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胡

竹筒胡,壯族弓拉弦鳴樂器。壯語稱冉拜,“冉”為胡琴統稱,“拜”為竹筒,意即用竹筒製成的胡琴。漢族稱竹筒胡。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西林、田林、百色、樂業、凌雲、田陽、田東、那坡、德保和雲南省富寧縣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筒胡
  • 弓長:60厘米
  • 面徑:8厘米
  • 筒長:15厘米
竹筒胡
形制與二胡相似(圖)。琴筒竹製,多採用一截一端帶有竹節的毛竹筒製成,筒長15厘米,筒前口蒙以桐木薄板或老筍殼,面徑8厘米,筒後端為竹節,節隔上鏤空雕以五角星或梅花形音窗,也有的在筒身一側開一圓形出音孔。琴桿竹或木製,全長70厘米,木製者多用紅椿木等硬雜木製作,上端琴頭常雕刻以鳥雀為飾,下方橫設二軸,置軸部位呈方柱形。弦軸用黃楊木或硬雜木製,軸長15厘米,軸柄呈紡槌形,外表刻有直條瓣紋,置軸方向與琴筒平行。琴桿呈圓柱形,上粗下細,中部設有絲弦千斤,下端裝入琴筒中並外露系弦。面板中央置竹或木製空心琴馬,張以兩條絲弦或鋼絲弦。琴弓用細竹拴以馬尾而成,弓長60厘米。
演奏時採用坐姿,將琴筒置於左腿上,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按弦,右手執馬尾弓,弓毛夾於兩弦間沾松香拉奏。竹筒胡常按五度關係定弦為a、e1或d1、a1,合奏音域有兩個八度,伴奏只用一個把位。發音堅實,音色渾厚,猶如中音板胡。可用於合奏或伴奏,較少作為獨奏樂器使用,是壯族“八音”樂隊合奏和壯劇伴奏的常用樂器。所奏樂曲與馬骨胡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