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化寺

章化寺

章化寺,據漣水縣《東胡集鎮志》記載,北宋時,金兵南侵,金兀朮曾率部,住在軍營口的前營、後營、三旗、二旗一帶,經常把馬放在斗墩盪里吃草,“馬場”由此得名。

章化寺,現演變成“馬廠”村,隸屬東胡集鎮,毗鄰一帆河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化寺
  • 文獻記載:《東胡集鎮志》
  • 朝代:北宋
  • 面積:4000多畝
寺廟由來,相關典故,戰爭時期,

寺廟由來

馬廠村有個“和尚莊”,又叫“和尚圩”,原來是“章化寺”的所在地。章化寺是漣水章化寺的客莊,早在18世紀80年代,有名的“金伍”和尚得到朝廷恩賜的大片土地,招佃戶耕種,產業逐步擴大,到軍閥混戰時,章化寺尚有土地才汗謎4000多畝。為了防匪患,方丈叫佃戶築南北長240米、東西寬200米、占地720畝地的莊圩,圩外是一道4米多深的圩溝,中間是一道槐樹圩,最裡面是一道4米多高的圩牆,朝西向馬路,留一圩門,內裝一門土大炮,炮鴉乘譽口對門外,並有槍手把守圩門,可謂是鐵打的莊圩。圩內有倉庫、廂房、廚房等您奔,香火日盛。

相關典故

1930年,漣水共產黨組織“八一”暴動期間,章化寺附近的馬廠、伏興、斗墩一帶也有活動。以中共漣水縣委委員張雨霖、林士鈞汗趨請應和五港區區委委員羅運銀、薛桂清等在縣“行動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組織五港暴動點的準備工作。8月1日下午,分頭在李桃園、文萬莊和孫小舍開始行動,收繳地主豪紳的槍40多支,集合於李桃園。
據說章化寺和尚中有共產黨員,故當晚轉移到章化寺內駐紮。參加該暴動點的東胡集境內領導人是沈阿仔婚刪洪生,也組織人收繳一批地主槍枝。這批暴動人員在章化寺樹起鐮刀、錘頭紅旗,每人戴一頂拆掉邊的葦笠為識別標誌,並散發傳單,提出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國民黨政權、成立蘇維埃譽朵和等口號。
漣水國民黨聞訊後,立即派一個排的騎兵向章化寺進發。途經嚴黃村時,以進莊打探有無共產黨為名,進行騷擾。時值雨季,大水包圍了章化寺,國民黨武裝又逐漸逼近,寺內參加暴動人員無法與其他暴動點取得聯繫,眼看陷入孤立無境婚影援的境地。張雨霖即率暴動隊撤離章化寺。
張雨霖、羅運銀等領導人在分散後被捕,沈洪生等遭通緝,被迫出走,後下落不明。

戰爭時期

抗戰時期,章化寺又是漣水共產黨人經常活動的地方。李連慶、萬金培、薛華甫、王其方、胡成香、別孝先、蔣桂同、陳廷如、李崇堯等人經常在這裡開會,運籌帷幄,與敵偽展開鬥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