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叢書

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叢書

《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叢書》是由華文出版社出版編著的實體書。主要收錄了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叢書
  • 作者:中國作協評獎辦公室主編,老鄉等著
  • 類別:文學
  • 頁數:197
  • 定價:¥18.00
  •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1
  • 裝幀:平裝
  • 印刷時間:2005-1-1
  • 版次:1
  • 字數:250000
  • 紙張:膠版紙
作者簡介,理解,延伸,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老鄉:1943年12月生;河南省伊川縣人。《飛天》文學月刊社編審。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會員。
1965年開始詩歌創作。著有詩集《春魂》(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老鄉詩選》(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野詩》(作家出 版社,1997)、《野詩全集》(敦煌文藝出版社,2003)。
獲獎作品有:《閃電中的花園》獲《人民文學》1994年“長沙杯”獎;《雜詩十七首》獲第七屆《十月》文學獎;《篝火的動感》獲甘肅省委、省政府第三屆敦煌文藝一等獎。

理解

魯迅於清朝光緒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生於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台門周家,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歲,使用魯迅為筆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稱為“周氏三兄弟”。魯迅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考取留日官費生,赴日本進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1904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棄醫從文(詳見《藤野先生》一文),回國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奉母命回國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等地擔任教師。

延伸

辛亥革命後,魯迅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作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1],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詩集《野草》,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 廣州圖書館前的魯迅與許廣平雕像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墳》《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

圖書目錄

老鄉的詩
評審評語
被篝火照亮的人
西照
天倫
心態一種
無題
長河落日
質感
夜宿天堂
避雨
亮夜
癲狂
凝望梨花詩人
獵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