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處(雲南民間名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竹林深處是一首雲南葫蘆絲名曲,由龔全國填詞、楊正璽譜曲,創作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樂曲根據流行於雲南德宏地區的《葫蘆簫調》創作。傣族小卜冒(小伙子)多在夜間“串姑娘” (談戀愛)時演奏《葫蘆簫調》,小卜少(姑娘)能根據不同的調子辨別出自己的情侶。該曲以極其抒情的風格,表現了傣族青年們的愛情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林深處
  • 作者:楊正璽/龔全國
  • 創作時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 演奏樂器:葫蘆絲
創作背景,樂曲賞析,社會評價,作者簡介,詞作者,曲作者,

創作背景

《竹林深處》是雲南省著名作曲家楊正璽先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任德宏州民族歌舞團團長期間為葫蘆絲而作的獨奏曲。最初由葫蘆絲演奏家龔全國先生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會,榮獲大獎,並多次參加國內外的各種比賽、表演。通過龔全國先生的深情演繹,讓這朵生於民間的小花成長為一朵獨特的奇葩,飄香世界。後來又由德宏的葫蘆絲製作家、演奏家哏德全先生改良了原始樂器,並以其精湛高超的演奏技巧再次掀起葫蘆絲高潮熱。如今的葫蘆絲響遍世界各地。
作品根據流行於德宏的傣族山歌調進行創作,由帶引子的單三部曲構成,以極其迷人的音色、動人的旋律表現了傣族青年浪漫的愛情生活。這首作品的出現直接使流傳於德宏地區各民族民間“串姑娘”單純音調的旋律中提升到藝術表演的高度。

樂曲賞析

引子曲稍自由的4拍構成。由“re”向“sol”滑音奏出寬廣、恬靜、幽深的竹林深處意境,尤其是第四小節、第五小節、第六小節的挎小節連音線的運用,形成波浪形效果,讓人仿佛感到戀人之間即將相見的那種甜蜜而稍有些慌亂的心跳意境。A段由五個樂句構成,前四個樂句由2+2的平行樂句構成,深情地表達了戀人之間互訴相思之情的對話意境,第五句表達了共同的思念心聲。B段為帶舞蹈性質的激情樂段。大家都知道傣族人民喜愛“孔雀舞”及“嘎央舞”。隨著A段深情的相思傾訴,接著伴奏織體的改變,速度的加快,葫蘆絲放開附管,使用雙音演奏,節奏從稍快、激動地進而變為更快、更激動的節奏,直到推向高潮。不難看出整段的旋律音響,不僅體現了傣家人“孔雀舞”及“嘎央舞”雙人舞身影。更體現了傣族舞的“鏈”“鑔”“象腳鼓”的伴奏風格,充分表達了一對戀人間的真摯愛情。再現部由深情的愛情主題和引子部分變奏而成。描繪了青年戀人纏綿的情思及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嚮往。
樂曲曲譜樂曲曲譜

社會評價

《竹林深處》是一首經典的葫蘆絲曲,它有種不可觸碰的意境美,讓人敬而遠之。很多葫蘆絲曲表現的是一種情愫,而《竹林深處》則不同,是一種超然物外的世外憧憬。似乎不曾有人跡,只是自然的和聲。《竹林深處》和《月光下的鳳尾竹》,如果說《月光下的鳳尾竹》是輕柔甜潤的,那么,《竹林深處》就是清新不含雜質的,像呼吸早春三月初露的陽光,清泉般清冽。正是由於《竹林深處》這首作品的問世,才使得深藏於民間的葫蘆絲走出德宏,享譽世界。

作者簡介

詞作者

龔全國,男,1950年4月出生,雲南德宏州梁河縣人,傣族葫蘆絲演奏家。代表曲目有:葫蘆絲獨奏《竹林深處》(與人合作)、《德宏美》、《十二馬》、《晚霞》、《進新房》、《心裡話》;象腳鼓琴獨奏《趕擺之夜》;金角琴獨奏《潑水節》、《石林曲》;吐良獨奏《守包穀》;竹筒琴獨奏《童年》;鋩琴獨奏《小河邊》等。

曲作者

楊正璽,1933年出生,雲南昌寧人。葫蘆絲演奏家,代表作有《湖邊的孔雀》、《竹林深處》等,著作有《景頗族音樂概論》、《葫蘆絲 巴烏教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