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姓(端木(中國第三大複姓))

端木姓(中國第三大複姓)

端木(中國第三大複姓)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端木姓為漢字複姓。端木此姓相當的古老,自東周時期便有此姓,據元和姓纂記載,端木一姓的祖宗為孔子弟子端木賜(即子貢),系出於衛國端木姓分布相當的廣,但後來大多改姓為端姓木姓沐姓,故今日已不多見。

端木典,侸叔之子,鬻熊之孫,陸終後人,顓頊後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端木姓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為氏
  • 郡望:魯郡
  • 堂號:魯郡堂
  • 名人:端木賜
歷史發展,來源,遷徙分布,傳統文化,郡望堂號,通用聯,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名人,

歷史發展

得姓始祖
端木典,侸叔之子,鬻熊之孫,陸終後人,顓頊後裔。

來源

端木(duān mù)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羋姓(源於軒轅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師鬻熊之後端木典,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歷史文獻《端木氏家譜》、《端木氏祖德性譜》的記載:黃帝次子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長子重黎,次子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六子,少子季連。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之後其世系失記,至二十餘世有鬻熊,仕於周,為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之師。鬻熊生二子,長子熊麗,次子侸叔(端木侸)。侸叔生典,典以父名為姓,名端木典,這是端木氏得姓之始祖,其後幾世斷紀無考。
西周末期,有端木典的後裔端木舒,仍仕於周王室。他隨周平王姬宜臼東遷洛陽,在建立成周的過程中建有功勳。端木舒生子徹,端木徹生子緘,端木緘生子容,端木容生子宿,端木宿生子廣單。後來端木廣單被衛獻公姬衎聘為客卿,自此,端木氏家族遷居衛國。端木廣單生子伾。端木伾生子巨。端木巨仕衛靈公姬元,“匡君澤民,稱衛之賢大夫”。端木巨娶蘧氏,蘧氏“天性賢良,仁慈端莊……懷孕十月,夢神賜寶玉”,遂誕子,因名端木賜。按此記載,端木氏源出羋姓,為祝融氏的後裔子孫。
春秋時期,在孔子門下求學而道藝精通的七十二賢者之一的端木賜,就是衛靈公執政時期(公元前534~前493年)的大夫端木巨之子。端木賜,公元前520~前456年,字子貢,衛國人(今河南濬縣),著名孔子門下弟子。關於端木賜之字,著名漢朝學者劉向在《說苑》中,將端木賜之字“子貢”稱為“子贛”,並指出:“子貢乃子贛之誤”,他還強調,在端木賜為魯國宰相時,魯公賜端木賜字子贛,因“贛”字的古讀音為gòng(ㄍㄨㄥˋ),因而後人凡筆訛為“子貢”,屬於音訛所改。這一說法在漢朝典籍《石經》中也有描述:“貢應作贛”。“贛”字今天讀音為gàn(ㄍㄢˋ),則是因古代吳越人的地方方言讀音而致,為漢語九大方言中“贛方言”的特點,並影響到許多漢字讀音的衍展性。端木賜善於經商,是孔子所有弟子中最富裕的,家累千金。端木賜其人善於辯論,做事很能幹,曾出任過魯國、衛國、齊國的宰相,曾經遊說吳國,出師敵齊以存魯。但他“富貴而能謙恭守禮”,故而他的家族一直很昌盛。端木氏源遠流長,祖述聖學,書香門第,歷代英才輩出。端木賜的後裔如今繁衍已至八十九代。自先賢端木子貢之後端木家族有系統的族譜,繁衍、遷徙昭然有序。
在端木賜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端木氏,歷經兩千五百餘年,綿延數十代,至今後裔宗脈遍布海內外,分衍有端木氏、端氏、木氏、沐氏、氏、貢氏及部分林氏等。端木氏族人以及省改的端氏、木氏、沐氏、贛氏、貢氏、林氏族人皆尊奉端木賜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端木氏,出自漢族端木氏融入回回民族。
早期的回族端木氏族人,有清朝書法家端木埰、書畫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東南沿海地區。

