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QoS網路設計(第2版)

端到端QoS網路設計(第2版)

基本介紹

  • 書名:端到端QoS網路設計(第2版)
  • 作者:[美]Tim Szigeti,[加]Robert Barton,[美]Christina Hattingh,[美]Kenneth Briley 
  • 出版時間:2015
  • 開本:16開
圖書信息,圖書簡介,目 錄,

圖書信息

【ISBN】978-7-115-37700-5
【日期】2015-03

圖書簡介

本書從QoS的基本理念與基礎理論入手,以QoS在不同環境中的配置與套用方法為綱,搭配各類環境中的案例分析,再輔以在各類環境中部署不同QoS策略的注意事項及建議,由淺入深,由小及大,層層深入地向讀者展開了QoS世界的巨幅畫卷。

目 錄

第 1部分 QoS設計概述
第 1章 QoS與QoE的介紹及回顧 1
1.1 歷史與演變 2
1.1.1 曾經 2
1.1.2 現在 3
1.1.3 QoS的演變 4
1.2 QoS基礎及概念 5
1.2.1 用戶期望:QoS、QoE和QoX 5
1.2.2 QoS模型:集成服務和差分服務 5
1.2.3 QoS基礎概念和工具集 6
1.2.4 數據包頭 7
1.2.5 簡化QoS 8
1.3 標準化與一致性 9
1.4 小結 10
1.5 擴展閱讀 10
1.5.1 通用內容 10
1.5.2 IntServ(集成服務) 11
1.5.3 DiffServ(差分服務) 11
第 2章 基於IOS的QoS體系框架和語法結構 13
2.1 部署QoS的原則 13
2.2 QoS體系框架 14
2.2.1 QoS行為模型 14
2.2.2 QoS特性排序 15
2.3 模組化QoS命令行模型 16
2.3.1 MQC語法 16
2.3.2 默認行為 18
2.3.3 流量分類(class map) 19
2.3.4 定義策略(policy map) 20
2.3.5 為流量套用策略(service policy) 22
2.3.6 層級式QoS和HQF 22
2.3.7 傳統的QoS CLI不再使用 24
2.4 AutoQoS 25
2.5 小結 27
2.6 擴展閱讀 28
2.6.1 通用內容 28
2.6.2 AutoQoS 28
第3章 分類與標記 29
3.1 分類和標記 29
3.1.1 分類和標記的術語 29
3.1.2 安全與QoS 31
3.1.3 視頻和無線流量帶來的分類挑戰 31
3.1.4 不同技術的標記欄位 32
3.1.5 QoS標記的映射 37
3.2 分類工具 40
3.2.1 基於類的分類(class map) 40
3.2.2 基於網路的套用識別 43
3.3 標記工具 45
3.3.1 基於類的標記(class map) 46
3.3.2 標記(或重標記)與限速聯用 48
3.3.3 AutoQoS標記 49
3.4 建議與指導 50
3.5 小結 50
3.6 擴展閱讀 50
3.6.1 分類和標記 50
3.6.2 NBAR 51
3.6.3 視頻QoS 52
3.6.4 無線QoS 52
3.6.5 RFC 52
第4章 限速、整形和降級工具 53
4.1 限速和整形 53
4.1.1 限速與整形的術語 53
4.1.2 令牌桶算法 56
4.1.3 限速器類型 58
4.1.4 安全和QoS 61
4.2 限速工具 61
4.2.1 以限速器作為標記器 61
4.2.2 基於類的限速(policy map) 62
4.2.3 控制層面的限速 66
4.2.4 無條件數據包丟棄 67
4.3 流量整形工具 68
4.3.1 基於類的整形(class map) 69
4.3.2 傳統整形工具 70
4.4 建議與指導 71
4.5 小結 71
4.6 擴展閱讀 72
4.6.1 通用內容 72
4.6.2 差分服務限速標準 72
4.6.3 限速 72
4.6.4 整形 73
第5章 擁塞管理和擁塞避免工具 75
5.1 擁塞管理和避免 75
5.1.1 擁塞管理和擁塞避免的術語 76
5.1.2 擁塞管理和擁塞避免 76
5.1.3 調度機制算法 76
5.1.4 網路中各層的佇列 77
5.2 佇列和調度機制的工具 77
5.2.1 基於類的佇列(policy map) 78
5.2.2 三層以下的佇列技術:Tx-Ring的工作方式 82
5.3 擁塞避免工具 83
5.3.1 隨機早期檢測(RED) 84
5.3.2 加權隨機早期檢測(WRED) 84
5.4 建議與指導 86
5.5 小結 87
5.6 擴展閱讀 87
5.6.1 佇列技術 87
5.6.2 擁塞避免技術 88
