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騰堡人民邦

符騰堡自由人民邦(德語:Freier Volksstaat Württemberg),是威瑪共和國時期,德意志符騰堡地區的一個邦。

1918年-1932年,1933年-1952年,

1918年-1932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的時候,德國經歷了一場充滿暴力的革命運動,而符騰堡王國卻沒有流血地從君主制順利過渡到民主共和國,其邊界和內部管理也保持不變。國王威廉二世1918年11月30日退位,隨著其新憲法與1919年的《魏瑪憲法》的陸續導入,符騰堡成為重新建立的德意志帝國所屬成員國。
當時德國魏瑪政權的政治情勢頗為動盪不安;相形之下,符騰堡的政治發展顯得連續和穩定。符騰堡州議會從1920年到1932年這三屆,每屆都完整任滿四年任期,而不像聯邦層次一樣不順利。初期社會民主黨人在符騰堡占優勢,但很快失去了他們的影響力。從1924年到1933年這段期間,保守聯盟掌控政府。儘管在德國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屢受金融危機的困擾,符騰堡州經濟發展表現得比其他各邦更好,而其首府斯圖加特也因此成為金融與文化的區域中心。

1933年-1952年

1933年納粹黨取得聯邦政權後,取消所有非納粹的政治組織。符騰堡與所有其他自由邦通通被廢除。它被併入符騰堡-霍亨佐倫大管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符騰堡轄區被美國法國軍隊占領,分割成面積較大的符騰堡-巴登(美軍占領區)與較小的符騰堡-霍亨索倫(法軍占領區)兩個新“邦”。1952年,這兩個邦與巴登合併,形成當今的巴登-符騰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