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態

第七態

第七態(Seventh state)是物理電學中的名詞。指在宇宙的某些空間可能存在一種完全由反粒子組成的物質,這種物質稱為反物質,即物質的第七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七態
  • 外文名:Seventh state
  • 別名:反物質
  • 學科:物理學
物質第七態—— 反物質,現代科學研究,評論,各種態的特點,

物質第七態—— 反物質

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大衛·安德森通過宇宙射線的實驗,發現了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e。
1955年和1956年,美國物理學家西格里和張伯倫等人相繼發現了質子中子的反粒子——反質子反中子。後來,現代物理學又發現了反氘核和反氚核。

現代科學研究

現代科學進一步發現,在微觀物質世界裡,所有的粒子都有與之對應的反粒子存在,並在某種條件下發生粒子的轉化。這表明物質世界中存在著一種很基本的對稱性,這是自然界的一個普遍規律。
1978年歐洲物理學家利用現代科學設備分離出了反質子,並將它儲存了一段較長的時間。1979年美國科學家利用巨型氣球在35公里的高空測獲了28個反質子。這表明反粒子在巨觀物質世界和宇觀物質世界是獨立存在的。人們據此推測,在宇宙的某些空間可能存在一種完全由反粒子組成的物質,這種物質稱為反物質,即物質的第七態。

評論

將反物質列為物質存在的一種狀態是不恰當的。物質第7態應為輻射態。而就天文學觀測的結果顯示暗物質和暗能量很可能是物質存在的另外兩種未知狀態。

各種態的特點

物質是由許多分子組成的。每個分子是由若干個原子組成的。每個原子又是由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它周圍的若干個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若干個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帶正電,和電子帶的負電的電量一樣多。中子不帶電。質子華人中子的質量相差不多,都約是電子質量的1840倍。電子、質子和中子,都是人們認識的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因此又叫做“基本粒子”。已發現的基本粒子不止這三種,還有u子、介子、超子等等。已發現的基本粒子已有三百餘種,有的質量很小,有的質量相對地很大,有的帶正電,有的帶負電,有的不帶電。從分子到基本粒子,由於他們非常微小,都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所以統稱微觀粒子。常看到的以某種狀態出現的物質,都是這些粒子以很大數目聚集而成的巨觀物體。不同的狀態,實際上不過是這些微觀粒子的不同的聚集形式而已。像固態、液態、氣態就是以分子或原子為基本單元的三種不同的聚集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