遷徙分布

端木氏是典型的漢族複姓之一,端木複姓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100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447位,在複姓中排序為第37位。據史籍《元和姓纂》上記載,端木姓是孔子弟子端木賜的後代。端木賜,字子貢,在孔子眾多弟子中,他有口才而能料事,又善於生財,所以家累千金。在春秋政壇上,端木賜也是一位重要人物,歷任魯、衛諸國宰相,曾經遊說吳國,出師敵齊以存魯。端木賜是當時的衛國人,根據史書考證,他便是端木氏家族的始祖,其後世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端木。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古代的衛國在今河南淇縣一帶,全國端木氏家族便發祥於這裡。端木氏的後裔繁衍很廣,不過,其後曾省文為端氏,或避仇改稱為木氏,所以,削弱了這個家族的陣容,因而名人很少見。例如子貢的第九代孫端木肇為避秦始皇焚書坑儒之禍,曾去端姓木,隱居於魯國。西漢初木肇之子木庚又複姓端木,遷歸原籍。南宋末年,宋帝都南遷,端木氏也從原居地遷往姑蘇(後為蘇州),現端木姓多分布在江蘇及長江三角地區。至民國末年,逢日侵華戰爭,又有一支為避禍逃亡至上海,開創上海端木氏一族。同時又有幾支出國發展,至今大多已頗有建樹,成為一方富豪商賈。端木姓望族出魯郡(今山東曲阜、泗縣一帶)。《百家姓生箋注》作“魯國郡”。
今雲南省的昆明市、通海縣,江蘇省的南京市凓水區、宜興市句容市金壇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六合區、徐州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的杭州市、麗水市、金華市、青田市,河北省的 邢台市滄州市、衡水市、青縣邯鄲市邯山區、秦皇島市,河南省的濮陽市南樂縣、鶴壁市濬縣、鄭州市新密市新鄭市偃師縣登封市洛陽市伊川縣焦作市南樂縣安陽市商丘市,廣東省的深圳市、清遠市,安徽省的馬鞍山六安市,山東省的濟南市歷城區、濟寧市菏澤市鄆城縣、鄄城縣、聊城市東昌府區、茌平縣、濱州市無棣縣,吉林省的長春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建德市,陝西省的西安市,黑龍江省的鶴崗市、河港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美國,日本等地,均有端木氏族人分布。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廣平郡:漢景帝劉啟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區,後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併入巨鹿郡。三國時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復置廣平郡,轄境有所擴大。廣平郡在隋朝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廢黜。
潁川郡:戰國時期秦國滅韓國後,以所得韓地於秦王贏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之所以名為潁川郡,是因為有一條河,名為潁水,其上游支系流經郡中大部分地區。郡治設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縣、登封市、寶豐縣以東,尉氏縣、郾城縣以西,密縣以南,葉縣、舞陽市以北一帶的廣大地區。南北朝時期東魏武定年間治所移至潁陰(今河南許昌),北齊則改為長社縣。隋朝初期曾廢黜潁川郡。唐朝時期復改為長社,後又曾改許州為潁川郡。
潯陽郡:西晉永興元年置潯陽郡,治所在潯陽(今江西九江)。唐朝時期改九江郡為江洲,唐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為河陽郡,至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復為江洲。
滎陽郡:秦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原陽市。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部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滎陽縣,其時轄地今河南省黃河南部、滎陽縣至朱仙鎮一帶,包括今開封市、鄭州市在內的八縣。北魏時期移治到今滎陽縣。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改為成皋郡。隋、唐兩朝均為鄭州滎陽郡。
堂號
魯郡堂:以國立堂,亦稱魯國堂。
廣平堂:以望立堂。
潁川堂:以望立堂。
潯陽堂:以望立堂。
滎陽堂:以望立堂。

通用聯

四言
善言遊說;精易安恬:上聯典指春秋時期衛國人端木賜,字子貢,孔子的弟子,善於辭令。曾遊說吳國出兵與齊國抗衡,既保全了魯國,又使越國乘機強盛起來,得以稱霸。擅長經商之道,富至千金。孔子稱他為“瑚璉”(古代宗廟中盛黍稷的祭器,比喻人有立朝執政的才能)。下聯典指清朝青田人端木國瑚,字鶴田,晚年號太鶴山人,曾受到督學阮元的知'遇。嘉慶年間舉人;因精於《周易》和堪輿(風水),清道光年間官內閣中書,專門為朝廷相吉地。性情安靜、恬淡。著有《周易指》、《太鶴山人詩文集》。
清節致遠;魯論雅言: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端木孝文出使朝鮮,朝鮮欲贈其厚禮,問其行李何在,孝文曰:“吾持一節來耳,請惟一節返。”人服其清節。下聯典指春秋時期衛國端木賜善言辭,曾說吳敵齊以存魯。
五言
廉平稱治績;性道在文章:此聯為河南省汲縣端木子祠聯,祠祀(全聯典指)春秋時孔子弟子端木賜。
瑚璉傳美譽;達人見清操:上聯典出孔子對弟子子貢的譽稱。下聯典指端木賜(子貢)的後裔端木叔,盡散其資於宗族國人。段乾生稱之曰:“端木叔,達人也。”
子疇留賦源;鶴田有詩集:上聯典指清朝侍讀端木埰,字子疇,江寧人,工書,著有《賦源》等多種著作傳世。下聯典指清朝詩人端木國瑚,字鶴田,晚號太鶴山人。清道光中官內閣中書,有《太鶴山人詩文集》等。
九言
守經達權,兼通貨殖傳;聯騎結駟,並有使臣才:此聯為河南省汲縣端木子祠聯,祠祀(全聯典指)春秋時孔子弟子端木賜(下同)。
性道在文章,深造自得;廉平稱治績,遺愛無窮。
九言以上
清節遠人欽,不但離文華麗;明德諸賢遜,能料執玉高卑:上聯典指明朝名人端木孝文事典。下聯典指周朝孔子的弟子端木賜事典。

