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腦(大腦器官)

端腦(大腦器官)

系腦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整個腦的最上端,略呈半球狀,頂與四周部分外貼顱骨,下方籠蓋在間腦、中腦和小腦的上面。端腦包括左、右大腦半球。每個半球被覆表面的灰質叫大腦皮質,由於有迂曲的溝回,故其表面積很大,可達2200cm2,皮質的深層是髓質。在髓質中端腦的空腔是側腦室,埋在髓質中的核團叫基底神經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端腦
  • 外文名:Telencephalon
  • 釋義:左右大腦半球
  • 歸屬:脊椎動物腦
  • 路徑:胼胝體
  • 包括:端腦和間腦
  • 拼音:Duan Nao
一、解剖結構:,大腦皮質,大腦髓質:,基底核:,側腦室:,

一、解剖結構:

大腦皮質

覆蓋於大腦兩半球的灰質,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由神經元、神經纖維及神經膠質構成。人類大腦皮質上有大量的皺起,稱為回,回間的淺隙稱為溝,深而寬的溝稱為裂。溝回的面積增加了皮質的面積。大腦皮質表面分為五葉——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和邊緣葉。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在系統發生上出現較晚,稱為新皮質,邊緣葉發生較早,稱為舊皮質。大腦皮質從外到內分為六層:分子層、外顆粒層、錐體細胞層、內顆粒層、節細胞層、多型細胞層,它們由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組成,其中顆粒細胞接受感覺信號,錐體細胞傳遞運動信息。

大腦髓質:

亦稱大腦白質,由有髓神經纖維組成,被包裹在大腦皮質的深部。如果在胼胝體背側作水平斷面,可見髓質呈半卵圓形,稱半卵圓中心。其中,大部分纖維成輻射狀投射到大腦皮質的各部,將此部稱為放射冠。這些投射纖維向下,聚集於丘腦和紋狀核之間形成白質板,即內囊。此投射纖維和胼胝體的放射纖維相交錯。在紋狀體和屏狀核之間有外囊,有從梨狀區和腦島皮質到下丘腦與中腦被蓋的纖維通過。而在屏狀核和腦島之間有最外囊,主要由皮質之間的聯合纖維組成。總之,在大腦髓質的有髓纖維,排列成大小不同的束或板,根據其經過與聯繫,可分為三種:即投射纖維、同一半球內的聯絡纖維及左右兩半球之間的連合纖維。

基底核:

1.尾狀核:
是一弓形棒狀的灰質團塊,全部依附於側腦室近旁。其前端肥大,稱尾狀核頭,突入側腦室的前角內,構成前角的外側壁;頭的前部與前穿質相連。其腹外側部與豆狀核相連。從尾狀核頭向後逐漸變細,形成尾狀核尾。其尾沿丘腦背外側緣向後,繼而彎向下,再沿側腦室下角頂壁向前,到達下角前端止於杏仁核。
2.豆狀核:
位於腦島的深部、丘腦的外側。其形狀似雙凸透鏡,外側面較平,同屏狀核之間只隔以外囊。其前端腹側與前穿質相連。其內側面與內囊相連。在水平斷面上,可見到豆狀核呈尖向內側的楔形,並被內側、外側髓板分隔為三層:最外側的一層呈赤褐色,稱為殼核(putamen),殼核與尾狀核頭之間有灰質索相連;內側兩層顏色較淺,稱其為蒼白球。蒼白球又被內側髓板分為內側和外側兩部分。在蒼白球和豆狀核袢的腹側有細胞團塊,稱無名質(又叫基底核),位於視束的背側,在前連合下方伸向嘴側。無名質是由大多極細胞組成的,細胞內含有黃色脂色素,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無名質的散在細胞也分散到內、外髓板里。
3.屏狀核:
是一薄層灰質板,位於腦島皮質和殼核之間。其內側面平坦,與殼核之間的白質叫外囊。屏狀核的外側面高低不平,與腦島皮質之間的白質叫最外囊。屏狀核是由腦島皮質深層分離出來的。
4.杏仁核:
位於顳葉的背內側部、側腦室下角尖端的前上方。表面蓋有海馬回溝的皮質。一般把杏仁核分為2部:基底外側核群和皮質內側核群。皮質內側核群包括:前杏仁區、外側嗅束核、內側杏仁核、皮質杏仁核、中央杏仁核。基底外側核群包括:外側杏仁核、基底杏仁核、副基底杏仁核。杏仁核內側與嗅區有聯繫,外側與屏狀核有聯繫。

側腦室:

是大腦半球之中的空腔,內容腦脊液。分為如下四部,並以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相通。
1.中央部:位於頂葉內在丘腦上方,胼胝體之下,為室孔伸到壓部之間部分,內含一部分脈絡叢。
2.前角:為室間孔向前部分,其內側為透明隔,外側是尾狀核頭,上方為胼胝體乾,前方抵達胼胝體膝。
3.后角:從中央部向後,伸入枕葉之中。
4.下角:位於海馬的背外側,內含脈絡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