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類福音研究

《新約》的四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中,前三福音在記事次序、用字結構、內容觀點等方面,有許多共同或相似之處,和《約翰福音》有明顯差異。

聖經學者稱前三福音為符類福音或同觀福音。對這三者間的相互關係、材料來源等方面的探討,稱符類福音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符類福音研究
  • 外文名:Synoptic problem
  • 四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等
  • 差異:馬太記載耶穌降生,馬可則無
  • 重視:18世紀
  • 原因唯理主義
差異,馬可先在說,二原本說,四原本說,

差異

符類福音之間除了相同的地方外,尚有一些明顯的不同之處。如“馬太”、“路加”記載耶穌降生的故事,“馬可”則無;而“馬太”和“路加”在這段故事的內容上又各有不同,兩書提供的耶穌家譜也不一致。耶穌的語錄在“馬太”、“路加”中顯然比“馬可”多,排列次序也不一致。“馬太”把耶穌的語錄分為五組,“路加”則把多數耶穌語錄放在耶穌最後一次去耶路撒冷的途中等。
早期教父沒有研究過這些問題,奧古斯丁也只簡單地認為“馬可”是“馬太”的節略本。18世紀唯理主義興起,一些聖經學者通過文獻考證,開始重視對符類福音問題的研究;19世紀以來,曾提出各種解釋。其中較一致的意見認為,在成文的正典福音出現前,有一個口傳時期。早期基督教徒通過對耶穌故事的口傳,逐步形成較定型的底本流傳各地,符類福音中的不一致,是這些底本間差異的反映。

馬可先在說

多數學者認為《馬可福音》在四福音書中成書較早,且為“馬太”、“路加”所採用,此即“馬可先在說”。其根據如下:
馬可”共有677節,其中近600節重見於“馬太”,400餘節重見於“路加”,各占它們內容的三分之一以上。“馬可”僅有十分之一的材料未被“馬太”和“路加”採用,假設“馬可”後於“馬太”或“路加”,那就很難解釋“馬可”為什麼要刪去那么多的材料;而且在3卷福音書的相同材料中,其他2卷的排列次序往往和“馬可”一致。
在敘述某一事件的次序上,“馬太”或“路加”都時有不同於“馬可”之處,但未曾有“馬太”與“路加”一致而不同於“馬可”的情況。

二原本說

除與“馬可”一致處外,“馬太”和“路加”還有235 節相同的經文不見於“馬可”。學者們認為兩者共同採用了另一種包括耶穌語錄的代號Q(取自德文Quelle,意為根源)的材料。據古教父帕皮亞稱:“馬太用亞蘭文編輯耶穌語錄,後來被人翻譯。”但這個材料未見早期教會作家引證。
因此,有人認為它並非一個獨立的文字作品,而僅僅是一個比較固定的口傳材料,廣泛流傳於早期教會。此即“二原本說”。

四原本說

福音書之間除了三者或二者共有的材料外,“馬太”、“路加”還有各自的材料來源。如“馬太”中的300餘節(約占全書三分之一)帶有猶太色彩;“路加”中的 500餘節(約占全書二分之一)有親外邦(非猶太人)的傾向。聖經學者分別稱它們為M和L,它們也許是流傳於初期教會的口傳材料,或是作者自己獨有的。此即“四原本說”。
對這些假設尚有不同意見。20世紀以來學者們逐漸注重口傳時期的材料如何形成的研究,採用體裁考據法,把福音書中某些被認為在口傳時期已相當固定的材料,按其內容和形式分成幾種基本類型,企圖從初期教會工作的需要來說明,這些材料在形成文字底本以前的流傳和發展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某些新約學者又使用編修考據法,探索福音書作者為適應其神學觀點而對某些原始底本片斷進行編修的過程,試圖說明符類福音中異同的問題。
符類福音的研究,仍在探索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