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黃工藝

竹黃工藝

竹黃工藝是以大型的南竹為材料,將新鮮的竹黃片,經過水煮、晾乾、壓平等工序,然後貼到各種形狀的器物上。竹黃淺黃色,色澤光潤,類似象牙,又有“文竹”、“貼黃”、“翻黃”等稱。

竹黃工藝的歷史並不久遠,始創於湖南邵陽地區,製成的器物有匣、盒、盤、文具等。器物表面呈鵝黃色,清淡幽雅,大多為光素,很少有紋飾。清代時,浙江一帶有人到湖南經商或遊覽,看見這種工藝製品,有的還得到親朋的饋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黃工藝
  • 顏色:淺黃色,色澤光潤。
  • 別名:“文竹”
  • 竹黃:即竹的內皮
簡介,顏色,別名,製作,工序,選料,歷史,用途,流傳,藥用價值,藥性,來源,作用,簡介,性質與用途,

簡介

顏色

竹黃即竹的內皮,淺黃色,色澤光潤。

別名

類似象牙,又有“文竹”、“貼黃”、“翻黃”等稱。

製作

工序

它是以大型的南竹為材料,將新鮮的竹黃片,經過水煮、晾乾、壓平等工序,然後貼到各種形狀的器物上。

選料

通常是以木做胎,所用的木料有楠木、柏木、杉木、檀香木、紅木、烏木和黃楊木等。尤其是黃楊木,其色澤與竹黃近似,質地細膩,是上等的珍貴原料。一般先用這些木料做成各種形狀的器物,然後在器物的表面貼上竹黃,有的因為裝飾紋樣的需要,要貼上兩至三層竹黃。所刻紋飾有彩花如意、方夔、連瓣勾蓮、回紋、雷紋、蟬羽紋、山水人物和花鳥等,銜接緊密,接榫斗角,毫無榫跡,被譽為“天衣無縫”,其紋飾精巧美觀,宛若天然而成。

歷史

用途

竹黃工藝的歷史並不久遠,始創於湖南邵陽地區,製成的器物有匣、盒、盤、文具等。器物表面呈鵝黃色,清淡幽雅,大多為光素,很少有紋飾。

流傳

清代時,浙江一帶有人到湖南經商或遊覽,看見這種工藝製品,有的還得到親朋的饋贈。他們覺得此種器皿既清雅又實用,於是召集了一些人去學習,同時也買回一些器物作為樣品進行試做。在製作過程中,嘉定竹人將學來的貼黃技術加以改進,在器物貼黃的表層輔以精美的紋飾,使之完全藝術化。自此,竹黃工藝的聲譽日漸提高。後來,嘉定的竹黃製作品種越來越多,紋飾也越來越精麗豐富,工藝技術水平遠遠超過了湖南邵陽地區。到清代中期時,竹黃工藝發展迅速,已不僅是湖南邵陽、浙江嘉定兩地生產,浙江黃岩、四川江安和福建上杭亦開始以製作貼黃而著稱了。

藥用價值

藥性

竹黃的藥用介紹:釋名:竹膏。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小兒驚風發熱。用竹黃二錢、雄黃、牽牛(研末)各一錢,共研勻,加麵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至五丸,薄荷湯送下發
藥材描述
拼音: ZHU HUANG
拉丁: Stroma Shiraiae
別名: 淡竹黃、竹三七、血三七、竹參、天竹花、淡竹花、竹花、赤糰子、淡菊花
藥用部位: 真菌竹黃的子座
產地: 四川、安徽、江蘇、浙江
採收: 清明前後採下。
加工: 曬乾。
藥性: 溫
藥味: 淡
歸經: 歸肺、肝經
功能: 化痰止咳,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咳嗽痰多,百日咳,小兒驚風,風濕痹痛,四肢麻木,白帶過多,胃痛,牙痛,跌打損傷。
毒性: 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酒浸敷。
禁忌: 孕婦禁用。服藥期間忌食蘿蔔、酸辣。

來源

藥材性狀: 子座瘤狀,略呈橢圓形或紡錘形,長1.5~4cm,直徑1~2cm。背面隆起,由不規則橫溝,基部凹陷,常有殘留竹竿。表面粉紅色,有細密紋理。質疏鬆,易折斷,斷面略扇形,外層粉紅色,內層色淺。氣特異,味淡。
藥材來源
植物名: 竹黃
拉丁: 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
科名: 肉座菌科
屬名: 竹黃屬
形態描述: 子座呈不規則瘤狀,早期白色,後變粉紅色,表面初期光滑,後期幼龜裂,肉質,漸變為木栓質,長1.5~4厘米,寬1~2.5厘米。子囊殼近球形,埋生於子座內。子囊孢子單行排列,長方形至梭形,兩端尖銳,有縱橫隔膜,無色,聚多時呈黃色。
生態環境: 多生於剛竹屬、莿竹屬即將衰敗的竹林中。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飲片
飲片名: 竹黃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曬乾。
飲片性狀: 呈橢圓形或紡錘形,長1.5~4厘米,直徑1~2厘米。背面隆起,有不規則橫溝,基部凹陷,常有殘留竹竿。表面粉紅色,有細密紋理。質疏鬆,易折斷,端面略呈扇形,外層粉紅色,內層色淺。氣特異,味淡。

作用

簡介

炮製作用: 本品用於化痰止咳,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又名竹花、天竹花、淡竹花、竹繭、赤糰子、竹赤糰子、竹赤斑菌、竹參、竹三七、血三七等屬於真菌界、子囊菌亞門、核菌綱、肉座菌目、肉座菌科、竹黃屬真菌。

性質與用途

多生於衰敗或即將衰敗的竹林中,它的主要寄主為箭竹屬(Fargesia FI′anch)和短穗竹屬舊rachystachyum)植物,短穗竹(B.densiflorum)及其變種毛環短穗竹(var.。illosum)是其最重要的寄主,其寄生率最高,產量最大。
子座小,長1-4.5cm ,寬1-2.5cm,形狀不規則,多呈瘤狀。初期色淡,後期粉紅色,龜裂。內部粉紅色,肉質,後成木拴質。
比較廣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區,如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國外僅見分布於日本的記載。
化學分析表明,竹黃中含有多種單體化合物。王景祥等人從福建仙遊縣出產的竹黃中,經醇提、矽膠柱層析分離等技術,分離鑑定了4種晶體,分別是甘露醇、硬脂酸、竹紅菌甲素(hypocrelline A,HA)、竹紅菌乙素(hypocrelline B,HB)。
我國民間作為藥用,治療虛寒胃疼、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跌打損傷和筋骨酸痛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