家譜文獻

浙江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端木彧修輯,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杭州武林印書館鉛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杭州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麗水、青田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端木彧纂修,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鉛印本兩冊。
1988~1990年,河南南樂縣、山東鄆城縣、河南滑縣等地聯合續修的《端木氏家譜各區整續宗譜》記載:大宗世系(由長子長孫承襲)“七十五世傳詩承襲生子一繼敏,七十六世繼敏承襲生子二長廣恕次廣仁,七十七世……至八十二世祥波、祥春”。現端木氏大宗後裔第八十一代為端木繁君、端木繁正兄弟,八十二代為端木祥波、端木祥春弟兄。

字輩排行

長江以北端木氏字輩:“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註:北支端木氏族人中,有相當部分人使用孔子世家的字輩。
長江以南(東魯溧水支、南京江寧)端木氏字輩:“明德新成親賢樂利禮義傳家和怡佑受定靜安祥得修齊治平均”。

名人

(生卒年待考),字子貢,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眾多的弟子之中,端木賜是最為神采飛揚的一位。他有口才而能料事,又會做生意,所以家累千金。端木賜出任過魯、衛等國的宰相,曾到齊國、吳國遊說,使齊、吳互相攻戰,從而解除了對魯國的威脅。孔子對這位得意門十分欣賞,曾比之為“瑚璉”。而子貢對老師孔子也衷心推崇,無以復加。有一次齊景公問端木賜:“孔子之賢若何?”他馬上回答說:“聖人也,豈直賢哉。”說孔子不止是賢人,簡直就是聖人,並且還說:“賜終身載天,不知天之高也,終身踐地,不知地之厚也!”賜之事仲尼,譬猶渴操壺勺就江海而飲之,腹滿而去,又字知江海之深乎!將孔子與天、地以及江海相比。
(生卒年待考),戰國時期端木賜的後代,也是巨富,他曾散盡家財資助宗族國人。直至自己生病時竟無錢買藥,後無喪葬之費,段乾生稱讚他說:“端木叔,達人也。”
(生卒年待考),兄弟倆;溧水山人(今江蘇溧水烏山鄉)。著名明朝大臣。其父端木以善在明洪武年間曾任刑部尚書。端木孝文、端木孝思兄弟二人均極富文采,善於寫作,端木孝思尤工書法。 明朝初期二人同為史官,明永樂年間,端孝文由儒士任翰林院待詔,端木孝思亦由儒士兵任兵部員外郎兼翰林院侍書端木孝文曾先出使朝鮮,朝鮮政府深重其才,欲借替其做壽為名厚贈禮物。但端木孝文說:“吾持一節來耳,請以一節返”。人皆敬佩。其後端木孝思亦出使朝鮮。端木孝文贈詩勉勵,詩曰:“我曾持節往朝鮮,汝亦承恩下九天,手足情深當此日,君臣義重報何年。雲籠鴨綠江船月,風指雞瓴土炕煙。奉使若無冰檗操,才如班馬也徒然。”端木孝思受領而去,後亦以一節報其兄。朝鮮政府為表彰他兄弟二人在朝鮮期間的高風亮節,特設立“雙清館”以永為紀念。朝鮮人深慕端木孝思書法,以得到他的手跡為榮,有“收孝思寸楮即寶之”的說法。
(公元1773~1837年),字子彝、鶴田、井伯,晚年號太鶴山人;青田太鶴山麓人。著名清朝文士、詩人。端木國瑚七歲開始學《易經》。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浙江學政阮元見端木國瑚的《畫虎賦》,大加讚賞。邀赴杭州,就讀於敷文書院。所作《定香亭賦》,清思古藻,似齊梁人手筆,一時藝林相與傳誦,阮元讚不絕口,以詩相贈:“誰是齊梁作賦才,定香亭上碧蓮開,括蒼酒監秦淮海,招得青田白鶴來。”由此,端木國瑚被譽為“青田一鶴”。
清嘉慶三年(公元1799年)中舉人。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6年)端木國瑚赴京會試不第,卻被授為知縣。端木國瑚潛心學業,呈請改任教職。端木國瑚博通經史及陰陽術數,精研《易經》。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以治經聞名的龔自珍在京與國瑚論《易經》,端木國瑚闡述“乾初九不易世”一節,龔自珍嘆為聞所未聞。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宣宗皇帝改卜壽陵,端木國瑚受宗室大臣舉薦被召赴京,選定陵址後,任為縣令,又奏請任教官。清道光十三年考取進士,仍以知縣任用,再呈請註銷,改任內閣中書,先後三辭縣令。
