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身舞

童身舞

童身舞即菩薩的替身。通常由各宮社德高望重的長老主持選拔。童身舞是福建省莆田元宵節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童身舞
  • 地理標誌:莆田市 
  • 習俗活動:節元宵 
民俗介紹,結構特點,表演形式,

民俗介紹

童身舞,童身即菩薩的替身。通常由各宮社德高望重的長老主持選拔。選拔時先由各房族挑選出淳樸誠實,樂善好施,對菩薩虔心的青壯年男子五至七人。先在宮社焚香,後跪在菩薩面前行三叩九拜大禮。接著坐在椅上,閉上雙眼,頭伏香案,由宮社長老焚香念咒,直至人有早先起舞,就算是菩薩的替身——童身。
下江頭下江頭
童身起舞多在元宵春遊佳節進行。
童身坐轎每年正月元宵或出遊游境時才有出現。

結構特點

童身轎與菩薩轎不同,它構造奇特,其座位是由七把刀均勻地排列斜插在轎上,腳座上有一根橫木。獨特簡單的構造都利於童身轎上舞。

表演形式

童身坐轎出巡遊境時其儀式和裝束與踏火場相同。不同的是坐轎上轎上舞,踏火場是地上蹈,形成了歷史性的舞蹈。因童身舞震動性大,抬轎者倍加辛苦,因此選派八人年富力強信眾,身著白色衣服,腰扎紅布帶,分兩班,輪換抬童身轎。起轎時,童身左手拎劍、球,右手舉令旗,橫眉冷對。在前方敲鑼者打著“昌昌,昌昌,昌昌,昌昌昌”反覆鑼聲中,護送游境的隊伍徐徐向前。
在人口密集廣寬地界,童身起舞了。只聽童身“啐”一聲,立即掄起刺球,朝自己背脊無休止地摔打,信眾看到背上鮮血一滴滴地往下淌,無不心疼。抬轎者拚命往前跑,到了盡頭又轉過頭拚命往回跑,在鑼聲“昌昌昌昌……”中接班者扛過轎又繼續來回奔跑,但見童身腳背勾著橫木,臀部坐著七刀,上身往後仰,轎又來回顛簸著,觀眾看了無不心驚膽顫。“昌昌,昌昌……”恢復行進速度的鑼聲又響了,童身依然坐著刀架,左手拎著刺球,右手舉著令旗,橫眉冷對前方,游境的隊伍又徐徐向前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