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

笠指竹編雨帽。用竹篾或棕皮編制的遮陽擋雨的帽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笠
  • 拼音:lì
  • 部首:竹
  • 部外筆畫:5
筆畫,詳細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

筆畫

總筆畫:11
五筆86&98:TUF
倉頡:HYT
筆順編號:31431441431
四角號碼:88108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B20

詳細解釋

〈名〉
(形聲。字從竹,從立,立亦聲。“立”指“站立”、“獨立”。“竹”指“竹編”。“竹”與“立”聯合起來表示“竹編的雨帽,可以使農夫在田野中站立住”。本義:竹編雨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編制而成))
同本義,也叫“斗笠” [bamboo hat]
笠,簦無柄也。——《說文
簦謂之笠。——《廣雅
何蓑何笠。——《詩·小雅·無羊
台笠緇撮。——《詩·小雅·都人士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一回:“莊王急教避箭,左右各將大笠前遮。”
又如:笠子(箬笠);笠蓑(斗笠與蓑衣);笠轂(古代撐在兵車上的笠帽);笠檐(指笠帽周圍下覆冒出的部分)
關家禽的籠子 [bamboo cage]。如:雞笠;鴨笠
竹篾編成的笠形覆蓋物 [triangle cover]。如:笠蓋;笠覆
● 笠 lìㄌㄧˋ
◎ 用竹篾或棕皮編制的遮陽擋雨的帽子:斗(dǒu )~。竹~。草~。
◎竹篾編成的笠形覆蓋物:~蓋。~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入切,音力。《篇海》簦、笠,以竹為之。無柄曰笠,有柄曰簦。《詩·小雅》何蓑何笠。《傳》笠所以御暑。《左傳注》兵車無蓋,籩人執笠依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轂。
地名。《左傳·哀十六年》越子伐吳,吳子御之笠澤,夾水而陳。《水經注》笠澤在吳南松江左右。

說文解字

【卷五】【竹部】笠
簦無柄也,從竹立聲,力入切

《漢語大詞典》

解析
笠1 [lì ㄌㄧˋ]
[《廣韻》力入切,入緝,來。]
1.笠帽,用竹篾、箬葉或棕皮等編成,可以御暑,亦可御雨。《詩·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 毛 傳:“笠所以御暑。”《詩·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台笠緇撮。” 毛 傳:“笠所以御雨。”《國語·越語上》:“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靈運 好戴曲柄笠, 孔隱士 謂曰:‘卿欲希心高遠,何不能遺曲葢之貌。’ 謝荅 曰:‘將不畏影者,未能忘懷。’”《紅樓夢》第四五回:“ 寶玉 一面說,一面摘了笠,脫了蓑,一手舉起燈來,一手遮著燈兒,向 黛玉 臉上照了一照,覷著瞧了一瞧,笑道:‘今兒氣色好了些。’”2.方言。關家禽的籠子。梁啓超《中國外交方針私議》九:“及其既入笠,從而招之,則永世不能以自拔。”如:雞笠;鴨笠。
詞組
笠子箬笠。 唐 李白 《戲贈杜甫》詩:“ 飯顆山 頭逢 杜甫 ,頭戴笠子日卓午。” 清 周亮工 《南溪陳克興以所著詩文見示賦此奉贈》:“青霞笠子白雲裳,敗硯殘書意莫當。”
【笠冠簑袂】戴竹笠,穿蓑衣。泛指漁家裝束。《憩園詞話》卷三引 清 湯雨生 《明月生南浦》詞序:“風日佳時,往往吟嘯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嘗為天械所拘也。”
笠蓑】斗笠與蓑衣。借指勞動人民。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乃粒》:“紈絝之子,以赭衣視笠蓑。”
【笠澤】1.即 松江 。《左傳·哀公十七年》:“三月, 越 子伐 吳 , 吳 子御之 笠澤 。” 唐 陸廣微 《吳地記》:“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澤 ……其江之源,連線 太湖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其嗣主 夫差 日講武於 長洲 ,彼勇將 伍員 時耀兵於 笠澤 。”參見“ 松江 ”。2.指 太湖 。 清 方文 《毘陵與何次德同舟至吳門》詩:“將歸 笠澤 買 吳 舠,畫舫青簾過驛橋。” 清 趙翼 《讀史》詩之一:“ 范蠡 既霸 越 ,一舸 笠澤 中,手挾 西施四大美人之一 去,同泛煙蒙蒙。”
【笠澤老翁】見“笠澤翁”。
【笠澤翁】亦稱“ 笠澤老翁 ”。
宋 代詩人陸游別號。 宋 陸游 《江頭十日雨》詩:“可憐 笠澤翁 ,百憂集雙鬢。” 宋 陸游 《雨後極涼料簡篋中舊書有感》詩:“ 笠澤老翁 病甦醒,欣然起理西齋書。”
笠轂】1.古代撐在兵車上的笠帽。《左傳·宣公四年》:“伯棼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又射,汏輈,以貫笠轂。”杜預註:“兵車無蓋,尊者則邊人執笠,依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轂。此言箭過車轅及王之蓋。”2.借指兵車。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居笠轂而掌兵,出 蘭池 而典午。”
笠檐】指笠帽周圍下覆冒出的部分。 唐陸龜蒙《晚渡》詩:“各樣蓮船逗村去,笠檐蓑袂有殘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