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朝鮮使臣慕名求見端木國瑚,說:“君所為《定香亭賦》,東國人皆傳誦。”又請講解《易經》,求取詩文經注手跡,欣然而去。同年農曆3月,端木國瑚告老返鄉,遷居瑞安。農曆8月赴處州,游遂昌。農曆9月感嗽疾,病故。著有《太鶴山人詩集》十三卷、《太鶴山人文集》四卷、《周易指》四十五卷、《周易葬說》一卷、《地理元文注》四冊。
(1903~1987),字鑄秋;安徽當塗人。著名國民黨政要、法學專家。端木愷是復旦大學文學士、東吳大學法學士、紐約大學法學博士,曾執行律師業務多年,在國際間頗享盛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端木愷投身國民黨軍政界,歷任軍官團政治教官,安徽教育廳秘書、科長,安徽大學法學院長,農礦部秘書、專門委員,中央大學教授,行政院政務處參事,安徽省民政廳長,行政院會計長、國家總動員會議副秘書長、代秘書長等職。立法委員等職。
1947年,端木愷任糧食部政務次長、立法院立法委員(後棄職)、司法院秘書長,曾於南京為執業律師,後任財政部政務次長。
1949年,端木愷出任孫科內閣秘書長。
1949年,端木愷逃往台灣省後,出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1962年,端木愷卸去職,專執業務。
1962~1963年度,端木愷任台灣斐陶斐榮譽學會會長。
1969年,端木愷出任東吳大學校長。東吳海內外校友倡議在台復校,他參與最力,先後擔任同學會會長、董事會董事、代理董事長、後被任以校長之職,歷十四年,致力建立完整大學規模。
1979年,端木愷受聘為“光復會”副主任委員,“團結自強協會”理事長。
1983年,端木愷任台灣東吳大學董事長,以至謝世,晚年心力悉付東吳大學。
1987年5月30日,端木愷因病在台北逝世,終年八十四歲。端木愷著有《社會科學大綱》、《中國新分析法學簡述》。
(生卒年待考),原名李瑋;山東利津人。著名台灣當代小說家。畢業於國民黨中央軍官學校第十九期步兵科畢業,曾任排、連、營長、參謀、組長等職,後退役執教。
1949年隨蔣介石去往台灣後,長期任教於台灣省立台中第一中學、台中私立曉明女子中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在業餘時間致力寫作,並多次獲獎,1950年獲台灣“雙十獎”中篇小說第三獎、1951年獲“五四文學獎”中篇小說第三獎、1952年獲“五四文學獎”小說第二獎、1954年獲“五四文學獎”中篇小說第二獎、1955年獲台灣“國父誕辰獎”長篇小說第二獎。自1962年1月發表《拾夢》之後便停筆多年,1981年以《玉堂春》復出,同時發表在兩家報紙上,入選台灣《七十年短篇小說選》,作品多反映北方農村生活。主要作品有《疤勳章》、《四喜子》、《星火》、《拾夢》、《七月流火》、《拓荒》、《青苗》、《摸夢》等多種。
端木君
(生卒年待考),現任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黨組成員。擅長英語,對海關電子化,對外貿易協定的談判有很大貢獻,被認為“有學者風度”。
(1986年11月4日~)中國內地女演員,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2009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賽區的比賽中獲得北京高校“金花”的稱號。2012年參演都市情感劇《老有所依》 。2013年在諜戰劇《喋血孤島》中飾演藤原薰子。2015年參演都市愛情劇《何以笙簫默》。
(1982年10月21日~):演員,主持人,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95年在北京電視台《熊貓俱樂部》擔任主持人。
(公元1816~1892年待考),回族,字子疇,江寧人(今江蘇南京)。清朝文學家。
端木焯
(生卒年待考),回族,清朝書畫家。
端木治
(生卒年待考),回族,清朝書畫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