(1990-2002年)
第三節 開拓新疆鑽井工程市場(1996-2001年)
第六章 三上鄂北出大氣,南油新貢獻(1999-2005年)
第一節 探索氣田新靶區,當尖兵,受錘鍊(1999-2001年)
第二節 認清形勢,順應改革(2001年)
第三節 整修老設備,打出重大發現井,獲功勳隊殊榮(2002-2003年)
第四節 狠抓管理穩步增長(2003年)
第五節 在安全優質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004年)
第六節 鑽井水平整體提高,業績名列前茅(2005年)
第七章 地熱開發(1968-2005年)
第一節 初創階段(1968-1974年)
第二節 起步階段(1985-1988年)
第三節 發展階段(1994-2000年)
第四節 拓寬地區和領域階段(2001-2003年)
第五節 探索地熱產業發展新途徑(2004-2005年)
第八章 石油鑽井地質
第一節 淺井錄井
第二節 中深井錄井
第三節 深井錄井
第四節 油田勘探開發錄井
第五節 天然氣探井錄井
第六篇 油氣田地面建設工程
第一章 塔北“鑽前”,星星之火(1997-2000年)
第二章 組建公司,拓寬項目(2001-2002年)
第三章 堅守新疆,持續做貢獻(2003-2005年)
第四章 返回“老家”,建設鄂爾多斯(2003-2005年)
第七篇 井下作業
第一章 地球物理測井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測井隊發展歷程
第二章 固井工程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固井技術的進步
第三節 在實踐中成長
第三章 壓裂工程
第一節 兩次成功的實踐
第二節 組隊、練兵
第三節 壓裂設備及工藝
第四節 走向市場創輝煌
第四章 試油工程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發展歷程
第五章 修井工程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修井技術
第八篇 油田開發
第一章 油田勘探開發項目的立項
第二章 牛武—英旺探區
第一節 鑽探成果
第二節 油氣化探試驗
第三節 壓裂與試采
第三章 延川開發區
第一節 青坪川開採區(關莊油田)
第二節 儲量計算
第四章 安塞工區
第一節 高橋勘探點
第二節 坪橋採油點
第五章 環縣城東溝採油區塊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儲量計算
第六章 順寧油田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注水開發
第三節 開發隊伍建設
第四節 有償轉讓
第九篇 地質市場和多種經營
第一章 地質市場
第一節 地質市場管理機構
第二節 地質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章 多種經營
第一節 多種經營機構及其企業建立情況
第二節 多種經營的指導思想及管理
第三節 多經產業的形成與發展
第十篇 基地建設與物業管理
第一章 基地建設
第一節 四塊基地
第二節 農副業生產
第二章 職工生活
第一節 職工的野外生活
第二節 食堂工作
第三節 醫療衛生
第三章 物業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住房制度改革及住房公積金
第三節 治安保衛與家屬委員會
第四節 強化服務基地做美走向市場
第十一篇 管理工作
第一章 生產管理
第一節 機構與生產組織工作
第二節 各項生產任務的下達
第三節 生產任務的平衡與調度
第四節 生產調度的日常工作
第五節 管理體系國際標準認證
第二章 安全、健康、環保
第一節 機構和職責
第二節 安全管理的經常性工作
第三節 HSE管理體系
第四節 事故與案例
第三章 勞動人事工資
第一節 機構、隊伍、工資、晉級、管理
第二節 專業技術職稱考核、評定、聘任工作
第三節 社會保險
第四章 計畫財務審計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計畫管理
第三節 獎勵制度和經濟責任制
第四節 財務與會計
第五節 審計
第六節 統計與定額
第七節 財務稅收大檢查
第五章 物資設備管理
第一節 物資管理
第二節 設備管理
第三節 鑽井設備的技術改造
第四節 紅旗設備競賽
第五節 歷年主要生產、科研設備增減及更新
第六節 機械修配與管材加工
第七節 汽車運輸
第六章 資料、檔案、情報、圖書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資料與檔案
第三節 科技情報與圖書
第七章 教育與培訓
第一節 教育機構的演變
第二節 普通教育
第三節 職工教育培訓的內容及形式
第八章 離退休人員管理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離退休人員管理
第三節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活躍離退休職工文體生活
第九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獎勵與處分
第十章 石油學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學會的主要活動
第十二篇 黨群工作
第一章 黨群系統工作機構
第二章 黨的建設
第一節 黨的組織結構與歷次黨的代表大會
第二節 幹部與黨員教育工作
第三節 黨員管理
第四節 黨的組織發展工作
第五節 幹部管理工作
第三章 宣傳、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節 宣傳、思想工作的形式
第二節 宣傳、思想工作的內容
第三節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第四節 通訊報導與通訊員隊伍建設
第五節 政工職稱評定
第四章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組織領導機構
第二節 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第三節 企業文化建設
第五章 紀檢、監察工作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紀檢、監察各個時期的主要工作
第六章 工會工作
第一節 組織工作
第二節 職代會和工代會
第三節 民主管理參政議政
第四節 社會主義勞動競賽
第五節 建設“職工之家”活動
第六節 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勞動契約
第七節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第八節 女工工作
第九節 文體活動
第十節 職工教育工作
第十一節 工會財務管理
第七章 共青團工作
第一節 組織機構演變及歷屆團代會
第二節 團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
第三節 對青年開展思想道德和文化技術教育
第四節 適合青年特點開展活動
第五節 文體活動
第十三篇 隊伍體制的沿革
第一章 隊伍機構與領導班子
第一節 領導機關及隸屬關係
第二節 三普大隊名稱演變
第三節 大隊歷屆黨政領導班子組成情況
第四節 組織機構及所轄基層單位
第二章 領導體制的沿革
第三章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經濟體制改革的第一階段(1985-1992年)
第二節 經濟體制改革的第二階段(1993-1996年)
第三節 經濟體制改革的第三階段(1997年以後)
附錄:
一、光榮榜
(一)部、省級勞動模範、先進個人名錄
(二)地(市)、局級勞動模範、先進個人名錄
(三)局級及其以上先進集體名錄
二、附表
(一)副隊(處)級及其以上職務幹部名錄
(二)大隊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主任工程師、技術負責人名錄
(三)享受處級及其以上待遇離休幹部名錄
(四)獲各類高級職務任職資格人員名錄
(五)機關科室歷任領導幹部名錄
(六)基層單位(地質、綜研、井下、實驗)歷任領導幹部名錄
(七)基層單位(物探分隊)歷任領導幹部名錄
(八)基層單位(機台、井隊)歷任領導幹部名錄
(九)基層單位(車隊、測井、固井、壓裂、試采、修井、水井及指揮部)歷任領導幹部名錄
(十)基層單位(廠、站、校、公司、醫院)歷任領導幹部名錄
三、大事記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