第6章 頻寬預留工具 89
6.1 準入控制工具 90
6.2 資源預留協定 91
6.2.1 RSVP概述 91
6.2.2 RSVP代理 92
6.2.3 RSVP部署模型 93
6.2.4 RSVP和LLQ 96
6.3 建議和指導 97
6.4 小結 97
6.5 擴展閱讀 98
6.5.1 媒體網路中的RSVP 98
6.5.2 RSVP技術 98
第7章 IPv6網路中的QoS 99
7.1 IPv6和QoS概述 99
7.2 適用於IPv6的QoS工具 100
7.2.1 支持IPv6的QoS特性 100
7.2.2 數據包頭部、分類和標記 100
7.2.3 限速和整形 103
7.3 建議和指導 103
7.4 小結 103
7.5 擴展閱讀 104
第8章 媒體網路 105
8.1 介紹媒體網路 105
8.2 媒體網路的架構與框架 107
8.3 媒體網路的特性和能力 108
8.3.1 自動配置 108
8.3.2 媒體監測 109
8.3.3 媒體可感知 115
8.4 小結 119
8.5 擴展閱讀 119
8.5.1 概述 119
8.5.2 設計文檔 120
8.5.3 配置指南和命令說明 120
8.5.4 資源和服務 121
第9章 套用可視性控制 123
9.1 AVC使用案例 124
9.2 AVC的工作原理 125
9.3 AVC的構成 128
9.3.1 構成部分1:NBAR2 128
9.3.2 構成部分2:Flexible NetFlow 134
9.3.3 構成部分3:AVC的管理和報告 139
9.3.4 構成部分4:AVC的QoS控制 140
9.4 使用AVC的性能考量 144
9.5 小結 146
9.6 擴展閱讀 146
第 2部分 QoS設計戰略
第 10章 商業和套用的QoS需求 147
10.1 網路互聯的全球發展趨勢 147
10.2 視頻套用的變革 148
10.3 媒體激增 150
10.4 社會網路互聯現象 150
10.5 需求:自備設備 150
10.6 出現自下而上的套用 151
10.7 多媒體套用中融合了多種類型的媒體 152
10.8 邁向高清媒體時代 152
10.9 各個套用類別的QoS需求與推薦方案 152
10.9.1 語音套用 153
10.9.2 視頻套用 154
10.9.3 多媒體套用 157
10.9.4 數據套用 159
10.9.5 控制層流量 162
10.10 Cisco(基於RFC 4594)為不同套用類別推薦的QoS策略 163
10.11 QoS標準的發展 164
10.11.1 RFC 2597, Clarification 164
10.11.2 RFC 5865, Proposed Standard 165
10.11.3 RFC 4594, Update Draft 166
10.12 小結 167
10.13 擴展閱讀 168
第 11章 QoS的設計原則與方法 169
11.1 QoS**佳做法的設計原則 169
11.1.1 硬體與軟體QoS**佳方案 170
11.1.2 分類和標記**佳方案 170
11.1.3 限速及降級的**佳做法 171
11.1.4 佇列及丟棄的**佳做法 172
11.2 QoS的設計原則 176
11.2.1 4類模型QoS戰略 177
11.2.2 8類模型QoS戰略 178
11.2.3 12類模型QoS戰略 180
11.2.4 套用類擴展QoS戰略 182
11.2.5 用於安全策略的QoS 183
11.3 小結 189
11.4 擴展閱讀 190
第 12章 戰略性QoS設計的案例研究 191
12.1 Tifosi Software公司:公司概況 191
12.2 原始(4類)QoS模型 191
12.3 重新設計QoS的業務催化劑 192
12.4 8類QoS模型提議 192
12.5 “第8層”挑戰 194
12.6 小結 196
12.7 擴展閱讀 196
第3部分 園區網QoS設計
第 13章 園區網QoS設計的注意事項與建議 197
13.1 MLS與MQC 198
13.2 默認QoS 199
13.3 內部DSCP 200
13.4 信任狀態與工作原理 200
13.5 信任邊界 202
13.6 DSCP透傳 204
13.8 EtherChannel QoS 205
13.9 園區網QoS模型 207
13.9.1 入向QoS模型 207
13.9.2 出向QoS模型 209
13.10 園區網連線埠QoS角色 210
13.11 園區網AutoQoS 212
13.12 控制層面限速 214
13.13 小結 215
13.14 擴展閱讀 2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