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高會

竹林高會,高麗王朝時期重要的文學團體。出現於12世紀末期。成員有李仁老、林椿、吳世才、李湛之、皇甫抗、趙通、鹹淳等7人。高麗王朝重文輕武,文武大臣之間矛盾很深,武人備受壓抑。至毅宗時鬥爭激化,1170年終於發生了以鄭仲夫為首的武臣之亂, 放逐毅宗,殺戮文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不少有才能的文人被趕出政治舞台。他們組織起一些文人小團體,詩酒酬唱,發泄不滿,作消極反抗。“竹林高會”就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個。他們崇尚中國文風,推崇晉代陶淵明、唐代杜甫、宋代蘇東坡的詩作,讚賞唐代韓愈的古文。他們躲進深山,過隱居生活,以中國“江左七賢”自比,自稱“海左七賢”,組織“竹林高會”, 經常聚會。他們的作品,一般都具有現實主義色彩,較能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疾苦。他們的作品主要是詩歌,以李仁老、林椿、吳世才最有名。這些人中有不少是武臣之亂時死裡逃生的人物。林椿全家遭禍,隻身逃難。他的《次友人韻》: “科第未消羅隱恨,離騷空寄屈平哀。”吳世才的《病目》:“老與病相隨,窮年一布衣,玄花多掩映,紫石少光輝。”表現了對當政者憤恨不平的情緒。由於他們憎惡武人專政,而又接觸了下層生活,故能對現實採取批判態度。但有些詩流露出逃避現實的隱逸思想。李仁老善古文,精書法,有《破閒集》傳世;吳世才的《戟岩》被譽為名詩;林椿的詩作《蕭寺》最為著稱,並有小說《麴醇傳》、《孔方傳》傳世。“竹林高會”詩人們的創作對此後的朝鮮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